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保臣
(濮陽縣統計局,河南 濮陽 457100)
1)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速明顯回升。2020年,濮陽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9.5億元,同比增長14.0%,比全市平均水平(4.1%)高9.9個百分點,比全省平均水平(0.4%)高13.6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市第1位。濮陽縣工業經濟在目前經濟下行等不利因素影響下,累計增速依然保持了逐月上升的增長態勢,增速由1-2月份的同比下降18.1%,回升至全年增長14.0%,上升32.1個百分點,上升幅度分別比全市、全省高出9.7、19.3個百分點。濮陽縣與濮陽市、河南省增加值增速趨勢圖如下:

2)效益指標與生產指標同步回升。2020年,濮陽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營業收入101.9億元,同比增長12.6%,實現利潤總額7.0億元,同比增長50.5%,效益指標與生產指標同步回升。
3)制造業主導地位明顯。工業三大門類中,濮陽縣制造業增加值完成18.4億元,同比增長12.6%,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94.3%,拉動全縣工業增長12.2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完成1.1億元,同比增長45.9%,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5.7%,拉動全縣工業增長1.8個百分點;全縣不存在規模以上采礦業工業企業。
4)新興產業恢復強勁,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2020年,濮陽縣高新技術產業完成增加值13.0億元,同比增長27.3%,居全市第2位,高新技術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66.7%,居全市第1位;全縣高技術產業完成增加值2.0億元,同比增長150.3%,居全市第1位,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10.3%,居全市第1位;全縣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增加值9.0億元,同比增長17.0%,居全市第2位,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46.2%,居全市第1位。
5)產業鏈優勢明顯,集聚區助推工業發展。2020年,濮陽縣加快推進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在健全產業鏈上下功夫,產業鏈式發展、集群式發展態勢明顯加快,特別是精細化工、耐火材料、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提質增效,裝備制造、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鏈初具規模。2020年,濮陽縣兩個產業集聚區38家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3.4億元,同比增長28.3%,拉動全縣工業增長15.2個百分點。其中:濮陽縣產業集聚區24家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0.3億元,同比增長30.0%,拉動全縣工業增長12.1個百分點;濮陽市化工產業集聚區14家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3.1億元,同比增長22.8%,拉動全縣工業增長15.2個百分點。
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及龍頭企業數量較少。2020年,濮陽縣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5家,其中大型企業共有1家,中型企業共5家,大中型企業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達5.7%,小微型企業99家,小微企業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達94.3%。全縣工業總產值超1億元的企業共計12家,僅占全縣規上工業企業總數的11.4%,其中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僅2家,全縣十億元以上企業數量較少,工業發展后勁不足。
2)企業生產成本上漲,利潤下滑。一是就目前國際形式,航線停航或減班,艙位和集裝箱異常短缺,訂艙非常困難,海運費急劇飆升,出口訂單被迫推遲或取消,貨物出口成本增高。二是原材料價格受市場波動影響較大,而天然氣、電力、人工等成本費用不斷提升,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利潤下降。
3)企業轉型升級困難較多。市場機制倒逼企業轉型升級的作用顯現,工業企業認識到粗放的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轉型升級迫在眉睫,但是由于缺少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支撐,轉型面臨困難。一是科研投入力度較小,大多數工業企業缺乏創新動力,忽視技術研發,科研投入較少,影響企業轉型升級。二是技術人才缺乏,專業技術人才是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實現轉型發展的重要保證。
1)強化工業企業入庫,激發工業活力。要強化工業企業入庫工作,統計數據實行“要有數、先進庫,進了庫、才有數,要進庫、走程序”的原則。目前,濮陽縣工業名錄庫企業少,滿足不了全縣經濟形勢發展需要,入庫工作是當前統計工作的一大難題。2019年以來,濮陽市政府對工業入庫企業采取獎勵政策,濮陽縣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廣泛開展摸排調研,對有潛力、發展好的企業,進行重點跟蹤指導,加快企業升規入庫。統計、發改、稅務以及鄉鎮和企業加強協調,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做到應入盡入、應統盡統。
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做好項目謀劃。一方面要重點圍繞濮陽縣主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高成長性制造業進行招商,緊盯重點區域、重點企業、科研院所等招商對象,創新招商方式,打好感情牌、抓好產業鏈,不斷提高招商的科學性和成功率,引進一批產品附加值高、帶動能力強、契合全縣發展方向的優質項目。另一方面要突出“招大引強”。濮陽縣大中型企業少,具有行業帶動力的大型企業更少,要強化招商引進企業對全縣工業的支撐和帶動作用,重點引進規模大、經濟效益好的工業企業,爭取在引進國內知名企業上取得重大突破。
3)進一步落實惠企政策,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中小微企業普遍財力較弱,研發投入偏低。應充分發揮政策扶持作用,加大財政補貼、科技投入,建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以產業布局的重點領域、重點方向為主攻點,在抓好技術創新中轉變工業發展方式,不斷創造新的增長點。
4)鼓勵企業創新,加快產業轉型。緊緊圍繞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加強民生物資的生產。重點關注全縣優勢傳統產業,重點扶持龍頭企業,擴大產業鏈條,提高龍頭企業的拉動作用,并促進微型企業上數量、小型企業上規模、中型企業上層次。鼓勵企業生產高質量產品和發展新興產業,開辟新市場、應對新挑戰。推動傳統制造業升級和加快新興產業發展。鼓勵企業創新,主動消化傳統產品“庫存”,淘汰落后產能,主動尋求國內“新市場”,適應“新形勢”,生產“新產品”,讓企業健康成長,讓工業持續發展。
“十四五”時期,濮陽縣上下應進一步提高對于未來工業發展方向的認識,找準轉型升級和擴張發展的著力點,把握提升主導產業與培育新興產業的增長點,深入推進綠色發展、智能發展,重點加強大企業發展和自由品牌建設,賦能全縣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