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社會結構、生產方式和組織形態的深刻變化以及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城市基層黨建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作為創新創業示范區、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現代化城市建設的核心區,大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簡稱“大連高新區”)深入推廣“七攜手”城市基層黨建品牌,不斷釋放城市基層黨建整體效應,充分調動各類社會組織和社會群體的積極性,聚合力量、整合資源,以更高標準全力打造城市基層治理的“紅色引擎”。
——大連高新區黨工委委員、黨群工作部部長 曲家都
現在,經常能在大連高新區七賢嶺區域的商業路街上看到一支身穿紅馬甲的隊伍,他們不僅管理環境衛生,還治理占道經營、亂停車等現象。隊伍中不僅有環衛工人,還有駐區單位干部、物業工作人員、黨員志愿者。過去少有聯系的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如今在街道和社區黨組織協調下成為親密無間的“一家人”。這些變化都是全面推廣“七攜手”城市基層黨建品牌所帶來的。
近年來,高新區統籌推進單位黨建、行業黨建和區域黨建互聯互動,探索引導各領域黨組織打破體制藩籬、級別壁壘,在城市治理中主動伸手、善于聯手,建立開放型的互聯互動紐帶,條塊融合、雙向用力,不斷增強整體效應,徹底改變了以往街道社區黨組織“孤軍奮戰”的局面。例如,七賢嶺街道建立“社區、城管執法、物業、環衛+片警、交警”的“4+2”工作機制,共同實施文明樓棟、美麗小區、便民商街創建活動;凌水街道大有恬園社區聯合大連第十七中學,聯系區域內200多名家長組建了“家長社團”;等等。
為找準城市基層社會治理的切入點,高新區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企業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討論街道、社區黨建工作和建設重大事項;建立了共駐共建制度,街道、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黨組織結成對子,構建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事情共商、難題共解、文明共創、活動共辦”的社區黨建共駐共建工作新機制。
為凝聚治理合力,讓服務群眾各項工作更高效,高新區全面推行“黨建引領、社區吹哨、黨員報到”機制,將轄區內的“兩代表一委員”、在職黨員、黨員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匯聚起來,變“零敲碎打”為“系統運作”,共同開展公益服務。按照“先處置、后確權、再追責”原則,高新區建立了民生服務“先予處置”機制,變“被動作為”為“主動服務”,投入專項資金,確定7家應急維修企業,最大限度實現企業和百姓“煩惱事有人聽、民生事有人辦、不平事有人管”。
截至目前,高新區所轄35個社區共設立黨員志愿崗2700多個,累計開展政策法規宣講、環境衛生維護等志愿服務活動9000余次,為居民解決了大量煩心事和難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