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瑞環
摘要:可持續發展理念對我國各行各業形成了深刻影響,綠色環保成為時代主題。如何平衡林業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在新時代之下,這一問題顯得更加敏銳。本論文站在綠色經濟角度來對我國目前林業發展面對的機遇和挑戰展開分析,以期給出相對滿意的答案。
關鍵詞:綠色經濟;林業;機遇;挑戰
森林是我們健康的綠色屏障,同時木材等又是我們生活的資本資源,這決定了林業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平衡二者關系一直都是林業發展的難題。到了現如今環保時代,這一問題的嚴峻性更加突出。找到其中存在的挑戰性和機遇性,是解決該問題的關鍵。
1 我國林業發展面臨的機遇
第一,人們消費返璞歸真,對原木材質家具需求量增加。2014年我國原木產量明顯下降,而國內對原木家具的需求卻呈現上升態勢。2017年在國內旺盛需求之下開始進口木材,我國木材進口第一次突破了1億立方米。另外也有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原木需求量總計需要10億立方米,存在2億立方米缺口。第二,國家環境保護政策力度提升。在可持續發展政策下,國家開始加大綠化工程力度。2020年我國森林綠化面積目標是23.4%,而在國家級森林規劃當中顯示,2025年我國力爭森林覆蓋率達到40.8%。這說明2020~2025年5年間,森林要擴張17.4個百分點。第三,旅游業間接促進了森林覆蓋率的提升。森林旅游已經成為旅游熱點之一,直接帶動了各地森林種植。第四,農業發展多元化,使得果樹種植納入進來,而果樹具有經濟性和環保性,未來必然會獲得更大的推廣。《2018中國統計年鑒》當中顯示,截至該年我國果樹種植面積達到11136千公頃。而且隨著果樹種植面積擴大,飛防業務獲得發展,這說明果林產業具有明顯的聚集性,即以其為核心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鏈,其對于農業經濟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第四,荒漠治理工程力度加大。特別是螞蟻森林這樣的公益組織出現之后,荒漠治理速度得以推進,森林產業規模必將擴大。
2 我國林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第一,林業和農業土地利用矛盾。退耕還林實際上是兩種產業間的博弈,其需要建立一個最佳的生態平衡點,能保證農業和林業的均衡發展。但這一點很不好掌握,這是源自于大自然變化的不可控性。況且土地有限,而我國人口不斷增加,對糧食的需求量在擴大。糧食消費速度遠比木材消費快,導致土地不斷被開墾,林業發展空間壓力巨大。誠然單從環境效益來說,林業可以向土壤質量不佳的山地、丘陵等發展甚至于向荒漠、高山等處挺進,然而林業也存在經濟性,必須要考慮采伐之后的運輸環節。第二,基層群眾環保意識還有待提高,在一些林場等還存在盜伐現象,尤其是遠離人群的深山地帶,盜伐現象猖獗,其中存在一定數量的珍稀樹種。第三,林木生長速度和市場需求暴漲之間矛盾。這是樹木生長決定的,一般樹木都需要十幾年時間才能達到加工標準。目前已知的生長速度最快的當屬輕木,其一般10年可以長到胸徑150厘米左右。第四,林木利用率低。目前在很多地區林木直接成為了取暖的材料,這是最粗放最原始利用方式。除此之外的利用方式當中也存在很多浪費之處,例如鋸末、樹皮等利用程度低,邊角余料的二次利用水平弱。這些都會加速樹木砍伐速度,不利于林業的環保價值的提升。第五,林業有關政策還需要細化和完善,例如關于木材利用的標準、林木保護法律、林業產業鏈建設有關規范等等。尤其是后者,其成為了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是我國林業綜合競爭力塑造的關鍵。
總而言之,如今社會背景下,林業面對的挑戰和機遇彼此摻雜,具體如何掌控最終還是由我們自己決定,鑒于林業農業關系,開發利用土壤貧瘠的土地是最好的選擇,只是需要配套交通系統。交通系統建立后面臨著維護,這些也對林業發展有所影響。但經營都需要成本的,做好成本投入控制,定然會保證林業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