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



摘要:可持續發展是當今設計界備受討論的熱點話題之一,如今綠色設計已經不再是一種選擇,這對環境和商業都有好處。在傳統意義上,包裝設計是產品商業活動的點睛之筆,然而將包裝設計視為裝飾的方式會使包裝設計邊緣化。隨著設計師對可持續包裝的關注,他們開始考慮的不僅僅是包裝帶來的利潤。當代設計師提出了一種可持續包裝的方法,將目標集中在平衡經濟效益與環境基礎上,并在最終產品中考慮到可持續原則。看似表面的包裝其實是產品的基礎,包裝可以成為競爭優勢、社會聲譽和共同利益的強大來源。包裝作為一種額外的功能,可以在擁擠的市場中使商品與眾不同,并使產品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
關鍵詞:可持續包裝;環境保護;設計師道德
中圖分類號:TB48,TB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400 (2021) 02-0043-05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Trend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Packaging Design
QIN Ke(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Sydney 202102, Australia)
Abstract: Sustainability is one of the much-discussed hot topics in the contemporary design world. Nowadays, green sustainable design is no longer an option, it is good for the environment and good for business. Traditionally, packaging design has been the finishing touch to a products commercial activity, however, the way packaging design is seen as decoration can marginalize it. As designers continue to focus on sustainable packaging, they are considering more than just the profit generated by the products packaging. Contemporary designers have come up with approaches to sustainable packaging that focus their goals on balancing economic benefits with an environmental basis and taking sustainable principles into account in the final product. Seemingly superficial packaging is in fact the foundation of a product, and packaging can be 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social prestige, and mutual benefit. As a product add-on, packaging could differentiate goods in a crowded marketplace and minimize the products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Keywords: sustainable packag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signer ethics
1 介紹
生態設計的定義是將環境因素融入設計思維,目的是在保持產品性能和性價比的前提下,減少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對環境的影響,也就是說設計師在整個過程中都要考慮將產品的使用量降到最低。在當今的環境下,產品購買者和使用者越來越意識到產品對生態和社會的復雜影響,這是受過更多教育的設計師和消費者共同選擇的結果。許多企業和敏銳的設計師,針對市場可以主動將可持續發展從一個抽象的概念提升到企業的發展方向。本文將以生態包裝設計為重點,探討生態設計對企業的好處、當前的障礙、當前可持續包裝設計和企業的案例,并提倡設計師系統地、有道德地思考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2 可持續發展在包裝設計中的現狀
2.1生態設計對企業的好處
扭轉生態設計方向的力量不僅來自企業內部,還來自公眾的要求或政府的鼓勵。企業應該負起責任,在戰略規劃的早期就多考慮環境問題,以便更好地預測未來法律法規的變化,提前評估自身的風險,良好的產品環境政策是企業公眾聲譽的一部分。生態包裝設計的商業效益包括:提高資源效率(材料、能源、勞動力)、增加功能和效率、在擁擠的市場中實現產品的差異化、減少從生產到廢棄的環境影響以及新產品創新的機會。然而現如今,生態和可持續性還沒有出現在許多公司的思維中,更不用說成為其核心業務流程的一部分。
通過將可持續發展原則納入其商業實踐,公司可以通過其包裝展示可持續性。根據布倫特蘭委員會(Brundtland Commission)[1],可持續發展的定義為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自身需要的能力的發展。這與約翰·埃爾金敦(John Elkington)的可持續發展的三重底線(TripleBottom-Line)[2]有關:經濟、社會和環境因素在決策和活動中的相互依賴性。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ices)[3]于1999年推出,是一系列評估數千家公司可持續發展表現的指數,在降低可持續發展風險和成本的同時,滿足市場對可持續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對于產品包裝來說,可持續發展意味著公司將可持續發展目標與商業考慮和實施戰略相結合,解決與產品包裝相關的社會方面以及環境問題。
