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浩
摘 要:對建筑設計中環境藝術設計的應用進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特點,充分發揮環境藝術設計的優勢。文章通過綜述建筑設計中環境藝術設計的具體表現和應用效果,力圖使建筑設計更加科學、合理、美觀,更能滿足人們對建筑設計的基本要求,同時在此基礎上提出環境藝術設計與建筑設計的發展方向,以此來提高建筑設計的整體水平,推動建筑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建筑設計;應用
環境藝術設計運用在建筑工程中,能夠實現對城市建筑物的美化,帶給人視覺上的享受。建筑設計主要包括對建筑、環境條件等進行設計,只有二者有效融合,才能促進城市建筑的發展,將多種元素融入建筑中,形成獨特的建筑風格。當前,我國主要的建筑設計模式是環境藝術設計,要合理運用,促進城市建筑建設發展。
一、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特點
(一)重視建筑環境藝術的整體性
在建筑項目設計過程中,要提高建筑項目的美觀性,從而產生更好的視覺效果,其中包括對建筑整體和局部的設計。在通常情況下,事物的整體觀感決定了人們的第一印象,隨后人們才開始對事物的細節進行觀察,從而產生新的認知。因此,事物的整體效果人們評價該事物的主要因素。基于此,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建筑環境藝術的整體效果,相關設計人員要全面分析建筑項目,并展開處理,明確建筑結構要求,在掌握建筑結構信息之后更好地開展環境藝術設計。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要協調各個單元的關系,將建筑工程項目與環境有效結合,促使建筑項目與環境的良好發展,從而更好地突出建筑工程項目的整體性。
(二)重視個性設計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追求個性設計風格也是主要內容之一,可以為建筑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動力,同時要注意建筑個性的多元化。在傳統的建筑設計過程中,建筑設計理念不夠完善,部分設計人員沒有掌握建筑項目與環境協調的有效方法。根據建筑周圍環境來進行建筑設計,實現建筑與環境的融合,可以促進建筑設計和環境的統一。隨著建筑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建筑設計理念要跟隨時代腳步,充分考慮建筑物的功能,通過使用藝術元素來提高建筑設計水平,實現建筑項目和環境的協調一致。在環境藝術設計的影響下,建筑設計形式更加豐富、多元化,促進了建筑領域的整體性發展。
二、環境藝術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表現與應用
(一)創新設計理念
對建筑設計理念的創新是建筑領域不斷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審美轉變與思想的革新,不能固步自封,要及時更新,促使我國環境藝術設計能夠滿足時代發展的要求。對環境藝術設計理念的創新是十分重要的,將新型的設計理念運用到我國建筑建設中是當前最重要的事。要想創新設計不是容易的事情,要經過多次的檢驗才能將理念投入實際應用中,而當新的設計理念投入設計后,就很難再進行改變。因此設計理念的創新要認真地分析研究后才能實行,在諸多可行的設計方案中選擇最佳的方案。建筑設計人員要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同時要保持先進的理念和藝術思想,洞察社會發展的趨勢,以更高層次的審美眼光進行設計,對設計結構進行優化,促進環境藝術與建筑設計關系的協調發展。我國建筑施工要根據環境設計理念開展,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也要充分考慮施工實際情況。
(二)建立完善的評審制度
在建筑設計完之后,要及時建立相關的評價機制,從而對建筑設計開展評審和檢驗,保證建筑設計能夠滿足環境藝術要求,如果沒有達到要求,就要重新進行設計。評審人員在對建筑設計進行評審時既要考慮建筑物的完善,又要考慮環境藝術因素,保證環境藝術的有效發展,促進城市的進步。評審人員可以使用先進的科技手段進行評審,從而合理開展對建筑設計的分析預測,一旦建筑設計評審結果顯示與環境藝術相關要求不符合,要指明其不足之處,為后續的設計改善提供重要依據。評審人員要給予建筑設計人員正確的指導,充分考慮其環境藝術理念,同時要對建筑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促使設計人員將環境藝術與建筑設計相融合。評審人員在完善建筑設計之后,要結合建筑物的自身因素,提升建筑物的質量。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建立完善的評審機制能夠有效促進建筑工程的發展,實現建筑設計理念與環境藝術的充分結合。
(三)加強對建筑施工的管理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要想實現與環境藝術的充分結合,施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才能對其科學性進行檢驗,施工管理控制本質就是規范施工過程中的實際操作。施工人員沒有完全理解設計理念以及工作不熟練等都會影響施工,從而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在施工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要實時監督,保證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夠規范操作,及時發現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改正,以免造成財產和生命安全的損害。為了促使環境藝術與建筑設計的充分融合,要完善施工管理控制工作制度,落實到施工的每一個環節,從而凸顯設計理念的優越性,促進建筑行業的發展。
