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蘭
【摘 要】在幼兒教育中,滲透科學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幼兒是國家發展的希望,他們不僅要學習文化知識,還需要有科學的思維,能夠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對幼兒科學教育的有效滲透,豐富幼兒的科學知識,更好地促進幼兒生態發展。使他們成為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為幼兒將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就針對多領域滲透幼兒科學教育,促進幼兒生態發展展開討論。
【關鍵詞】科學教育;幼兒教育;生態發展
科學教育是幼兒園教育體系當中的一個重要的部分。通過科學教育的有效滲透,能夠增加幼兒的科學知識,讓他們能夠用更加全面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因此,教師需要組織有效的科學教育活動,不僅僅要把它當作一種學科性的活動來進行,同時還需要進行多個領域的有效滲透,通過多種方法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具體來說,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措施。
一、把科學教育與實際生活相聯系
幼兒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還不夠成熟,他們往往比較關注身邊的事物,因此,幼兒教師在進行科學教育的時候就可以把科學教育與幼兒的實際生活密切的聯系起來,這樣他們就更容易理解教師所講解的內容。同時,科學教育當中的很多知識都與幼兒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也是幼兒教師在進行科學教育滲透的突破點。教師要把科學教育滲透在幼兒的生活方方面面,例如,三餐飲食,作息習慣,個人衛生等。在對幼兒進行教育和滲透的過程中,要重視對幼兒良好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和衛生習慣的糾正與培養。這對于幼兒未來的發展和進步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盥洗中的科學教育滲透
盥洗是幼兒每天都需要面對和處理的事情。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引導學生在這一行為過程中進行科學教育的滲透。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進行“正確洗手”的相關活動,在活動的過程中把握好教育時機,先讓幼兒去觀察水,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觀察和體驗說一說水的特征。于是,有的幼兒會說“水是沒有顏色的。” 有的幼兒會說“水會產生味道。”還有的幼兒會說“水有不同的溫度。”“水能夠把東西洗干凈。”教師就可以結合幼兒的討論,恰當的給幼兒講解一些關于水的科學知識。讓幼兒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關于水的特點,指導水的凈化作用。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學會節約用水,并能夠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好習慣,讓他們能夠學會講究個人衛生。通過這種方法,教師就能夠自然而然地把科學教育滲透到幼兒的日常活動當中,讓他們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了解科學知識,并學會有意識的去觀察身邊的事物。
(二)飲食中的科學教育滲透
在幼兒的日常飲食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給他們進行科學教育的滲透,在進餐的過程中,對幼兒進行規范和引導是教師進行教育的一個好的機會。例如,每個幼兒在飲食的過程中都有自己的喜好。有的幼兒特別喜歡吃蔬菜,還有幼兒更喜歡吃水果。教師就可以圍繞著這個問題來開展相關的科學教育。在開始進餐之前,教師先用圖片或實物的形式給學生展示這一餐當中出現的食物和蔬菜的名字以及他們的主要特征。讓幼兒對于常見的蔬菜和糧食作物又一個初步的了解和認識。當然,教師還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機會,讓幼兒利用課后時間去查閱相關資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介紹自己喜歡吃的蔬菜的名稱及特點。這種科學教育就是非常有趣的,因為它能夠很好地把科學知識與幼兒的喜好相結合。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帶著幼兒去參觀一些他們喜歡的蔬菜的種植或收獲過程。從而讓他們能夠更加全面的認識植物的生長過程。而針對幼兒比較挑食的不良習慣,教師就可以給幼兒講解關于事物的基礎知識,讓他們能夠認識到不同的食物,能夠給人們帶來的營養成分是不一樣的。要想身體健康,營養均衡,健康成長就要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這樣就能夠讓幼兒不僅學到了必要的科學知識,還能夠幫助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三)作息中的科學教育滲透
作息是影響幼兒智力發育,身體健康,學習和生活的一個重要的因素,而在當前的幼兒教育當中,午睡就是一個可以進行有效科學教育滲透的機會。不同的幼兒的精力狀況有所差異,午睡習慣也是有所差異的。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午睡的時候,就需要讓他們學習一些安全知識,掌握正確的睡姿。在幼兒午睡的過程中,要加強監督和巡視,幫助幼兒,尤其是那些調皮活潑的幼兒養成按時午睡的好習慣。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教師就可以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科學教育。針對那些總是睜著眼睛睡不著的幼兒,教師可以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引導他們學會如何入睡,例如進行簡單的心理暗示來促進睡眠。給他們講一下睡眠和人體以及大自然之間的關聯性。讓他們能夠認識到良好的睡眠對于學習和生活的重要性。同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改掉蒙著頭睡覺,睡覺不脫衣服鞋子等不良的作息習慣。
(四)行走中的科學教育滲透