澳大利亞可持續包裝聯盟(Sustainable Packaging Alliance)[4]已就可持續包裝達成共識。澳大利亞可持續包裝聯盟根據四項原則對可持續包裝進行定義。有效(Effective)、高效(Efficient)、循環(Cyclic)和生態安全(Clean)。有效是指包裝創新應在產品的整個使用過程中有效地涵蓋和保護產品;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減少資源消耗、浪費和排放,從而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回收材料,減少材料損耗,使產品更具循環性;最大限度地保障人和生態系統的安全和健康。
2.2妨礙包裝可持續性的障礙
多年來,由于全球消費的增加、不可再生資源的有限數量和能源成本的上升,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包裝的可持續性變得越來越重要。產品包裝在供應鏈中的重要作用是把環境目標與其他與成本和市場份額相關的商業驅動因素結合起來,以減少包裝對環境的影響。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消費者往往使用的能量最多,也是可持續包裝最終成功與否的最終仲裁者,可持續設計有助于為消費者提供盡可能多的可持續決策,最終促進生活方式的改變。
可持續包裝的重點是通過改善產品的整個供應鏈生命周期,和在設計過程中考慮一個完整的系統,來以平衡和有效的方式做出決策。可持續發展的障礙可能是設計師缺乏商業和法律上的激勵,缺乏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眼光,自身對可持續發展的態度和專業知識,企業內部缺乏可持續發展的溝通,以及資金、時間和可持續發展知識等資源的獲取程度。這些利益沖突都增加了包裝可持續發展的復雜性。
向可持續發展轉型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設計挑戰。消費者對可持續發展的態度和行為之間存在著差距,需要適當的整合。對于可持續設計來說,它要求設計師在早期的概念階段就提高對可持續性的認識,以便在后期的設計階段能夠發生行為變化。這包括使用跨學科團隊:設計、開發、銷售和市場、采購、制造和分銷。所有的包裝設計工作也應該有一個明確的客戶關注點和關鍵供應商,以及一個強大的高級內部來推動這個過程。
3 可持續包裝設計的例子
3.1 ECO SIX PACK RING(E6PR)啤酒商嘗試新的可持續啤酒包裝設計
E6PR是由產品廢料和其他可堆肥材料制成的環保六片裝環,旨在取代塑料包裝對環境的影響。如果處理得當,E6PR會在幾天內降解,對野生動物無害。目前E6PR開發的啤酒包裝已在非洲、歐洲、澳大利亞等全球35家啤酒廠使用,科羅娜(Corona)成為第一個試用E6PR技術的全球主要啤酒品牌,這是包裝行業擺脫塑料包裝的開始[5]。
3.2 Loop Industries為世界上最大的品牌帶來可重復使用的包裝材料
以改造回收廢物而聞名的Loop Industries公司正在為食品公司帶來可重復使用的包裝。這種新方法通過可重復使用的包裝提供了大約300種包裝商品:從汰漬洗滌劑到潘婷洗發水,從哈根達斯冰淇淋到佳潔士漱口水。顧客在使用完產品后,將空容器放在門口的Loop手提袋中,然后由配送服務將容器取回,清洗并重新裝滿,然后再將其運出,送到消費者手中。如圖2所示,雀巢公司正在制造2萬個容器用于Loop測試[6]。
4 可持續包裝決策
4.1可持續包裝對產品的意義
當今的包裝要求功能更強,材料消耗更少。在日益擁擠的產品市場中,除了包裝的基本功能需要提升品牌形象外,包裝設計師還需要考慮包裝美學、貨架外觀和產品自身標簽的復雜性。正確的包裝需要保護和保存產品,提供公司和產品信息,展示產品身份,對兒童安全,同時易于打開,并符合安全標準。讓產品更有價值,性價比更高,方便消費者,同時對環境有益,是可持續包裝設計存在的理由。例如,英國第二大連鎖超市森寶利(Sainsburys)用聚丙烯薄膜包裝取代了紙箱和塑料內套,將自己品牌的大蒜面包去掉了一層包裝。這樣一來,在保護產品的同時,包裝重量減少了70%,運輸包裝效率提高了20%[7]。
產品包裝能夠傳遞給使用者的第一感覺是至關重要的,符號包裝形式所包含的社會背景和產生的聯想賦予了它意義。作曲家卡爾-瑪麗亞-馮-韋伯(Carl Maria von Weber)因為不小心喝下了儲存在酒瓶中的版畫酸液而毀了自己的歌劇嗓子[8]。從某種意義上說,酒瓶的形狀與酒相稱,但同樣的容器裝上酸液是可惡的,是致命的。這是一個未解決的濫用、功能和美學問題。包裝設計師在創造品牌形狀時必須不斷解決這樣的問題。設計師通過產品影響用戶行為的方式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領域,并得到人類學和民族學研究的支持。同樣,設計師可以通過外包裝傳達可持續的環境信息,設計工作對設計師來說更加復雜,要求更高,但同時潛在的收益也更大。
4.2 五聲大樓(Pentatonic)的可持續設計和回收材料
五聲大樓是一家專注于打造端到端的循環經濟和服務業務的設計和技術公司。這家公司成立于2015年,直接面向公眾設計和銷售,并與耐克、星巴克、紅牛等世界領先的消費品牌有影響力的文化偶像合作,開發了一系列產品和工具及服務。他們的核心目標是設計和創造具有美感的消費品和商品,為未來帶來更可持續和負責任的生活。加速品牌的可持續發展是公司的核心。利用分類、分離和再加工來保持材料的使用和設計是公司的重點。例如,將復雜的廢物問題轉化為漢堡王英國公司的新服務工具。2019年8月,漢堡王英國公司宣布將不再提供兒童包裝中的塑料玩具,并與公司合作回收和再利用餐廳和配送中心的現有庫存。該公司將退回的材料回收到1萬個聚丙烯托盤中,替換成為兒童在店內用餐時享有的產品。
