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鄉愁?隔膜?希望

2021-06-23 16:50:13林建剛詹靜
關東學刊 2021年5期
關鍵詞:小說

林建剛 詹靜

[摘 要]魯迅的《故鄉》蘊含著多種主題。本文從鄉愁、隔膜、希望三個角度出發,重新審視魯迅這篇文學經典。鄉愁是魯迅文學創作的源泉。鄉愁,既讓魯迅的文學地標呈現出典型的江南紹興特色,又形成了他小說創作中的離去-歸來-離去的模式。隔膜,尤其是人與人之間的隔膜,是魯迅文學創作的主題之一。在《故鄉》中,魯迅向讀者呈現了我與閏土、我與楊二嫂、楊二嫂與閏土的三種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希望,同絕望一樣,也是典型的魯迅式的思想命題。一方面,魯迅對希望的反思,呈現出他對彼岸世界的烏托邦的警惕,這是魯迅思想家面向的精彩呈現。另一方面,魯迅對希望的期待,呈現出他對革命的期待與盼望,這是魯迅革命家面向的具體呈現。

[關鍵詞]鄉愁;隔膜;希望

[作者簡介]林建剛(1983-),男,文學博士,重慶文理學院文化與傳媒學院副教授,重慶三峽學院文學院碩士生導師(兼職);

詹靜(1998-),女,重慶三峽學院文學院碩士研究生(重慶 404000)。

魯迅的經典小說《故鄉》寫于1921年1月,發表在當時最有影響力的雜志《新青年》上。這篇小說,在民國時期就入選了中小學語文課本,后來還入選了日本的中小學課本,可以說,《故鄉》是魯迅影響力最大的小說。《故鄉》的主題,蘊含豐富,有多種不同的切入角度。仔細閱讀這篇文學經典,可以看出,小說呈現了濃厚的鄉愁氛圍,展現了人際隔膜的無奈,敘述了對希望的信仰與懷疑。本文將從鄉愁、隔膜、希望這三個角度來再一次審視這篇小說。

一、鄉愁:魯迅的創作源泉與現代性焦慮

《故鄉》本質上講的是鄉愁的故事。鄉愁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之一。每個人在童年時期,就已經形成了對故鄉的依戀。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總要去遠方尋找自己的人生道路,這就不可避免地要離開故鄉。于是,人們就會在遠方思念故鄉,這是人類的普遍境遇。因此,也是世界文學永恒的主題之一。從文學作品的角度來講,西方文學史上的《奧德賽》,講述的是主人公奧德修斯克服種種艱難險阻,榮歸故鄉的英雄記。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不論是《古詩十九首》中的“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還是白居易《夜雨》中的“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都是這一鄉愁主題的經典呈現。從作家的角度來講,鄉愁是一種精神動力,是作家創作的源泉,正因為魯迅走異路去異地,身在遠方不斷思念家鄉,才有了他文學世界里的S城(即紹興城)、魯鎮、咸亨酒店等一系列帶有江南色彩與江浙文化的文學地標。身在海外的旗人老舍,在英國倫敦思念故鄉北平,就有了《二馬》《趙子曰》,逐漸形成他小說創作中的北平世界。離開湘西鳳凰的沈從文,來到北京當北漂,陸續寫下了《邊城》《蕭蕭》等一系列以湘西世界為文學地標的文學作品。為了擺脫貧窮去當兵的莫言,在逃離了家鄉山東高密之后,在遙遠的異地,開始創作以高密東北鄉為文學地標的紅高粱系列。可以說,鄉愁是文學家創作的動力之一,這種創作機理,可以稱之為圓上的遠點向圓心反射的過程。每個人的出生地就是圓心,出生之后,為了求學、工作,我們在人生路上可能離圓心越來越遠,這個關于人生的圓也越來越大,距離圓心的故鄉也就越來越遠。于是,我們開始懷念家鄉,想念媽媽做的飯,懷念童年的小伙伴,思念曾經的初戀,這種濃得化不開的懷舊,就是鄉愁。當人類在異地想念家鄉,又因為千山萬水不能回到家鄉時,有才華的作家就會通過想象力用文字來構造他的精神家園。于是,就有了剛才我們說的一系列的建立在文學地標基礎上的文學作品,也就有了余光中的《鄉愁》這樣的詩歌名篇。

