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萬明,梅建群,許璟華
(1.交通運輸部東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200086;2.中科睿格(北京)技術有限公司,北京,100094)
隨著人類對海洋資源的大規模利用和開發,水上保障裝備的重要性日益突顯,尤其是直接影響水上航行安全的水上通信保障系統及裝備,其發展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水上保障能力的重要標志。自2000 年以來,無線移動通信已從3G 發放牌照發展到5G 商用落地。與此同時,全球海上遇險與安全系統(GMDSS,Global 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ety System)自實施以來發展卻極為緩慢,嚴重落后于無線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1]。當前,以電臺為主的通信裝備與日益豐富的業務場景的矛盾逐步加?。荷弦淮鶱AVTEX系統[6]、PACTOR 系統、Telenor 系統和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等面臨著傳輸速率低、操作復雜、功能單一等問題,有極大的升級空間[2]。
國際電信聯盟(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正在研究新一代水上數字廣播系統NAVDAT(Navigational Data)[3]。根據當前已經發布的NAVDAT系統技術標準進行NAVDAT 發射機設計,實現NAVDAT 發射機原理樣機,對NAVDAT 系統論證、算法研究及系統性能評估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對增強我國在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具有巨大促進的作用。本文基于已發布標準[4-5]中涉及的NAVDAT 發射機技術要求,設計NAVDAT 中頻發射機,并對其進行初步驗證,為后續相關研究及商用提供參考。
NAVDAT 在包含中頻(MF,Medium Frequency)與高頻(HF,High Frequency)頻段的多條10kHz 信道上播發正交頻分復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調制的信息,各子載波支持帶寬為1~10kHz的4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16QAM、64QAM 調制方案。國際電信聯盟標準規定500kHz MF 信道為優先選擇信道,HF 信道除C1/C2 信道外均作為可選信道[4]。
圖1 為NAVDAT 廣播傳輸路徑圖,NAVDAT 數字廣播系統包含信息管理系統、岸基網絡、岸基發射機、MF/HF信道和船載發射機五大組成部分。信息管理系統完成如氣象、港口、海事預警等各種來源的消息的收集和管理,通過岸基網絡傳輸給岸基發射機,并控制岸基發射機的發射。岸基網絡連接信息管理系統與岸基發射機,保障信息的可靠傳輸。岸基發射機接收信息管理系統的消息,進行編碼與調制,并在指定的信道完成發射。船載接收機是NAVDAT 中頻數字廣播系統的用戶終端,完成對NAVDAT 多個信道信號的接收和解調解碼處理,重構消息并分發到相關的專用設備。

圖1 NAVDAT 廣播傳輸路徑框圖
本文結合當前NAVDAT 系統論證需求及快速搭建原理樣機的需要,基于軟件無線電(SDR,Software Defined Receiver)架構,采用直采發射機[6]架構實現NAVDAT 發射機原理樣機設計。NAVDAT 發射機系統框圖如圖 2 所示。NAVDAT 系統通過岸基網絡與發射機進行信息交互,ARM 處理器接收來自LAN 的消息及指令,進行信息編碼,在基帶完成QAM 調制及OFDM 信號生成。可編程邏輯陣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根據ARM相關指令,完成數字上變頻,并控制數模轉換器(DAC,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生成射頻信號。通過帶通濾波器(BPF,Band Pass Filter)對DAC 生成的信號進行濾波,得到最終發射頻帶,經功放(PA,Power Amplifier)進行功率放大后發射。為方便調試,系統設置了必要的按鍵輸入(KEYS),USB(Universal Serial Bus)及LCD 顯示。ARM 系統接收GNSS 輸入的1PPS(Pulse Per Second Signal)同步脈沖實現與協調世界時(UTC,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的時間同步。整個發射機由時鐘系統(CLOCK)與電源系統(POWER)提供頻率源與電源。

