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6月16日文章,原題:中國走到哪里,西方跟到哪里如果西方國家真的在與“共產主義”中國進行意識形態斗爭,那么它們為什么還要效仿中國的做法呢?
實際上,西方目前正在模仿中國的兩個做法:國內產業政策,以及大規模基礎設施項目的對外經濟援助和合作。
中國在這兩個領域都遭到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批評。美國抨擊“一帶一路”倡議是為發展中國家設置的債務陷阱,是北京擴大影響力的借口。
此外,西方批評者聲稱,北京旨在成為制造強國的產業政策只是一種方便政府向國有企業提供資金和補貼,以利用海外不公平的競爭優勢的渠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拜登領導的白宮已經成立一個工作組,向戰略產業和關鍵供應鏈中的美國企業提供政府支持。其目標是阻止美國制造業的“空洞化”,以及半導體和藥品等關鍵產品對外國關鍵供應鏈的依賴,以保持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主導地位。
美國參議院還通過了一項總額達2500億美元的法案,以支持拜登的產業戰略目標。該法案將成為法律,為半導體制造和其他高科技研發等關鍵部門提供數千億美元的資金。
美國的自由企業和私營部門解決人類每一個經濟問題的神力不過如此!美國人不是認為政府永遠是問題,而不是解決方案嗎?
與此同時,在七大富國集團(另一個抨擊中國的西方集團)的峰會上,成員國宣布了自己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援助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龐大計劃。該計劃被稱為“重建美好世界”,意在提供一個“透明的”基礎設施伙伴關系,在2035年之前幫助發展中國家縮小其發展經濟所需的40萬億美元缺口。
要趕上中國的腳步,G7集團還有很多事要做。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目前在100多個國家涉及2600多個項目,總價值估計達到3.7萬億美元。
如果模仿是最真誠的恭維,那么北京應該為此自豪。▲
(作者亞力克斯·羅,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