具體到魯迅的小說《故鄉》,可以說,這篇小說構成了鄉愁小說的經典敘事模式:離去—歸來—離去。這一敘事模式,就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所提到的歸鄉模式。可以說,魯迅的《故鄉》《祝福》《在酒樓上》《孤獨者》,都帶有這一模式。同樣的,在當代文學史上,張承志的《黑駿馬》,再一次呈現了這一敘事模式。實際上,我們可以說,魯迅小說《故鄉》中的這種鄉愁,是傳統中國向現代中國轉型的必然產物。傳統中國,很多人很可能一輩子就待在家鄉,只會對“詩和遠方”產生遙遠的憧憬,而不會有鄉愁;只有到了現代中國,在現代社會人員大流動的時刻,去到異地工作,在遠方生活,才會對自己童年時代生活的故鄉產生一種依戀和懷念。

在《故鄉》這部小說中,魯迅所呈現出來的就是故鄉的凋敝與蕭索。這非常典型地體現了現代知識分子的焦慮:每個人的故鄉都在淪陷。

在傳統中國社會,即使一個人通過科舉考試離開了故鄉,在崇尚葉落歸根價值觀的影響下,那些士紳也會在晚年回到故鄉,于是就產生了這樣的一種情形:青少年時代刻苦攻讀,考取功名來到京城做官,在享受了多年的高官厚祿之后,晚年葉落歸根,回歸家鄉,反哺家鄉。典型的如賀知章,他晚年在《回鄉偶書》一詩中寫道:“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在傳統社會里,中國的鄉村呈現出一種良性循環。一方面,它通過私塾或者書院的方式造就人才,促使人才前往城市;另一方面,當這些人才晚年之際,他們會回到家鄉,反哺鄉村。造血和回血是通暢的,這樣的通暢就保證了鄉村能夠生生不息地產出人才,這樣,在皇權不下縣的規則下,建立在宗族基礎上的士紳階層統治著鄉村,在儒家倫理的影響下,鄉村相對穩定、有序、安逸。

到了現代中國,隨著西方的沖擊,鄉村秩序開始解體。魯迅的《故鄉》,在很大程度上就預言了鄉村的解體。作為知識分子的魯迅,他的焦慮就在于鄉村往何處去的疑問。在現代社會中,一代又一代人通過求學的方式離開故鄉,前往城市,這一方面造就了城市的繁華,但另一方面,也導致了鄉村的枯竭。因為這些來到城市的人才再也不回到鄉村去了。鄉村雖然還是具有造血功能,但造出來的血都被城市所汲取,城市卻不能通過回血的方式來反哺鄉村,于是鄉村逐漸地凋敝,城鄉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對此,魯迅寫道:“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501頁。]可以說,魯迅這篇寫于1920年代的小說預言了我們這個時代。現代化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城市化,而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大量的農村富余勞動力都前往城市工作,鄉村只剩下了婦孺老幼。更糟糕的是,當像閏土這樣的農民進城打工之后,他的孩子并不能跟隨他進城,導致父母與孩子長時間的兩地分居,造成了鄉村留守兒童愛與陪伴的雙重缺失。這種雙重缺失導致了孩子性格的自卑和性情的冷漠。以魯迅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在五四時期的一大發現,就是兒童的發現,并由此形成了魯迅的“幼者本位”意識。正如魯迅在《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中所寫的那樣:“自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第135頁。]而現代化影響下的城市化,不僅會導致鄉村的凋敝,更會導致兒童的失愛。這就是魯迅隱藏著鄉愁背后的最大焦慮。如果說,魯迅的《狂人日記》是對百年中國革命的隱喻,那么,他的《故鄉》就是對百年中國鄉村道路發展的隱喻。

二、隔膜:人與人之間的永恒困境

《故鄉》的第二個主題是隔膜。小說中,魯迅寫道:“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來。”[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第510頁。]這里的隔膜,就是小說的另外一個主題。小說中,到底寫到了誰與誰的隔膜呢?在我看來,小說主要寫到了三個人的隔膜:“我”與閏土的隔膜,“我”與楊二嫂的隔膜,閏土與楊二嫂的隔膜。

首先,小說所呈現出來的人與人之間的隔膜中,最明顯的是“我”與閏土的隔膜。童年時代,“我”和閏土是親密無間的好朋友,我們一起捉鳥兒、一起玩耍、一起拾貝殼,是完全沒有隔膜的好朋友。然而,多年之后,當“我”再一次回到故鄉,見到童年的好伙伴閏土時,作者寫道:“我接著便有許多話,想要連珠一般涌出:角雞,跳魚兒,貝殼,猹,……但又總覺得被什么擋著似的,單在腦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第507頁。]千言萬語,卻無話可說,這是我對閏土的隔膜。緊接著的,是閏土對我的隔膜。作者寫道:“他的態度終于恭敬起來了,分明的叫道:‘老爺!……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第507頁。]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我”和閏土之間產生了很沉重的精神隔膜。作為知識分子的“我”,渴望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暢快的交流,而沒有受過教育的閏土,早已經失去了他的精神世界,成為了一個奴性很深的成年人,一見了面就叫“我”老爺。對此,“我”也就無言以對了。這里,展現出來的是兩人在精神世界的隔膜。

