羅玉越
Research on the Talents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Shun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LUO Yu-yue
(School of Business, Shunde Polytechnic, Shunde 528300, China)
【摘? 要】論文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盤點了順德區人才現狀及人才結構特點,結合國家“十四五”規劃對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立足順德區當前產業轉型的實際需要,從制定人才發展規劃、招才引智、多元人才評價、政校企協同育人的角度提出了人才發展戰略措施。
【Abstract】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makes an inventor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alen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lents structure in Shunde District.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14th Five-Year" plan for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based on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current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in Shunde Distri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alen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ormulating talents development plan, attracting talents and introducing intelligence, multi talents evalu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government, school and enterprise in educating people.
【關鍵詞】人才戰略;產業轉型升級;智能制造
【Keywords】talents strategy;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中圖分類號】C961?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05-0168-02
1 研究背景
人才日益成為城市發展以及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尤其是在當前國內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的情況下,人才對于產業轉型升級以及創新發展的意義更為凸顯。順德作為全國制造業強區,對于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近年來,隨著產業升級創新,本土智能制造崛起,全球機器人巨頭集聚、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核心區的打造,專業性、技能型人才日益成為推動本區發展的重要戰略性資源。如何進一步完善人才發展戰略,提升對人才的吸引力是順德區人才政策體系建設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
2 順德區人才總量現狀及特點
截至2018年底,順德區人才總量43.8萬人,人才貢獻率為41%。其中,高層次人才招引成績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引進了一批高層次專家和團隊。國家“千人計劃”專家5人,省“特支計劃”人才8人,“珠江人才計劃”專家6人,引進創新團隊超過50個,其中省級創新創業團隊6個,博士1200名。二是確認了一批符合順德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的高層次人才。自2016年8月實施高層次人才政策以來,至2017年末,順德區共確認高層次人才超過一萬人。所認定的高層次人才涵蓋產業、教育和醫療領域,對順德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重要支撐作用。三是初步建立了一批創新創業載體平臺。建成30個博士后工作站,美的全球創新中心在內的17家公共創新平臺,各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3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6個,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4家。
3 順德區人才現狀存在的問題
順德的高層次人才政策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順德區作為百強區之首的地位,以及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議現代化創新順德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主要體現為人才總量少、高層次人才少,人才結構不合理、人才貢獻率低、人才滿意度低、人才自主培養能力不強以及政策實施不到位。
3.1 人才增長速度與順德現代化發展速度不同步
經調研發現,順德目前人才總量少,高層次人才相對不足,創新創業團隊引入力度不夠,人才增長速度跟不上順德產業發展速度。順德區有43.8萬人才,但只占全區常住人口253萬的17%。部分企業存在“招工難”的現象,尤其是機器人、智能生產、生物醫藥等領域的人才缺口較大。已核準的高層次人才1.1萬人,僅占全區人才總量的2.25%、高技能人才5.8萬人、國家“千人計劃”專家5人、省級創新創業人才16人。高層次人才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順德的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創新創業團隊的引入力度不夠。順德當前的招才方式主要依據本地的產業,屬于內生模式。目前,創新團隊達到50個左右,不利于產業轉型和技術的突破性發展,無法完全滿足順德區現代化發展需要。只有通過引入整個創新團隊,才能夠為本地技術創新體系帶來沖擊,才有利于本地產業的提升。
3.2 人才結構與順德現代化發展趨勢不匹配
