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市委組織部
丹東市委堅持把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擺在重要位置,聚焦擴大覆蓋、強基固本、提質增效持續發力,推動各項工作取得較好成效。
以“釘釘子”精神持續推進“兩個覆蓋”。堅持提早謀劃、對癥下藥,注重擴大隊伍,跟進抓實覆蓋。目前,全市非公企業黨組織單獨組建率達到63.8%,位于全省前列。為了給非公企業建立黨組織創造有利條件,實行發展黨員向總量傾斜、向生產一線傾斜、向黨員人數少及無黨員的企業傾斜政策。堅持主動抓、提早抓,在企業籌建時同步組建黨組織,招工時同步引進黨員,投產時同步成立黨組織。積極構建“屬地+行業”的兜底管理工作格局,全市90個鄉鎮(街道)全部成立兩新組織綜合黨委,實現規模較小、分布零散的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依托行業主管部門成立6個行業黨組織,覆蓋相關行業企業和個體工商戶2.1萬戶;向297家暫不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非公企業選派了黨建工作指導員。
以高標準推動黨支部規范化建設。出臺非公企業《黨建項目標準》《黨支部工作細則》,按照“有內涵、能落實、好檢查”原則,確定了有組織、有制度、有保障、有活動、有作用的“五個有”硬杠杠標準。分類開展在職黨員規范化、流動黨員雙重化、外出黨員網絡化、離職黨員屬地化管理,推動438名流動黨員簽訂了雙重管理協議。在每個鄉鎮(街道)和園區至少打造2個示范點,共評定市級示范點55個、縣級示范點90個。目前,全市90%的非公企業黨支部達到星級標準。每年為每個非公企業黨組織撥付1000元、為每個新建的非公企業黨組織撥付2000元、為每個園區黨群服務中心撥付1.5萬元的黨建工作經費,投入3200余萬元幫助780家非公企業建立黨員活動室。
以政治引領促進“兩個作用”發揮。積極組建商圈黨建聯盟,出臺8條具體措施,按照較大商圈、單一商圈、專業市場三個類別建立72個商圈黨組織,開展黨建聯誼、聯幫互助等共建活動320余次,推出扶持政策35項,500家商戶懸掛“共產黨員經營戶”牌匾帶動商家誠信經營。積極開展紅色物業建設,全面推行物業公司黨組織、小區黨支部和社區黨委“三方聯動”機制,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68個小區實現三方“交叉任職”,380余名物業黨員擔任社區網格員,有效推動小區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扎實推進“鴨綠江畔黨旗紅”活動,1200余個非公企業黨組織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活動,培訓黨員3.2萬人次;128家非公企業與邊境村對接,引進幫扶產業項目,解決農民就業3000余人;810名非公企業黨員加入邊境志愿服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