精神的隔膜之外,還有語言的隔膜。“我”與閏土之間,已經沒有共同的語言了。“我”作為知識分子,所使用的語言是知識分子話語,而閏土是一個鄉土農民,使用的語言是鄉村的語言,所以,兩個人在精神上的隔膜之外,產生了語言上的隔膜。小說中,魯迅寫道:“他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約只是覺得苦,卻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時,便拿起煙管來默默的吸煙了。”[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第508頁。]語言的隔膜讓彼此之間出現了失語的狀況,于是“我”只能通過閏土的搖頭、皺紋、沉默、吸煙來感知閏土所經歷的苦澀。

在精神隔膜、語言隔膜之外,還有一種經濟上的隔膜。“我”與閏土,從經濟地位而言,出身就不在同一個層面上。如今,“我”作為知識分子回到了故鄉,雖然經濟境遇并不是很好,但總體來說也還過得去,至少在城里租了房子,可以將母親和侄子宏兒都帶離農村,前往城市。與“我”相比,閏土的經濟狀況要差很多。小說中,作者寫道:“他出去了,母親和我都嘆息他的景況,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第508頁。]這種經濟上的差距,讓“我”與“我”的母親決定幫助一下閏土:“母親對我說,凡是不必搬走的東西,盡可以送他,可以聽他自己去揀擇。下午,他揀好了幾件東西:兩條長桌,四個椅子,一副香爐和燭臺,一桿抬秤。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們這里煮飯是燒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們啟程的時候,他用船來載去。”[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第508-509頁。]如果說“我”與閏土的精神隔膜與語言隔膜是無解的難題,那么,這一經濟上的隔膜,倒是可以通過送閏土一些必要的東西來幫助一下他。這也是“我”唯一能幫助閏土的地方了。

其次,小說中“我”與楊二嫂之間的隔膜,也是作者所重點描述的。第一是記憶的隔膜。關于這一點,作者寫道:“我孩子時候,在斜對門的豆腐店里確乎終日坐著一個楊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著白粉,顴骨沒有這么高,嘴唇也沒這么薄,而且終日坐著,我也從沒有見過這圓規似的姿勢。那時人說,因為伊這豆腐店的買賣非常好,但這大約因為年齡的關系,我卻并未蒙著一毫感化,所以已經完全忘卻了。”[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第505-506頁。]也就是說,“我”忘卻了童年時代斜對門兒的豆腐店里的楊二嫂,但對楊二嫂而言,她完全不能理解我忘卻了她:“然而圓規很不平,顯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國人不知道拿破侖,美國人不知道華盛頓似的,冷笑說:‘忘了?這真是貴人眼高……”[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第506頁。]第二是經濟上的隔膜。關于這一點,作者在小說中寫道:“‘迅哥兒,你闊了,搬動又笨重,你還要什么這些破爛木器,讓我拿去罷,我們小戶人家,用得著。‘我并沒有闊哩,我須賣了這些,再去……‘阿呀呀,你放了道臺了,還說不闊,你現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門便是八抬的大轎,還說不闊?嚇,什么都瞞不過我。我知道無話可說了,便閉了口,默默地站著。”[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第506頁。]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楊二嫂認為“我”在城市發展非常好,可謂有權有勢有姨太太。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我”在城市里租房而住,并未做大官,也并非大富大貴之人,反而在城市中有一種漂泊之感,屬于夾在城市與鄉村之間的零余人。由此,我們可以發現,楊二嫂與“我”之間存在著嚴重的經濟隔膜。

小說中,“我”與閏土的隔膜也好,“我”與楊二嫂的隔膜也好,在小說中體現得都非常明顯。小說中比較隱秘的隔膜體現在閏土和楊二嫂之間。我們知道,在《故鄉》里,楊二嫂是一個不和諧的因素,她的典型特點除了牙尖嘴利、作風潑辣之外,還有一個——偷,對此,魯迅這樣寫道:“圓規一面憤憤的回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里出去了。”[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第506頁。]這樣的一個人物,卻試圖挑撥離間“我”和閏土的關系。通過“我”的母親,她暗示了一個信息:閏土也是小偷兒。小說中,作者寫道:“母親說,那豆腐西施的楊二嫂,自從我家收拾行李以來,本是每日必到的,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個碗碟來,議論之后,便定說是閏土埋著的,他可以在運灰的時候,一齊搬回家里去;楊二嫂發現了這件事,自己很以為功,便拿了那狗氣殺飛也似的跑了,虧伊裝著這么高底的小腳,竟跑得這樣快。”[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第509頁。]作為小偷的楊二嫂,在灰堆里掏出十幾個碗碟之后,判定閏土也是個小偷,真可謂“豬的眼里是豬”。試圖傳達的信息,恰恰定義了自己,而非別人。因此,楊二嫂和閏土之間也是有隔膜的。當然,到底是誰要偷這幾個碗碟,不同的讀者是有不同的判斷的,絕大多數中國讀者都認為這個小偷應該是楊二嫂。

