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軍

父親(第二排左二)與同事合影(攝于1961年)
1
我的父親言語不多,臉上很少有微笑。我小時候,他從沒有對我們說過他的工作,也不會說他職業生涯中有什么出彩的成績。印象中,父親總是匆匆回家,然后匆匆離去。直到父親退休后,我才慢慢了解了父親的故事。
父親高中畢業后考上了湖南省郴州師范。兩年后,父親和郴州師范的其他五名同學一起,被秘密分配到七一一礦(編者注:中國第一座鈾礦山),成為中國第一代核工業人。十多年后,父親又參與到七一九礦的拓荒建設中。父親參與的每一個工程,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其背后凝聚著我國第一代核工業人不平凡的奮斗歷程。
和所有為祖國的核事業默默奉獻的人一樣,父親對祖國絕對的忠誠,保守職業秘密,積極工作,留給我們的永遠是忙碌的背影。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消息傳出后,父親嚴肅的臉上終于露出笑容:“這一聲巨響是多少中國人的夢想啊。我們之所以能有現在這樣和平的發展和生活環境,都是老一輩科學家、軍人用血汗換來的。”父親至今回憶起來仍然十分激動、感慨萬千。
一個晴朗的星期天,我們全家聚會,父親顯得特別高興,他又拿出了那張60年前的老照片,圖片里是一群青春的面孔,這是父親在礦區時和同事們的合影。
父親在七一一礦是一名人民教師,主要負責給礦山職工子女們上課。除了教師身份,擅長聲樂的父親,還是七一一礦的文藝宣傳骨干,每年的宣傳會演,父親都被抽調負責組織宣傳工作,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創作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豐富礦山職工家屬的文化活動。1972年,父親調到了七一九礦工會,在他的組織下,文宣隊員走遍了江西和湖南的山山水水,通過表演把黨的溫暖、組織的關懷送到了千家萬戶。
小時候,我有幾次隨父親的文宣隊排練演出的機會,看到了父親認真敬業的一面。文宣隊員們說,父親跟他們講得最多的就是:“文藝要為工農兵服務,我們就是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千家萬戶。”
2
父親體格瘦小,小時候一直覺得父親不如別人的父親偉岸。直到有一次,我心目中的父親一下子高大起來,像一位勇士,頂天立地。
那是1979年深冬的一個夜晚,家屬區某宿舍樓著了大火,父親聽到喊聲,迅速爬起床,提起家里剩下的半桶水快步沖了出去,我也緊跟在父親的后面往著火處狂奔。平時父親在院子里跑一圈就已經累得不行,可這一次,他趕往火場的速度和沖勁是我從來沒見過的。到了火場后,父親接過后面遞來的水一桶一桶地往火上澆,火勢很大,父親絲毫沒有畏懼。大火終于被撲滅了,父親癱倒在路邊。
事后我問父親:“爸爸,那晚您怎么這么拼命?”
父親看著我說:“共產黨唯一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群眾的事情,不就是共產黨員的事情嘛。”那時我還小,不太明白父親的意思。1993年我加入中國共產黨后,才深深體會到父親這番話的含義。
一次救火行動,我找到了心目中的英雄,也看到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
3
2017年,80大壽的父親收到了國防科工委的“獻身國防事業終身榮譽”獎章和證書,編號第0296號。這份獎章和證書在1988年就已評定印制了,為了國防科技工業的隱秘,遲發了近30年,這是黨和國家為父親送上的最珍貴的生日禮物。看到父親手捧證書獎章,我禁不住熱淚盈眶,聯想起1993年和父親一同回湖南老家時的情景。


父親的獎章和證書
1993年,我爺爺在藍山老家不幸去世,我和父親趕回奔喪。1956年父親離開家鄉去郴州時,爺爺奶奶在后山各種下一棵杉樹,紀念父親離家的日子,以后每年都種一顆杉樹,奶奶去世早,直到爺爺去世前,37年來已經種了五十多棵杉樹。由于父親為了國防事業很少回家,鄉親們頗多埋怨,說他未盡孝道,甚至個別宗親發下狠話,說我父親不屬于故鄉的人。
父親很委屈又很無奈,他把爺爺留下的祖屋和杉樹交給了宗親,回礦繼續工作。如今手捧終身榮譽獎章和證書,一切委屈都煙消云散。我聯想起隱秘60年沒有回故鄉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的肺腑感言:“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我的父親難道不是這樣嗎?
值此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向父親和獻身中國國防科技事業的前輩們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