(四)通過環境藝術設計提升建筑設計美感
在新時代背景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建筑成為城市中的重要內容,建筑數量也在逐漸增加。在現代城市中,建筑物能夠體現出城市的進化過程,也能夠體現出當地的民俗文化。在評價建筑物時通常結合兩個方面,即建筑本身以及周邊環境,因此為了使建筑物更加美觀,符合人們的審美,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要充分結合這兩個方面,使得環境藝術與建筑設計充分結合。自然是人類生存的原始環境,人們向往自然,因此建筑設計和環境和諧、協調發展,是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建筑內部環境要保持美觀,同時外部不能與環境相違背,這在我國傳統的建筑中就可以充分體現出來,例如北京故宮的設計,通過使用黃色和紅色來突出皇家的莊嚴,在設計太和殿時,將其置于故宮的中心位置,而且為了更好地體現出建筑的莊嚴,又在太和殿前方設計了規模較大的廣場,打造十分獨特的建筑美感。
(五)促進建筑與環境的充分結合
建筑設計過程,一直圍繞建筑與環境的結合開展,只有符合該要求才能設計出良好的建筑,體現出建筑的美感。環境主要由自然環境和人造環境兩個部分組成,在環境藝術設計中,主要是圍繞人造環境來進行設計,通過對建筑內部進行改動從而打造出類似自然環境的人造環境,滿足人們對環境的要求。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藝術審美能力也不斷提高,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相關人員在進行建筑設計時不僅要考慮建筑的舒適安全問題,還要保證建筑的美觀,從而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有效應用環境藝術,使房屋建筑設計達到生活與藝術的標準。環境藝術設計要考慮實用性與藝術性,從設計的藝術性出發來提高建筑的美觀度,實現建筑項目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為人們帶來更好的居住體驗,打造良好的居住環境。在實際設計中,設計人員要重視充分利用環境藝術,在建筑設計中體現環境藝術,不能盲目開展設計,如果不考慮建筑的自身性能,不利于建筑作用的充分發揮。
(六)實現建筑比例的協調
在環境藝術設計與建筑設計的有效應用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建筑的比例問題,保證建筑比例的協調,使建筑物與環境更加和諧一致,凸顯建筑物的美觀性。只有協調好各個尺寸的比例,才能保證建筑物的美觀。一直以來我國建筑設計都被認為是技術工作,事實上,建筑設計工作也具有十分濃烈的藝術特點。對于現代建筑,在設計過程中要保證其美觀,通過合適的設計手段促使建筑設計與環境的融合,從而形成和諧的整體,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環境藝術設計與建筑設計相同之處比較多,要利用多種幾何元素呈現設計構想,從而形成良好的設計效果,對周邊環境加以改造,實現建筑物與環境的協調。
三、環境藝術設計與建筑設計的發展方向
(一)節能環保
要想實現建筑良好的實用性,首先要保證其保溫條件。因此,在建筑設計過程中,相關設計人員要充分考慮房屋建筑保溫性問題。其中影響建筑保溫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建筑保溫材料的選擇,只有選擇合適的建筑保溫材料才能更好地實現保溫效果。建筑保溫由外墻保溫和屋面保溫組成,在選擇保溫材料時要選擇質量較好的保溫材料,保證其國家標準。為了進一步提高房屋保溫效果,可以選擇規格較高的保溫材料,有效降低室內熱量的散失,提高房屋建筑的節能性,創設更好的生活環境,促使室內溫度保持平衡,提高舒適度。除此之外,在節能設計過程中還可以在屋頂種植綠色植物來降低屋頂熱傳遞效率,實現建筑節能。
(二)創新理念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建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要加快建筑設計理念的創新,并根據人們的需求進行不斷調整,從而設計更符合人們要求的建筑。在進行建筑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社會環境因素,加強創新,在原來的建筑設計基礎上將現代的藝術理念充分融合,獲得更好的設計效果,使建筑物具有更好的美觀性與實用性。
總而言之,環境藝術與建筑設計的有效應用對我國城市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對環境藝術設計理念進行優化,同時完善相關的評審制度,促使二者充分融合,加強施工管理控制,從而保證建筑的質量。目前,我國環境藝術與建筑設計的相關內容還需要不斷地研究,只有更多的專業人才共同創新,才能促進建筑行業的持續發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為我國城市帶來良好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杜椏楠,范紫薇,李華洋.新經濟形勢下傳統建筑中吉祥文化在現代環境設計管理中的應用[J].營銷界,2019(46):116,130.
[2]馮珍.立足于地域文化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探究:評《地域特色:建筑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成果作品集(上)》[J].中國教育學刊,2019(7):133.
[3]龍繪錦.中國傳統建筑空間藝術形態在現代環境藝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19(17):194-195.
作者單位:
山東理工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