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磊
隨著社會不斷的向前發展,肉雞生產已成為農村增產致富的主要途徑,怎樣科學有效的養好肉雞,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場址的選擇
雞場應選擇,遠離村莊、交通干道最好1000米以上,且地勢平坦,背風干燥向陽。
雞舍的建筑保暖性能要好,并且通風良好,冬季要防寒保暖,夏季要做到防暑降溫。
雞舍的設計必須便于防疫工作和消毒工作的開展,疫病的防控和消毒工作是養好肉雞非常重環節。
2 科學選種
雞苗的選擇必須是沒有發生動物疫病的種雞場,且雞場有一定規模和信譽。
進雛時,要選擇雛雞體重適中,活潑好動,反應敏捷,叫聲響亮,在手中掙扎有力。
3 進雞苗前的準備工作
育雛房間是雛雞生長的場所,對育雛成敗關系重大,因而育雛場所必須做到,室內干凈清潔衛生,空氣清新,保暖性能好,光線充足。
育雛前3天,必須要對室內的器具、地面、墻等徹底消毒一遍,同時用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室內熏蒸消毒。
4 控制好育雛房間的溫度
掌握好育雛房間的溫度非常關鍵,溫度過低,雛雞聚堆擠壓,造成雛雞受傷;溫度過高,雛雞則張口喘氣。無論過高過低,都易引發疫病的發生,從而造成機體免疫系統紊亂,以至免疫失敗。
育雛房間溫度:第1周溫度為32~33℃,以后每周降2℃,至40日以上溫度為20℃即可。
5 養殖密度一定要適中
飼養密度不要過大,養殖密度過大,雛之間相互擁擠,搶水、搶食、雞群采食不均,易發生疾病,使死亡率增高。飼養密度過低,影響經濟效益。
一般頭1周雛雞30只/平方米,第2周至第4周為25~20只/平方米,第5周以后為15~12只/平方米。
6 雞群光照一定要適宜
適宜的光照可以提高雞群的生命力,促進雛雞維生素D和鈣、磷的吸收,以維持雛雞正常的生長發育。
頭1~2周光照可為24小時光照,以后幾周20小時光照即可。
7 供足清潔衛生的飲水
雛雞應供足清潔衛生的飲水,條件充足,最好提供涼開水。飲水器一定要分布均勻,水分充足,為防制腸道疾病的發生,飲水中可加入適量的藥物防制。
8 雛雞要適時斷喙
進雛2~3天,經觀察非常健康,這時要及時斷喙,防止雞群在飼養不當的情況下,預防雞啄癖的發生。
9 做好雞場的消毒工作
雞場一定要做消毒工作,場區要禁止任何無關人員及車輛出入,場區工作人員及車輛出入要做好消毒工作。
做好雞舍的消毒工作,每周不少于2次以上消毒工作,最好帶雞消毒。
10 做好動物疫病免疫工作
建立科學有效的免疫程序,并按著要求及時接種各種疫苗。免疫方法主要有點眼法、氣霧法、飲水和注射法等。免疫疫苗必須選用正規場家,且疫苗效價高,免疫密度一定要達到100%,不存在免疫空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