該公司現在的重點是進一步將這些決策整合到組織的各個方面和整個供應鏈中,同時整合社會和社區層面。它通過新材料發現、材料回收、循環系統設計、長期行為改變策略和定制循環經濟研討會,推進品牌的可持續發展議程。公司旨在通過跨行業、跨材料的合作,幫助企業發現其在循環經濟中的獨特機會,通過循環經濟轉型的戰術實施,影響材料文化,打造未來新的循環供應鏈[9]。
4.3生態設計工具
這些設計方案只是可持續包裝方案的一部分,生態設計工具對這些方案非常有幫助。許多跨國公司使用復雜的工具或指標來提高其解決方案的有效性,如生命周期評估(LCA),見圖3 [10]。威廉·麥克多諾(William McDonough)和邁克·布朗嘉特(Michael Braungart)提出,產品或技術的生命周期是指從搖籃到墳墓的時期,包括原材料的獲取和處置、產品制造、運輸、使用和維護,到產品的回收。產品或技術的生命周期是指從原材料的獲取和處理,產品的制造,產品的運輸、使用和維護,到最后的追溯或處置的整個時期[11]。他呼吁行業進行根本性的變革:從“從搖籃到墳墓”(Cradle-to-grave)的模式轉變為“從搖籃到搖籃”(Cradle-to-cradle)的模式。但LCA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在產品開發的早期階段,當材料使用、能源消耗和影響不容易測量時,LCA的作用不大。
5 可持續未來的愿景
易用性、操作性和回收性將成為消費者決定是否購買第二件產品的關鍵,而隨之而來的體驗將變得更加重要。隨著數字互動媒體的發展和包裝的定制化,為包裝設計師帶來了新的機會。瓶型、分裝和外部裝飾的選擇將是設計師幫助社會創造更高的產品價值的機會,減少進入垃圾填埋場的包裝,并通過重復使用延長包裝的壽命。對用戶喜好更敏感的設計師更能抓住新的機會,思考設計如何減少需要使用的東西,包裝如何不等同于浪費。這些新的機會意味著設計師必須系統地、有道德地思考。
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實踐,設計師不僅需要設計新的產品,還需要設計新的生產、銷售和回收系統。許多環境問題都是針對具體的、有形的產品。當代包裝設計師試圖通過改變現有產品的特性來改變它們的物理外觀,從而使它們能夠被回收或減少危害。在這個大前提下,設計被納入更廣泛的背景和跨學科的問題。如今,只有少數企業因為這些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而改變了自己的觀點和做法,設計師以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為榮的職業責任感還需要進一步培養。
設計師對可持續倫理的思考可以分為短期和長期:在短期內,經濟證據將最有說服力,無論公司規模大小,可持續設計都需要商業利益的支撐。同時,設計師和多學科專家將成為可持續設計的主要意見制定者,并以自身知識和技能為支撐。從長遠來看,可持續設計既符合道德規范,又對環境有利。設計師需要獲得客戶和公司對可持續設計的認可,新的態度將扎根于社會的各個層面,公司將以新的模式運作,這是一個長期的目標,需要在文化和行為上做出重大改變。
6 結語
對現有可持續包裝設計的研究結果表明,在可持續發展方面仍然存在著重大的思維和行為偏差。大多數研究都在強調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包裝在可持續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以及消費趨勢和生活方式對包裝行業的塑造之間的聯系,但真正落實這一概念的企業數量仍然很少。因此,在可持續包裝的開發和設計中,設計師的道德提升是必不可少的,同時尋求企業和消費者的可持續反饋也是改進可持續實踐的關鍵。設計師有必要提升自己的道德責任,研究包裝的愿景和社會影響,目的是與生產、銷售和消費包裝的利益相關者分享他們對真正可持續社會的愿景。
參考文獻:
[1] Brundtland, G, Our common future. Geneva, Centre for Our Common Future, 1987.
[2] Elkington, J, Triple Bottom Line. 1994.
[3] RobecoSAM, 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ices. 1999.
[4] Lewis, H, L Fitzpatrick, K Verghese, K Sonneveld, & R Jordon, “Sustainable Packaging Redefined.”. 2007.
[5] E6pr (2017). Retrieved 1 January 2021, from https://www. e6pr.com/about-e6pr.
[6] Loop? Industries. (2021). Retrieved 1 January 2021, from https://www.loopindustries.com/en/.
[7] Sainsburys (2021). Retrieved 1 January 2021, from https:// www.sainsburys.co.uk/.
[8] Walker, L. (2011). Tales of suspense. Retrieved 1 January 2021, from https://www.independent.co.uk/arts- entertainment/music/features/tales-of-suspense-556821. html.
[9] Pentatonic. (2021). Retrieved 1 January 2021, from https://www.pentatonic.com/.
[10] Carbonfootprint.com -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Service & Tools. (2021). Retrieved 2 January 2021, from https://www.carbonfootprint.com/productlifecycle.html.
[11] Braungart, M., & McDonough, W. (2002). Cradle to cra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