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明銘 吳曉明 楊 鵬 王 蘋 王路平 劉 慧
(1.山東國環(huán)固廢創(chuàng)新科技中心有限公司;2.招金礦業(yè)股份有限公司;3.山東招金科技有限公司)
我國銅礦石資源種類齊全,以硫化銅礦石資源為主,銅硫共生現(xiàn)象普遍,其中德興銅礦是世界少見的特大斑巖型銅硫礦山[1-2]。
內蒙古某矽卡巖型高硫含銅礦石礦物組成較復雜,試樣主要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見表1、銅物相分析結果見表2,礦物組成及相對含量見表3。
從表1可以看出,礦石Cu品位為0.22%,S含量為9.32%,其他金屬元素含量較低,未達到回收利用含量要求。

注:Au、Ag的含量單位為g/t。

?

?
從表2可以看出,礦石中的銅礦物以硫化相為主,占74.63%。
從表3可以看出,礦石礦物組成及相對含量分析結果顯示,金屬礦物主要為黃鐵礦,磁黃鐵礦、磁鐵礦少量,黃銅礦、閃鋅礦含量均不高;非金屬礦物主要有石榴石、透輝石,石英、綠泥石、碳酸鹽礦物等少量。
根據礦石性質,本著盡可能回收有價元素的原則,進行了銅浮選與銅硫優(yōu)先浮選流程探索試驗[3-9]。
(1)銅浮選探索試驗指標:銅精礦Cu品位21.56%,Cu回收率65.57%。
(2)銅硫優(yōu)先浮選探索試驗指標:銅精礦Cu品位22.36%,Cu回收率71.20%;硫精礦S品位49.55%,S回收率49.22%。
兩相比較,可以看出銅硫優(yōu)先浮選流程的銅精礦指標較高,且能獲得合格硫精礦,實現(xiàn)有價元素的最大限度回收。因此,后續(xù)將進行銅硫優(yōu)先浮選流程試驗。
試驗使用XMQ-Φ240×90型錐形球磨機磨礦,XFD-1.5L、XFD-0.5L型單槽浮選機浮選,浮選藥劑全部采用工業(yè)級試劑。
3.1.1 磨礦細度試驗
磨礦作業(yè)是選廠能耗最大的作業(yè),且磨礦產品粒度對選別作業(yè)指標有很大的影響[10-11],因此,適宜的磨礦細度尤為重要。為了確定銅粗選磨礦細度,采用1次粗選流程進行了磨礦細度試驗,試驗固定調整劑石灰用量為4 000 g/t、亞硫酸鈉用量為3 000 g/t,捕收劑Z-200用量為100 g/t,起泡劑2#油用量為40 g/t,試驗結果見表4。

?
表4表明,隨著銅粗選磨礦細度的提高,銅粗精礦Cu品位變化不大,回收率呈先快后慢的上升趨勢。綜合考慮磨礦成本和銅回收率指標,確定銅粗選磨礦細度為-0.074 mm80%。
3.1.2 石灰用量試驗
為了獲得較高品位的銅精礦,浮銅時抑制黃鐵礦、磁黃鐵礦的上浮非常重要。大量的研究與生產實踐表明[12],石灰和亞硫酸鈉配合使用可以有效抑制黃鐵礦等的上浮。石灰用量試驗采用1次粗選流程,試驗固定亞硫酸鈉用量為3 000 g/t,Z-200用量為100 g/t,2#油用量為40 g/t,試驗結果見表5。

?
表5表明,隨著粗選石灰用量的增加,銅粗精礦Cu品位、回收率呈明顯的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綜合考慮產品指標、后續(xù)選硫和藥劑成本因素,確定石灰用量為500 g/t。
3.1.3 亞硫酸鈉用量試驗
亞硫酸鈉用量試驗采用1次粗選流程,試驗固定石灰用量為500 g/t,Z-200用量為100 g/t,2#油用量為40 g/t,試驗結果見表6。