幼兒在行走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是非常多的。由于幼兒階段的孩子非常的活潑好動,他們在玩耍的過程中往往更喜歡奔跑而不是規規矩矩地走路,因此,在走路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摔倒的情況。而在幼兒進行奔跑的過程中,也會出現撞到其他人或撞到其他物體上的安全問題。為此,教師就需要針對幼兒在行走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加強安全教育和科學知識講解,給幼兒講解一些正確走路或正確奔跑的姿勢。讓他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一些錯誤的行為,同時,還需要給幼兒講解一些當他們摔倒或受傷之后正確的處理方法。通過這種安全科學教育就能夠強化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他們的科學知識,讓他們能夠掌握正確行走的方法。同時,在幼兒上樓梯下樓梯的時候,要引導他們靠右行,引導幼兒學會過馬路,學會正確的避讓車輛。這些科學教育對于幼兒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走進大自然,把科學教育與鄉土教育相融合
每一個幼兒園都有自己的特色。在進行幼兒科學教育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把科學教育與當地的鄉土教育相結合。這樣,科學教育就更加有特色,有針對性。通過把二者的有效結合,能夠引導幼兒結合本土的資源進行自主的探索,自主的研究,這就能夠有效地提高幼兒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學校的校園景觀,帶領幼兒進行植物標本的制作。在制作的過程中,教師要讓幼兒先尋找并觀察自己所要制作的植物標本的形狀和特點。然后通過示范,讓幼兒掌握制作標本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對校園內的植物進行講解,包括植物的形狀,顏色,生長的季節,生長的周期等科學知識。從而讓學生對于鄉土資源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事實上,在自然當中進行科學教育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因為大自然當中包含著很多科學知識,有很多進行科學教育的素材,除了植物,動物,天氣等都是可以進行科學教育的內容。貼近大自然,能夠讓幼兒認識到自己的實際生活當中有那么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現象,從而激發他們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欲望。這樣,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幼兒對于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幼兒自己參與其中,他們所學到的知識就會更加的牢固。在這種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幼兒也能夠感受到科學學習的樂趣,對自己身處的環境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三、把科學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相結合
幼兒階段的孩子好奇心比較強,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拓展范圍,通過多個領域來進行科學教育的滲透,而在進行幼兒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很好地把科學教育和其他學科的教育相結合,讓幼兒在日常實習的方方面面能夠學到科學知識。這樣就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豐富幼兒的科學知識,積累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科學教育的效果。
教師可以把科學教育與語言學習相結合,這主要是因為幼兒家長的孩子是進行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在進行語言學習和語言訓練的過程中,適當的增加一些科學知識或組織一些有趣的科學活動不僅能夠增加語言學習的趣味性,還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在進行體育鍛煉的時候,教師也可以把體育活動與科學知識相結合,讓幼兒在進行體育鍛煉之前,了解一些運動鍛煉和自我保護的常識。在音樂和美術課上也可以增加一些科學活動來進行科學教育滲透。幼兒階段的孩子對于音樂和美術是非常感興趣的,因此把科學元素與藝術學科相結合是進行科學教育滲透的一個好的方法。
事實上,單純的科學活動往往比較枯燥和單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夠高,如果能夠把科學教育與其他學科有機的結合起來,整個過程主題非常的有趣。學生就能夠在活動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學到很多的科學常識和科學知識。這樣,學生就能夠從多個方面發展進步,從而感受到科學學習的樂趣。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幼兒教育過程中,科學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為了提高科學教育的效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把科學教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通過日常當中的飲食,作息,行走等行為習慣來進行科學知識的滲透。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有效地把科學教育與鄉土教育相結合,提高幼兒的理解能力。最后,教師還可以借助其他學科的優勢,把科學教育與其他學科相結合,讓幼兒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知識。通過這些方法,逐漸讓幼兒對科學知識產生興趣,帶著興趣去進行探索。
【參考文獻】
[1]雷曉燕.多領域滲透幼教科學教育 全方位促進幼兒生態發展[J].好家長,2017,000(017):P.114-114.
[2]高慧,斯日古楞.將生態觀滲透到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
[3]方銀輝.課程整合理念視野下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