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菲

摘 要: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各個學科之間具有強烈的關聯性、互通性。博物館是人類文明和自然文明的寶庫,對于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邏輯性為設計原則,將文學、藝術、技術多學科知識進行融合,從空間規劃、空間塑造兩個方面來探討博物館展示空間設計的趨勢和方法,以優化博物館的空間設計。
關鍵詞:博物館;邏輯性;空間規劃;空間塑造
博物館是人類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寶庫,蘊藏著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文化歷史,從中可以體會大自然演變的神奇,學習革命先輩英勇無畏的精神,同時對古人的智慧結晶抱有敬畏之心。對于博物館而言,其責任就是“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使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相協調,使博物館文化與民眾文化需求相協調,使博物館事業與社會進步相統一,使博物館社會效益最大化。博物館不僅僅是一個載有文化的容器,更是具有靈魂和旺盛生命力的場域,本文主要從空間規劃、空間塑造兩個方面來分析現代博物館的設計趨勢。
一、博物館空間規劃及空間塑造
(一)空間規劃
博物館大體分為綜合性博物館、專題性博物館兩大類。綜合性的博物館的每個展廳空間主題不同且相互獨立,一般會分為基本陳列展廳、專題陳列展廳,每個展廳需要根據各自的主題來規劃空間,設定展陳結構,加之以合理的動線來組織展示空間。專題性博物館的展示空間通常都會被組織起來表現一個主題,設定的主題將所有的子空間串聯在一起,且子空間也有相應的子主題。
一個完整的展示空間,以什么樣的序列安排內容,需要合理地規劃設計??v觀受歡迎的博物館,空間的規劃設計都具有一定的邏輯性。規劃的依據可以是歷史事件的結構、自然更替的時間節點甚至人物的生平履歷,要符合觀者接受信息的思維習慣。合理的空間規劃不僅可以吸引參觀者跟隨主題去探尋答案,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引發參觀者的情感共鳴。如辛亥革命博物館,它主要有五個展廳,每個展廳都反映辛亥革命不同的歷史時期,分別為晚清中國、革命原起、武昌首義、創建共和、辛亥百年五個大的主題。辛亥革命博物館根據故事的結構,將幾個子展廳串聯起來,把我們帶回歷史深處。此博物館是根據事件結構來規劃空間,故事所具有的邏輯性就是布局的合理性所在。
(二)空間塑造
每個展示空間會根據不同的主題,營造出與之契合的環境氛圍。空間內要展現與主題相關的內容,如果空間塑造得不夠生動,參觀者容易走馬觀花,更無法實現與展品的交流。博物館展示空間的塑造圍繞展品的選擇、色彩的搭配、光照及空間形態設計展開。
二、空間規劃的優化方法
(一)突出主題
空間的規劃設計需要突出主題,通過主題將中心內容有效展示出來。主題可以是事件的主題,也可以是空間中所有內容的總結。博物館作為一個儲存歷史記憶、見證歷史的變遷的場所,其主題應該滲透博物館內容的各個方面,進而提升內容的完整性。具體內容需要通過特定場景的建立來刻畫主題,把場景和情節有序進行安排,組織到博物館的展示空間中??梢詮臍v史文獻或現實生活中尋找線索,然后通過研究和分析,得到有邏輯性的故事或內容,將其展現在空間中。博物館的展示空間要突出主題,如果僅僅是瀏覽式的參觀,參觀者只是在被動地接受展覽信息,設計師需要精心組織有趣的故事來吸引參觀者,這樣參觀者可以更加真切去感受、體驗,可以突出現代博物館敘事性設計的優勢。
(二)確保內容的連貫性和完整性
內容的完整性和連貫性是確保主題有效表達的重要因素。設計者通過知覺獲得靈感,但是僅有靈感是不夠的,還需要大量的研究,運用邏輯性思維探究事物的本質,通過實踐總結規律,這種有意識的活動是邏輯性思維運作的過程。有些人把博物館叫做事件發生的地點,它更像是一個展示故事的空間,向來自世界的參觀者展示故事的情節。事件在持續地發展著,所以博物館展示空間設計要保證內容的連貫性和完整性。一個事件需要由多個場景事件構成,在博物館展示空間的設計中,設計師要將場景和情節組合在一起,將其放入合適的空間中,使人們有秩序地進行參觀。由此可以看出,邏輯性是展示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設計原則。
展覽的結構就像一條敘事動線,在這條動線的引導下完成各個子空間的設計。每個子空間又有子主題,各個子主題具有不同的特征。好的主題設計可以讓參觀者融入展覽所營造的氛圍中,通過了解空間中特定的故事情節,產生情感共鳴。