?
表6表明,隨著亞硫酸鈉用量的增加,銅粗精礦Cu品位上升,Cu回收率先升后降。綜合考慮產品指標、后續(xù)選硫及藥劑成本因素,確定亞硫酸鈉用量為250 g/t。
3.1.4 銅浮選捕收劑種類試驗
硫化銅浮選的常用捕收劑主要有乙基黃藥、丁基黃藥、Z-200(硫氨酯)、酯105等,銅浮選捕收劑種類試驗采用1次粗選流程,捕收劑用量均為40 g/t,試驗固定石灰用量為500 g/t,亞硫酸鈉用量為250 g/t,2#油用量為40 g/t,試驗結果見表7。
表7表明,采用Z-200為銅浮選捕收劑可以獲得高品質的銅粗精礦,且Cu回收率指標較高。因此,銅浮選捕收劑選用Z-200。

?
3.1.5 Z-200用量試驗
大量的研究和生產實踐表明[13-14],Z-200浮銅具有選擇性強、藥劑用量少等特點,且對黃鐵礦的捕收能力極弱。Z-200用量試驗采用1次粗選流程,試驗固定石灰用量為500 g/t,亞硫酸鈉用量為250 g/t,2#油用量為40 g/t,試驗結果見表8。

?
表8表明,隨著Z-200用量的增加,銅粗精礦Cu品位先下降后上升,回收率先上升后下降。綜合考慮,確定銅粗選Z-200用量為20 g/t。
3.2.1 硫活化劑種類試驗
經過石灰抑制的黃鐵礦可以使用硫酸調節(jié)pH值進行活化,適量的碳酸鈉對被石灰抑制的黃鐵礦也有活化作用。因此,進行了硫活化劑濃硫酸、碳酸鈉對比試驗。試驗采用1次粗選流程,活化劑用量均為2 000 g/t,試驗固定捕收劑丁基黃藥用量為60 g/t,2#油用量為20 g/t,試驗結果見表9。

?
表9表明,對比試驗結果顯示,硫精礦S回收率相差不大,但經濃硫酸或碳酸鈉活化的硫精礦品位較高,考慮到濃硫酸是危險品,對選礦設備等具有強腐蝕性,且會對水體和土壤造成污染。因此,硫粗選選用碳酸鈉為活化劑。
3.2.2 碳酸鈉用量試驗
碳酸鈉用量試驗采用1次粗選流程,試驗固定捕收劑丁基黃藥用量為60 g/t,2#油用量為20 g/t,試驗結果見表10。
表10表明,隨著碳酸鈉用量的增加,硫精礦品位微幅上升,回收率先升后降。綜合考慮,確定硫粗選碳酸鈉用量為2 000 g/t。

?
磨礦細度驗證試驗采用開路流程,試驗采用1粗2精2掃流程選銅、1粗1精1掃流程選硫,試驗結果見表11。

?
表11表明,提高磨礦細度,選礦指標變化不明顯。綜合考慮磨礦成本和經濟效益因素,確定磨礦細度為-0.074 mm70%。
在條件試驗、開路試驗基礎上進行了閉路試驗,考查了中礦返回對產品指標和藥劑用量的影響,最終確定的工藝流程及藥劑制度見圖1,試驗結果見表12。

表12表明,采用圖1所示的流程處理礦石,可獲得Cu品位18.55%、Cu回收率80.34%的銅精礦,S品位52.51%、S回收率56.68%的硫精礦。

?
(1)內蒙古某矽卡巖型高硫含銅礦石Cu品位為0.22%,S品位為9.32%,主要銅礦物為黃銅礦,主要硫礦物為黃鐵礦;硫化銅分布率74.63%,氧化銅分布率24.39%;非金屬礦物主要有石榴石、透輝石,石英、綠泥石、碳酸鹽礦物等少量。
(2)在磨礦細度為-0.074 mm70%的情況下,采用1粗2精2掃浮銅、1粗1精1掃浮硫銅硫優(yōu)先浮選流程處理礦石,最終獲得Cu品位18.55%、Cu回收率80.34%的銅精礦,S品位52.51%、S回收率56.68%的硫精礦。
(3)試驗確定的銅硫優(yōu)先浮選流程結構簡單、合理,易于操作,選礦技術經濟指標良好,可作為礦石開發(fā)利用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