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7日,福建廈門市海滄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在檢查中發現,一家面包店制作間的廚余垃圾桶內,有數片被丟棄的新鮮面包。面包店負責人說,為了保證銷售的面包大小一致、外形美觀,面包店的工作人員會將烤制出爐的吐司面包兩邊的部分切除,并將它直接丟棄。
江蘇南京最近也發生了類似一幕。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執法人員在一家面包店制作間的廚余垃圾袋內發現大量丟棄的面包,其中不少都是新鮮出爐的。除了剛出爐就被丟棄的面包,這家店每天還要扔掉近50個當天制作但沒有賣掉的面包。
執法人員根據反食品浪費法對食品生產經營過程中食材浪費的規定,當場開具了《責令改正通知書》,要求面包店負責人限期改正食品浪費的行為。
反食品浪費法實施后,食品生產就不能只算經濟賬,還得算上違法的代價。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面包店的行為,構成了反食品浪費法所禁止的食品浪費行為。
值得我們探討的是,安全的新鮮的面包,應不應當以這種浪費的方式去銷毀?把食品投入到垃圾箱之前,是否窮盡了讓食品物盡其用的方法?劉俊海介紹,商家因操作失誤或其他原因無法按原價售賣的食物,應該用更合法、更節約資源、更造福社會的方式來處理。比如,可以讓消費者試吃、打折讓利賣給消費者,或者發給員工做工作餐,捐贈給社會福利機構,捐給有特定需要的特殊人群,特別是低收入人群。
(央視網202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