圖2 NAVDAT 發射機系統框架
發射機硬件系統是發射機的物質基礎,是發射機性能的決定因素。從圖 2 架構圖可知:NAVDAT 發射機主要包含遠程網絡接口、處理控制、數字基帶、射頻前端、天線、時鐘電源等關鍵系統。出于快速搭建原型的目的,選用Xilinx公司Zynq 系列ZC702 開發板,并設計用于NAVDAT 發射的射頻前端子板,射頻子板與ZC702 通過FMC(FPGA Mezzanine Card)接口連接。ZC702 板載主芯片Z-7020集成了雙核Cortex-A9 處理器,同時主芯片內含有豐富的可編程邏輯資源。設計中使用邏輯資源實現數字基帶處理,控制DAC 采樣,數字基帶處理邏輯與處理器之間通過AXI 總線連接。為加速軟件開發,在處理器上移植了Ubuntu 系統,在Ubuntu 系統上開發相應程序完成消息分發與控制、編碼、調制及發射控制等功能。通過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連接LCD 顯示器,通過以太網連接遠程服務器。
編碼調制器是整個NAVDAT 發射機的數字處理核心模塊。為加速系統原理驗證,整個編碼調制器采用GNU Radio[7]實現,在Cortex-A9 處理器上移植Ubuntu 操作系統,GNU Radio 運行于該系統上,FPGA 僅負責處理射頻前端控制及上變頻。為提升系統性能,降低批量成本,編碼調制部分可以放到FPGA 或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實現。
基帶處理的核心是編碼調制器設計,NAVDAT 發射機基帶處理框架如圖 3 所示。調制器有三個輸入信息流,分別是:調制信息流(MIS,Modulation Information Stream)、發射機信息流(TIS,Transmitter Information Stream)、數據流(DS,Data Stream)[5]。調制信息流承載了頻譜占用、發射信息流和數據流調制方式(4QAM、16QAM 或64QAM)的信息,該信息流使用4QAM 調制子載波,保證接收機可靠的解調該信息。發射機信息流提供了數據流糾錯碼、發射機標識、日期及時間的信息,該信息流可選用4QAM 或16QAM 進行調制。數據流用于發送消息文件,這些消息文件通過文件復用程序格式化,該流可使用4QAM、16QAM 或64QAM 進行調制。

圖3 NAVDAT 發射機基帶處理框架
基帶處理流程如圖 3 所示,通過網絡獲取的DS、TIS、MIS 數據,經信道預編碼,進行頻域交織,經過數字調制得到3 路串行調制符號,結合導頻生成器產生的導頻序列,共4 路串行符號序列。這4 路符號序列經串并轉換,得到多點并行符號,通過IFFT 實現OFDM 調制,并串轉換后加CP(Cyclic Prefix),經脈沖成型濾波器濾波,得到最終待發射的數字基帶信號。
本文所設計的NAVDAT 發射機采用FPGA 實現數字上變頻(DUC,Digital Up Converter)功能,同時還使用FPGA 完成DAC 采樣控制及與Cortex-A9 的數據交互。數字變頻系統框架如圖4 所示。

圖4 數字上變頻器框架
數字上變頻器通過AXI 總線與Cortex-A9 進行數據交互,脈沖成形后的復基帶信號經過N 倍插值與正交NCO 輸出混頻,混頻后的信號合路后送給DAC 輸出。圖 4 中正交NCO 作為數字本振,產生500kHz 信號,從而在數字域實現正交混頻。插值、混頻器、正交NCO 及合路器等均調用Xilinx提供的標準IP Core實現,從而加快開發進度。
DAC 選用采樣率100MHz,16bit 量化的高精度數模轉換器。
在圖 2 所示的系統中,射頻前端包含三部分:DAC、BPF和PA。BPF 主要設計需求如表 1 所示。根據表 1 的需求,采用5 階Chebyshev 濾波器實現BPF 設計。

表1 BPF設計指標需求
PA 包含預放、激勵器、RF 輸出網絡、駐波保護及防雷保護等功能模塊。射頻前端子卡只涉及預放,保障激勵器獲得足夠功率的輸入。后級高功率放大部分采用定制設備實現。
由于系統采用自研射頻前端板卡和ZC702 開發板搭建原型系統,驗證的重點在于基帶處理及射頻前端兩部分。基帶處理部分可以利用GNURadio 和Matlab 先進行算法仿真測試,再移植相關軟件到發射機的硬件上;射頻前端主要對DAC、濾波及功放的電路進行調試,對其關鍵性能進行測試。當前系統仍在調試中。
本文展示了一種NAVDAT 發射機硬件設計方案?;赟DR 架構設計了NAVDAT MF 直采發射機原型:采用Zynq作為核心處理器實現基帶及編碼調制器,配合自研的射頻前端,實現了NAVDAT MF 發射機的硬件設計。本文給出了初步的硬件調測方向,后續將集中進行射頻前端的調試和基帶處理算法的軟件開發,全面實現NAVDAT 發射機原理樣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