順德企業的人才短缺,并非單純表現為絕對人才數量的不足,更多地顯現出結構性短缺的特征。順德產業結構在雖然在區域分布上各有側重,但仍表現出明顯的同構化特征,以家電制造業為主的傳統制造業在產業結構中占重要地位,其相關各類人才,如工廠生產管理、工藝流程設計、質量管理、成本控制、營銷等方面人才在數量和水平上都具有明顯優勢。在當前建設現代化順德的背景下,順德的傳統產業正在轉型升級,順德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必然要對人才產生新的需求。人才結構與順德現代化發展趨勢的不匹配將嚴重制約順德的發展。
3.3 人才貢獻率低
人才貢獻率可以體現為兩個方面:人力資本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R&D投入產出率。順德區人才貢獻率只有41%左右,低于南海的45%、昆山的49.3%。通過構建R&D投入與產出指標,綜合R&D經費投入強度、“千人計劃”人才數、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上市企業數量等指標,計算出了順德的R&D投入產出指標得分。順德為57.72分,與周邊地區相比較低。順德得分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新技術企業、“千人計劃”專家數和國家級眾創空間等指標上,與周邊地區的差距較大。
4 解決對策
結合前期研究,順德首先需要做好未來五年的人才規劃,然后從人才的“引、用、育、留”4個角度開展人才工作,具體措施如下。
4.1 制定人才發展戰略規劃
構建完善“1+N”人才政策體系。加強人才工作頂層設計,遵循“以產業為主攻方向,制定更具競爭力人才政策”的要求,立足發展導向、問題導向,由區人才辦牽頭制定《順德區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從產業人才引進、特色人才支持、引才模式、創業扶持、平臺搭建、人才評價、服務保障這七大方面發力,營造良好的引才、留才、用才氛圍。同時,以《發展綱要》為基礎,由各職能部門在區人才辦的統籌指導下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構建“1+N”政策體系,形成推動人才發展的強大動力。
4.2 招才引智,大力培育高端人才載體、平臺
圍繞高端引領,重點引進高層次科技和創新創業團隊。聚焦家電、智能制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領域,堅持“高精尖缺”導向,深入分析區內重點企業對高端人才的需求,繪制全球頂尖人才和團隊分布圖,拓寬人才引進渠道,借助于“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引進培育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端人才,精準開展“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國際引才活動,加快引進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端產業、引領新興學科的高層次科技領軍人物。圍繞轉型升級,大力引進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從全面引才向重點引城市升級改造、產業融合實用型和應用型人才、項目和科研機構轉變提升。建立順德人才數據庫,實施動態精準引才。一是依托順德人才發展服務中心,整合現有人才相關信息資源,構建人才公共服務信息平臺,整合社保、稅務、工商、戶籍等信息,加強各個部門信息的共享和對接,同時,做好相關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二是建立順德區人才數據庫,實現順德區各類人才信息全面、準確、實時、動態的管理和人才信息資源共享,準確掌握全區各類人才的資源現狀和動態變化情況,提升招才引智的精準度。
4.3 建立多元化人才評價體系,用好人才
人才評價體系是人才發展的風向標。當前,順德發展的首要任務是產業轉型升級,那么對人才的評價標準也應該圍繞人才是否有利于產業轉型升級、人才是否為產業轉型升級作出了貢獻進行設置。在不同時期可以通過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評價體系以對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人才進行差異化評價。例如,建立市場、企業和業績相結合的多元化人才評價模式,對創業人才突出對技術能力、團隊結構、商業潛力的綜合評價;對企業人才,突出以個稅繳納、社會貢獻為主要依據的市場化評價;各類專業技術人才,突出同行認可,推廣第三方評價;技能人才逐步實施企業和行業組織自主評價。
4.4 政府、學校、企業協同育才,提高順德“造才”能力
人才資源需要學校、企業、社會三者協同推進才能實現人才資源向人力資本的轉化。人才的培養主要在學校,但人才轉化為生產力,發揮社會價值,實現自身的發展卻是要投身社會,進入企業勞動。順德區政府應該緊扣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明確產業發展所需人才類型,并為學校提供相應保障措施,確保學校產出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何展鴻,韓寶國.“機器換人”的適應性研究——基于佛山市傳統產業的工人調查[J].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1):36-42.
【2】陳治宇,林靖鈞,祝君明.人工智能的發展狀況研究——以廣東佛山為例[J].新西部,2020(18):51-53.
【3】公丕宏,張磊.江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歷史方位、政府作用與戰略推進[J].現代管理科學,2019(1):30-32.
【4】薛永武.習近平十九大報告的人才戰略思想及其啟示[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18(5):40-46.
【5】徐剛,馬彥.區域職業教育協同育人人才培養機制的研究與實踐[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8(1):95-97.
【6】尚立云.順德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人才資源現狀及對策研究[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87-90.
【7】王成仁.發達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的國際經驗[J].經濟研究參考,2017(21):3-5.
【8】王欽.“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戰略選擇[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7(2):140-148.
【9】覃川.論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高職教育面臨的新問題和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8(24):34-37.
【10】劉勇.新時代產業轉型升級:動力、路徑與對策[J].學習與探索,2018(11):1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