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慧宇
現在我們一般認為,《韓熙載夜宴圖》原圖為五代南唐畫師顧閎中奉詔而作,但故宮博物院所藏實為宋代摹本,畫中服飾、器物等均體現了宋代特色,這為我們研究宋人宴會禮儀、著裝要求提供了重要參考。
該圖中出現的男性均為韓熙載的朋友,如著紅袍的新科狀元郎粲、太常博士陳致雍、門生朱銑等。除僧人外,圖中其余男子都戴幞頭(其中韓熙載戴的是高桶紗帽),身穿盤領大袖長衫,腰間系帶。幞頭是宋代男子的主要服飾,官員戴的幞頭是直腳,仆從、公差等是交腳或曲腳。幞頭內襯木骨、外罩漆紗,平整美觀。
北宋一統江山后,據說為了防止百官交頭接耳談私事,延長了展翅的長度,圖中男子所戴幞頭的兩腳略微下垂,幾乎到肩,且較細長。朱熹就曾說:“士大夫常居,常服紗帽、皂衫、革帶,無此則不敢出。”道出宋人很重視服飾禮儀,日常就注重穿著得體,參加宴會時更是衣冠楚楚。
圖中女性有奏樂者、舞者、侍女等,基本上都著窄袖直領短襦衫,著地襦裙,內襯抹胸,腰間以絲帶系束,肩披披帛。女性所著裙子折裥很多,裙裾曳地、飄飄若仙,其襦裙腰身在腰部左右,這是宋代女性服飾特點,相比南唐時的高束胸腰線,更加便于穿著和行動。
此圖在服飾色彩也呈現了宋代的審美風尚。宋代繪畫追求清幽雅逸,用色上主要以棕色調為主,紅、藍、黃色調也占有一定比重,明度、純度均偏低,整體用色有點類似于今天的莫蘭迪色系,給人以輕盈溫柔、舒適恬靜、靜謐素雅之感。宋代官員根據官位高低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用朱色,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因此,穿紫袍的官員較少,而穿紅著綠者比比皆是,當時有“出水蛤蟆著綠祆,落湯螃蟹穿紅袍”的諺語,這從圖中除狀元穿紅袍外,其他官員一律著綠色可得到印證。
圖中女性服飾色彩體現了宋代女性衣著以青白素色為主,色彩清新、典雅、自然。這從一些詩詞作品中也可得到佐證,如秦觀《南歌子》所述“揉藍衫子杏黃裙,獨倚玉闌無語”,以及晏幾道《蝶戀花》所謂“嫩羅裙勝碧草,鴛鴦繡字春衫好”。服飾色彩很好地體現了補色配合,淡綠、淺藍、淺腓、月白等十數種互相烘托,雅致至極。
宋代服飾看上去簡約內斂,但當時經濟繁榮,織造業發達,服裝質地優良,且工藝考究。古代人以穿“綾羅綢緞”表示權貴和富有,制造工藝復雜的羅織物生產在宋代達到了歷史最高峰,“羅”是宋代人常用的面料。體現宋代衣服低調奢華的還有服飾的加金技術,有銷金、貼金、間金等十余種加金工藝。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尋常百姓都喜歡穿帶金的服裝,風靡一時。宋朝的歷代皇帝對此都大為頭疼,屢次禁金,但屢禁不止。宋代刺繡工藝已高度發展,圖中女性衫襦領邊袖口隱約可見刺繡或印花,有的女性服裝上織繡的花鳥栩栩如生,這些工藝都有賴于服飾本身良好的質地。
從《韓熙載夜宴圖》中人物服飾可以看到宋代服飾風格已從個性張揚到低調內斂,從熱烈奔放到沉靜含蓄,而且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形成了獨特的服飾文化和服飾審美。(注:本文圖片由中國收藏圖片庫提供)

男子頭戴幞頭、身穿盤領大袖長衫、腰間系帶,女子著窄袖直領短襦衫、著地襦裙,內襯抹胸,腰系絲帶、肩披披帛,能看出宋人參加高端宴會時對衣著的要求之高。

圖中女性衣衫上隱約可見刺繡或印花,這些工藝都有賴于服飾本身良好的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