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漢文
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電影研究所原所長。
還有為數不少的中小成本主旋律影片不為人知,它們如何做到“叫好又叫座”,是行業不可忽視的問題
近日,筆者應邀參加了在京舉辦的革命歷史題材電影《為了明天升起的太陽》觀摩會。這部影片以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寧夏為背景,講述共產黨員崔景岳與反動軍閥進行不屈斗爭的故事。被捕入獄后,崔景岳臨危不懼,沉著應對,成功鏟除了敵特分子,最終,他因不肯投降而壯烈犧牲,時年三十歲。
影片主人公的故事令人動容,同樣令人感動的,還有創作這部影片的年輕主創們。他們對當年的斗爭故事并不熟悉,但感佩于先烈的精神,從幾年前就開始搜集資料創作劇本。影片籌拍階段,遇到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了致敬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他們在疫情還未完全穩定的去年夏天,就開始了緊張的拍攝。為找到與人物氣質更加吻合的主演,團隊堅持不用名演員。當問到這部影片的票房預期時,他們說,團隊已經有較為完善的發行方案,但這類影片通常票房都不會太好,他們有心理準備,接受各種可能的結果。
由此,一個話題縈繞在筆者心中。近年來,《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奪冠》《金剛川》等一批主旋律影片取得了口碑和票房的豐收,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同時,行業里還有為數不少的中小成本主旋律影片不為人知,它們如何做到“叫好又叫座”,是行業不可忽視的問題。筆者試提出以下想法,供中小成本主旋律影片的創作者參考。
首先要花最大的力氣打磨好劇本。這類影片往往投資不大,立項比較倉促,因而在劇本階段所下的功夫相對有限。需知“劇本劇本,一劇之本”,如果劇本基礎不牢靠,其他環節再優秀都難以彌補這個缺陷。《為了明天升起的太陽》這部影片的主創,在劇本方面下的功夫比較大。該片的劇本數易其稿,一度推倒重來。他們邀請曾執導電影《孫中山》《周恩來》《鄧小平》等作品的知名導演丁蔭楠為總監制,并在影片開拍前召開劇本研討會,根據專家的意見修改劇本。事實證明,這些努力提升了該片的藝術質量,值得其他創作者仿效。
其次要在拍攝制作階段精益求精。影片一開拍,往往是數十人甚至數百人的團隊,開銷像流水一樣。建議創作者盡量在開拍前,把每個環節都細化細化再細化,做好備選方案。開拍后,要盡可能地把工匠精神作為劇組的追求,擯棄“一錘子買賣”的心態。不久前離開我們的香港演員吳孟達,是個一輩子幾乎沒演過主角的“小配角”,但他的離世不僅讓整個娛樂圈震動,還引發全民懷念。可見,每個崗位都值得用心對待。急功近利,粗制濫造,不僅會誤導創作,而且會使低俗作品大行其道,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再次要盡早做好發行方案。現在已經不是“渠道為王”的時代,相反,每個渠道都渴望有優質甚至獨家的內容,因而,中小成本主旋律影片的片方,要盡早做好發行方案并加強營銷推廣。從影院層面來看,全國有1萬多家影院、近8萬塊銀幕,中小成本的影片只要通過和某一院線,或某一區域的影院合作,就有可能收回投資。從電視層面來看,CCTV-6電影頻道每年播出的國產片在3000部次左右,可以為優秀的國產片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從視頻網站層面來看,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芒果TV等,都能夠為中小成本主旋律影片帶來收益。
最后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日前,國家電影局印發了《關于開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影片展映展播活動的通知》,部署于2021年4月至12月開展優秀影片展映展播活動。全國各地紛紛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放映活動。放映活動不僅在各省(區、市)城市院線展開,還深入廣大農村、社區、校園、軍營、企事業單位。為配合活動的開展,各級政府對主旋律影片的創作、發行、放映都出臺了相應政策。不少影視園區近年來也大力吸引劇組入駐。這些社會資源都可以為中小成本主旋律影片的創作者所用。
優秀的文藝作品,通常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今年的全國電影工作會要求,要凝心聚力打造致敬建黨百年電影精品,努力在選好題材、講好故事、拍成精品上下功夫,突出思想引領、提高藝術品質。“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希望有更多的中小成本主旋律影片以電影精品作為自覺追求,不僅能拍出來,更能放得好,得到觀眾好評,真正做到“叫好又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