一個清晰的博物館展示空間規劃和布局設計是有效展示信息的必要手段。在對博物館展示空間進行設計時,設計師不僅需要突出主題,還要滿足參觀者的審美要求以及情感交流的需求。完整的展示空間設計包括內容、形式、風格以及氛圍的設計,需要運用邏輯思維去精心設計,以保證博物館展示空間內容的完整性和連貫性。
三、空間塑造的優化方法
(一)創新展覽方式
視覺是人們獲取信息的最直觀的方式,傳統的空間塑造方式主要包括圖像、文字、色彩等,這些方式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傳達信息。運用好色彩搭配可以突出展覽的主題,文字的大小對比可以讓參觀者快速地獲取核心內容。然而,博物館展示空間的塑造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展品不吸引人、展示方式過于死板等。單一的展示方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博物館的需求,而數字展覽結合了聲音、圖像及燈光突破了時間、空間的局限,可以產生非常震撼的視覺沖擊力,帶給觀眾別樣的體驗,更加有效地展示展覽內容。形式多樣的展示手段如全息投影、霧幕成像、水幕投影等可以突破承載體的形態限制,增強展覽表現力,使參觀者擁有沉浸式觀感。
上海寶龍美術館舉辦了“公園前202號:漢風美學新媒體藝術展”,該展覽將漢代的文化與投影技術完美結合,使參觀者對漢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胺酱鐭o極”展區選取四神獸、漢字、圖形等多種元素的瓦當進行復刻,真實再現瓦當實物。該展區由594塊瓦當組成陣列,結合3D映射技術,從實體裝置到動態影像,動靜虛實結合使得方寸瓦片釋放出背后文化的內涵,使人們一覽瓦當中神獸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和天真狂放的氣勢,直觀感受漢代精神、理想和氣質(圖1)。通過全息投影技術,漢代漆器躍然屏幕,參觀者可以更加仔細地觀察它的每一條紋理。
(二)增強情感互動
每個人都可以是情感的表達者,即情感的主體?!睹娦颉分杏羞@樣的描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边@描述的是人情感表達的一種遞進關系,通過層層表述,表現出情感的一種強弱變化,使觀者、聽眾更加明白表達者所要傳達的情感。情感之間的傳達,不是單純的接收者獲取傳達者的信息,而是二者之間會產生有形或無形的“第三物”來連接彼此,這是一個互動的過程。相較于傳統的博物館展示,具有情感互動的展示空間更具有故事性,內容更具有帶入性,甚至觀眾也是展示內容的一部分??梢赃\用交互技術,為展示模式提供新的助力,更加充分地調動人的情感。
廣州地鐵博物館以科普知識為目的,首創數字化體驗空間,為市民打開了一扇軌道交通領先技術展示之窗,為城市提供了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務。館內十個站點,很多展項結合視覺、聽覺、觸覺進行設計,提供多種形式的4D游玩體驗。例如:始發站采用三維特效和數字影像打造了絢麗的視聽盛宴,用八臺投影儀打造了全國獨有的數字化地鐵體驗空間;穿越站采用了全息投影技術讓參觀者置身于神秘的地下之旅;平安站模擬駕駛室等互動裝置讓參觀者體驗到駕駛地鐵的趣味。此館采用串聯空間的方式展示了廣州地鐵在建設、運營、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功,也將地鐵科普、地質知識、應急常識帶給每一位進館的觀眾,讓博物館真正成為市民和地鐵共同進步、一起成長的地方。
四、結語
作為文化之窗,博物館空間的展示比書本、圖像更加直接,也更加高效生動。有了貫穿的主題、連續的內容、完整的敘事動態,參觀者就會很快沉浸在博物館展示空間之中。博物館展示空間的規劃和塑造可以使展品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與觀眾進行情感上的互動交流,彰顯出其無限的生命力,直擊參觀者心靈。博物館要加強展示空間的規劃和塑造,將文學、藝術、技術多學科相融合,打造出更加契合時代精神的新型博物館。
參考文獻:
[1]張璐鑫.博物館展示空間建構與敘事性設計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20(12):56-58.
[2]賈明楚.以情感互動為基礎的博物館展示設計[J].藝術品鑒,2020(36):128-129.
作者單位:
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