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蜜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土地占用現象日益嚴重,越來越多的農民喪失土地資本,除此之外,失地農民的社會、物質等其他資本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本文調查分析了益陽市明山村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現狀,仔細探討失地農民保障遇到的困難及造成的原因,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失地農民保障問題的策略。
關鍵詞:失地農民;保障;措施
1 ?引言
失地農民,無依無靠,只能游走于城、鄉間,靠征地補償艱難的生活,境遇令人同情。他們是弱勢群體,影響社會穩定。本次調查結合走訪及問卷形式,調查了46戶失地農民,詳細詢問了他們的的心態及期望。現就已掌握的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狀況加以說明。
2 ?明山村失地農民保障面臨的問題分析
2019年3月2~28日,結合走訪及問卷形式,調查了46戶失地農民,發現其社會保障問題有如下幾點。
2.1 對未來充滿擔憂,很難適應城鎮生活
大多數的農民都認為土地可以為其生活提供保障,因此失地農民更容易對未來表示擔憂。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一半以上的(53.2%)農民表示不愿失地;46.5%的失地家庭,擔心就業問題。在生活水平方面,48.5%的失地家庭認為變化不大,23.4%的家庭認為生活質量明顯變差。部分農民盡管生活還好,但因只能打散工、不固定,從而收入有所起伏,缺乏歸屬感。農民認為種田很難獲得經濟利益,但自己有土地,填飽肚子不成問題。另外,因傳統觀念和習慣一時很難改變,部分進城的失地農民不太適應城鎮生活。
2.2 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欠缺
首先,保障標準低且單一。因生活保障資金增長乏力,物價上漲,農民對未來缺乏信心。其次,參保對象確定難度大。征地具有隨意性,范圍分散,很多結合實際用地需求,農地征用比較零散,常常出現同地不同價的現象。最后,失地農民參保要求難滿足。被征地農民,部分領取安置費,他們想參加基本生活保障,但也不退換安置費,不符合相關規定。
2.3 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差異大
失地農民在對待征地的態度和生活水平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首先,如果村干部或相關部門了解相關政策和市場,就可以對失地農民加強理財指導,以幫助其合理利用補償款。第二,就年齡而言,年長者工作適應性較低,抵抗能力較弱。年輕村民,更渴望是擺脫農民身份,對征地預期值較高。最后,受教育水平而言,學歷越高,對征地補償滿意度越低。
2.4 ?失地農民就業困難
很多地區社會保障制度存在欠缺,社會保障覆蓋率不高,年齡偏大的農民,失去土地就存在很大的失業風險,成為“三無”農民。很多企業入職條件相對較高,加上就業信息不對稱現象普遍存在,失地農民很難獲得平等的就業機會,在城市就業過程中被排斥現象常常發生。喪失土地的農民,并沒有轉化成地地道道的市民,政策不公平造成其在就業競爭中處于弱勢。現階段,勞動用工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入,對從業人員的自身條件要求較高,而喪失土地的農民劣勢十分顯著。特別是被征地的中老年農民,他們文化程度不高,農勞動技能欠缺,就業十分困難。
2.5 ?失地農民生活質量不高
集體土地被征,人均耕地迅速變少,滿足撤銷行政村條件。“失地農村”成為“城中村”,村民融入城鎮后,農民與居民、村委與居委同在,造成多頭管理、職責不清。部分農民不適應就業,從事賭博、打架,影響社區的治安,且人員流動性較大,對規劃、管理帶來了巨大影響。
3 ?解決農民保障問題的建議
3.1 改革現行土地征用制度
現階段實行的土地征用制度還不太完善,存在很多問題和缺陷,要保障征地制度的諸多問題切實得到解決,須進一步加快改革步伐,進行深層次的制度改革。基本思路為,切實落實好土地征用權;科學分析市場需求,不斷豐富失地農民安置途徑及方法;對土地進行統一征收,進一步精簡流程;最大限度的保證公平、公正、公開,構建新型征地制度。
3.2 ?建立健全土地補償機制
為避免補償金短期內用完,征地中,必須提高征地補償標準、保證失地農村自身權益,推動發放流程的規范化。首先確保為失地農村家庭按時發放補償金。為最大限度的維護失地農民利益,必須依法依規辦理相關事宜,明確細化土地補償的標準。另外,也必須合理運作土地補償金。尊重廣大農民群眾意愿,保障土地補償金增值。除此之外,還必須加強監督管理。
3.3 ?健全社會保障機制
安置工作最核心的、也是最關鍵的部分便是保障農民生活。必須努力探索建立保障制度,減少農民群眾的后顧之憂。一方面,不斷建立健全低保制度。設立失業保險基金,對不具有勞動能力或無法保障日常生活的農民定期援助。另一方面,加快推進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進程。進一步促進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建設工作,解決“看病難”問題。
2.4 ?健全就業扶持機制
加快轉移步伐是現階段失地農民致富的最佳選擇,保證失地農民有工作、有收入非常關鍵。首先,搭建就業服務平臺。農民很多時候獲得信息比較少,很容易錯失務工機會,因此,加強中介平臺建設,全方位深層次把握失地農民的狀況,搭建數據輸出平臺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手段。其次,幫助農民積極就業。相關部門征收農民土地后,相對應的失地農民應依法享有優先錄用權。
簡單來說,妥善處理好失地農民保障問題,是公平、公正的反映,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條件。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建立完善相關制度,唯有如此,才能促進社會穩定、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