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新昱
摘要:玉米作為主要糧食、農林畜牧業的飼料和工業原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玉米的種植規模不僅深刻影響著我國糧食供求形勢,還對玉米加工業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本文詳細闡述玉米品種選擇關鍵和病蟲害防治措施。
關鍵詞:玉米;品種選擇;病蟲害防治
1 ?玉米品種選擇
玉米種植極易受外在條件影響,比如種植的氣候、水土環境等。根系發達、株型緊湊的優良玉米品種擁有很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和抗病蟲害能力,其發達的根系有利于在土壤中深深扎根,全方位吸收土壤的營養,使根莖粗壯有力,可以抵抗風吹雨打,促進玉米健康生長進而高產;玉米的葉片緊湊有助于更好地進行光合作用,儲存營養和糖分,葉片軟硬適中,柔韌有力,不易兜風造成倒伏;莖稈要韌性好硬度強,利于抗倒伏,便于運輸養分。選擇玉米優良品種時首先根據種子外觀淘汰掉病籽和壞籽,選擇顆粒飽滿、光澤度好、大小均勻的顆粒。其次,根據種子純度選擇,純度越高,產量越高。種子純度可以根據外包裝袋是否密封完好,產地信息是否詳盡完整來判斷。第三,根據生長周期選擇,生長周期越長的品種性能越好,增產潛力越大。還有根據頭茬作物選擇種植地,比如頭茬種過大豆,土壤就會非常肥沃,為玉米的茁壯生長提供豐富營養。
2 ?玉米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是影響玉米產量的重要因素,在玉米生長過程中如何避免病蟲害的侵襲尤為重要。病蟲害防治必須在玉米種植前就要開始,一旦疏忽大意,放松警惕,受到影響的就不止一株玉米,而是一大片玉米都會受到損害,從而影響整個種植區域玉米的產量。所以要堅持將病蟲害扼殺在搖籃里,堅持防患于未然的原則。在播種之前對土壤和種粒進行殺菌殺蟲,避免土壤中可能存在對玉米造成常年性病害的病菌。
2.1 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防治病蟲害體系不夠健全,對病蟲害缺乏完整的認識、了解和防治對策。主要是相關人員在實際種植過程中缺乏防治意識,沒有認識到對于病蟲害“防勝于治”。尤其是廣大農民群眾普遍文化素質不高,主要依靠經驗去處理病蟲害問題,缺乏對病蟲害防治的科學理論依據,也不懂得針對不同類型病蟲害采取區別處理,錯誤的經驗方法往往造成玉米產量的銳減,給自己和國家造成極大損失。第二,受土壤條件、水分吸收和氣候因素影響,玉米在不同生長時期有不同狀態。種植人員應實際觀察玉米不同生長期的特點,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千篇一律統一對待,以錯過病蟲害的最佳防治時期。
2.2 病蟲害防治措施
選擇優良抗病性好的玉米品種,從根源上避免感染病蟲害的幾率;加強田間管理,深翻土地,科學施肥,破壞病菌生長環境;擴大病蟲害防治知識宣傳加強對農民科學種植的引導;為農民提供科學種植的技術指導,并定期進行玉米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方法專業培訓;建立完善的病蟲害防治機制,推廣病蟲害防勝于治的原則;科學合理使用化學藥劑進行病蟲消殺。
綜上,玉米的產量規模對我國經濟形勢、農林畜牧業、工業生產等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保證玉米產量的持續增長,玉米種植過程中,種植人員要從源頭選擇優良的品種,再以科學理論知識為指導,了解玉米不同生長時期的特點,采取正確的方法對玉米病蟲害進行科學防治,保證玉米產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