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手記

掃碼閱讀《春節采價不打烊!跟拍CPI采價員超市行》
提到“統計”二字,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可能是枯燥乏味的數字、高深冗長的報表和讓人發暈的數學模型……
很多人覺得統計只是專業人士的工作,和普通人的生活關系并不大。其實,統計和我們的生活非常貼近,可以說生活中處處皆統計。尤其是近年來國家統計局加大統計公開透明力度,發布類型更多的統計數據,讓很多經濟領域術語逐漸被普通市民熟悉。而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就是其中被提到最多的指標之一。
那么CPI到底是怎么來的?市場里“只問不買”的采價員是干什么的?為了向大家更直觀地展示抽象數據來源,展現采價員的工作,今年的2月15日,大年初四,我跟隨國家統計局海淀調查隊的采價員邊麗英一起到超市,采訪報道CPI數據統計重要的第一步:采價。
“三文魚有貨了嗎?”
“黃花魚怎么沒有了?是賣完了還是沒來貨?”
“帶魚這是29.8一斤嗎?”
……
當我一早來到北京市海淀區美廉美超市花園路店的時候,采價員邊麗英已經開始工作了。
身背帆布書包,胸佩“統計調查證”,手握采價器,邊大姐穿梭于各貨架之間,對要采集的商品逐個詢問,熟練地對商品拍照、記錄商品價格。而對于標簽價格不清楚的商品,她還要向超市工作人員逐個詢問,遇到工作人員忙的時候,邊大姐只能在旁邊耐心等候。
“在超市采價還算好的,如果去農貿市場采價,你只問價格不買東西,可能會遭受攤主的白眼?!边叴蠼阏f,“好在我們采價都很多年了,一些老攤主也都認識我們,總體來說還比較理解我們的工作?!?/p>
我隨邊大姐在超市一樓采完了蔬菜瓜果等食品價格,又到二樓采集日用品價格。別看只是采集、輸入等簡單的工作,里面學問卻很深。我經常看到邊大姐拿計算器邊算邊記,我湊過去一看,原來她在計算一款洗發水價格時,應采400毫升,廠家加送100毫升,但是價格不變,采價的時候必須仔細看,然后再換算成400毫升,才能錄入。
“肉價、菜價的變化與季節性因素息息相關,一旦與上次采集的價格有所不同,就要拍照、上傳。疫情期間,還需要關注蔬菜瓜果的貨源、供貨量、進貨價格變動等。采價員有一個微信群,大家都會把采集的價格變動情況發圖片到群里。”邊大姐打開隨身攜帶的帆布包,從規格代碼、規格名稱,到計量單位、備注信息等,里面有她對采價信息的詳細記錄,“沒有人要求我這么做,但這樣能讓我把采價工作做得更細致?!?/p>
“邊姐,走慢點,鏡頭沒跟上!”
“邊姐,拿起您的統計調查證我拍一下!”
“哎,剛過去的那個人擋住了,重新來一遍吧……”
新媒體時代,單靠文字已經滿足不了受眾的需求。為了更好地還原采價現場,展示采價員用筆記錄用心采價,除了常規的問答采訪,我還拿起了手機,跟拍了邊麗英穿梭于貨架的忙碌身影。
“我從2008年開始成為一名CPI采價員,五天一次的采價工作從來沒有停過,十幾年來每次都定時、定點采價……”采價結束,我和邊姐在超市一角交談,當她面對鏡頭從容道出這十幾年的采價經歷時,沒有怨言,沒有遺憾,有的只是對這份工作的執著和堅持。
事實上,居民消費價格統計調查和指數的編制是一項十分復雜、專業、技術要求高的工作。價格指數反映的是全國各地區、同類各種商品、報告期各時間段價格的總體平均水平,與每個人對一時、一地、一種商品或服務價格的感受肯定存在著差異。國家統計部門編制和發布的價格指數是宏觀指標,具有高度的綜合性、概況性,將漲價的商品與降價的商品進行了加權平均,將漲價的地區與降價的地區進行了加權平均。這與人們購買商品的具體時間、地點、種類的實際有時存在差異。真實還原采價員的采價現場,對公眾了解CPI、正確使用相關的價格指數研究經濟形勢,有著重要意義。
因此,在寫稿的時候,我不但詳細描寫了采價員的采價現場,還特別展示了采集的數據是如何直報國家統計局的——每位采價員手機里都安裝了“CPI手持數據采集系統”,而每臺采價器均安裝了GPS定位功能,能監督采價員是否在規定的時間、規定的采價點采價。此外,我還用近1G的拍攝素材剪輯成了一個一分半的微視頻,真實還原CPI采價員的采價現場。
2月19日,《中國信息報》在頭版上刊發了文字稿,中國信息報微信公眾號同步推送了相關的采價視頻,文章和視頻還有幸被推薦到了學習強國平臺綜合頻道首頁,收獲近30萬閱讀,更多的人了解了“CPI數據是怎么來的”,同時也引發了許多統計人的共鳴:“我就是采價員,不論刮風下雨都堅持,不去內心不安!”“刮風下雨,飄雪驕陽,也擋不住采價步伐”“本月有幸參與采價工作,調查員辛苦了”……而當看到還有讀者留言“小小工作,大大能量,又了解了一個新的行業,棒棒棒!”時,我感到很欣慰。
其實早在五年前,我就曾采訪過邊麗英,沒想到現在她還堅守在采價的崗位——畢竟她早已退休,應聘采價員這個面向社會招聘的崗位,拿不算多的補助,完全憑的是熱心和責任心。從2008年成為海淀首批采價員,邊麗英已經采價13年,每個月都得采集上千筆數據。每個月逢5逢10是雷打不動的采價日,在固定時間、到固定采價點進行采價,以保證數據的同質可比?!岸〞r、定點、定人”的原則,也意味著采價員即便遇到逢年過節,也必須風雨無阻,保證采價按時進行。
“疫情發生后,采價工作坐公交逛商場感染風險高,隊里專門叮囑做好防護,給我們配送了口罩、消毒液等防護物資。我堅守采價員工作崗位,做好疫情防護,每次采價回家都消毒清洗衣服,除了常規采價工作外,我還仔細和商家交流,了解貨源、供貨量、進貨變動等價格背后的內容,及時上報情況變化,給穩物價做一點貢獻?!辈煌牟蓛r地點,相同的采價責任,雖與上次采訪間隔了五年,但邊麗英的初心并沒有變。
“逢年過節趕上了采價日也得按時按點出來采價,有時候家里人也有抱怨,遇上商戶忙著生意,也沒有功夫理我,我就先去別家,樓上樓下得反復跑五六趟。但我既然做了這份工作,就得做好。有時看到電視上發布CPI數據,我也很高興,這里面也有我的一份功勞啊!”聽著邊姐樂呵呵地講述她的采價經歷,我也深受感動。數據里彰顯國計民生,而這些平凡的采價員,正是國家數據源頭的采集者,他們犧牲假期時間,風雨無阻,用耐心、責任心采集的一筆筆數據匯入國家的大數據庫,才有了后續的錄入、審核、匯總、計算等一系列工作流程,最后才形成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
著力打造透明統計,加大對統計數據的詮釋力度,穩步推進統計數據生產過程和調查方法的透明化,不斷擴大政府信息公開的范圍和內容,是進一步提升統計數據公信力的重要舉措,而真實還原數據生產過程,則是打造透明統計、陽光統計行動的重要嘗試。作為國家統計局主管的行業報記者,我認為自己有義務讓社會公眾了解統計、認知統計、貼近統計,搭建統計工作與社會各界緊密聯系的橋梁,讓統計工作者更被理解,讓統計數據更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