縱觀整篇小說,我們可以發現,魯迅通過精細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情描寫等等,描述了“我”與閏土的隔膜,“我”與楊二嫂的隔膜,楊二嫂與閏土的隔膜。小說最后,“我”的最大期待就成了“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來”。

對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隔膜,魯迅是非常敏感的,也是非常痛心疾首的。偉大的作家都會有強烈的同情心與悲憫心。痛恨隔膜的魯迅,對他人的苦痛非常敏感,非常關心。晚年的時候,魯迅在《這也是生活》中寫道:“街燈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顯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識的墻壁,壁端的棱線,熟識的書堆,堆邊的未訂的畫集,外面的進行著的夜,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魯迅:《魯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624頁。]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魯迅希望跟人們暢通無阻的溝通交流的愿望。

三、希望:彷徨于此岸與彼岸之間

在鄉愁、隔膜這兩個主題之外,《故鄉》還涉及一個核心主題:希望。小說最后談到了“我希望他們不再像我”,這里的關鍵詞就是希望。在小說的倒數第二段,魯迅寫道:“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了。閏土要香爐和燭臺的時候,我還暗地里笑他,以為他總是崇拜偶像,什么時候都不忘卻。現在我所謂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嗎?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遠罷了。”[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第510頁。]在這里,魯迅不僅反思了閏土的偶像崇拜,也就是他的封建迷信;更反思了自己的偶像崇拜,也就是對希望的崇拜。談到希望,從時間上來說,指向的都是未來,也就是對未來的一種期待。所以魯迅在這篇小說里,有一種很深刻的反思,這種對未來,尤其是以未來為代表的彼岸世界的警惕,是魯迅作為否定的思想家的一個重要面向。這種對希望的反思,體現在魯迅對烏托邦世界的警惕。而這種對烏托邦世界的警惕,不僅體現在這篇小說中,也體現在魯迅的演講、書信、其他小說以及散文詩中,接下來我們一一來說。

先說演講。魯迅在《墳·娜拉走后怎樣》這篇演講中說道:“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所以我想,假使尋不出路,我們所要的倒是夢,但不要將來的夢,只要目前的夢。”[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第166—167頁。]這種不要將來的夢,只要目前的夢,就已經蘊含著明顯的“警惕未來只要今天”的觀念。

再說書信。在《兩地書》中,魯迅寫道:“所謂希望將來,不過是自慰,或者簡直是自欺之法。”[魯迅:《魯迅全集》第11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第468頁。]除此之外,同樣是在《兩地書》中,魯迅還寫道:“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懷念‘過去,就是希望‘將來,而對于‘現在這一個題目都繳了白卷。”[魯迅:《魯迅全集》第11卷,第466頁。]

三說小說。《故鄉》之外,魯迅在小說《頭發的故事》中,也有對這種以未來為代表的黃金世界的烏托邦的反思。在這篇小說中,魯迅寫道:“我要借了阿爾志跋綏夫的話問你們:你們將黃金時代的出現預約給這些人們的子孫了,但有什么給這些人們自己呢?”[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第488頁。]

最后說散文詩。魯迅在他的散文詩集《野草》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念。例如在《影的告別》里,他寫道:“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地獄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樂意的,在你們將來的黃金世界里,我不愿去。”[魯迅:《魯迅全集》第2卷,第169頁。]同樣的,在《野草》中還有一首散文詩《希望》,在這首散文詩里,魯迅引用了裴多菲的那首非常有名的詩。他寫道:“希望是甚么?是娼妓:她對誰都蠱惑,將一切都獻給:待你犧牲了極多的寶貝——你的青春——她就棄掉你。這偉大的抒情詩人,匈牙利的愛國者,為了祖國而死,在可薩克兵的矛尖上,已經七十五年了。悲哉死也,然而更可悲的是他的詩至今沒有死。……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魯迅:《魯迅全集》第2卷,第182頁。]

在魯迅看來,絕望是虛妄的,希望也是虛妄的。這就從根本上打破了關于希望的偶像,打破了對烏托邦世界的崇拜與向往。烏托邦世界,從時間上來說主要有兩方面:第一個是指向未來的;第二個是指向過去的。因為人既不可能穿越到未來,又不可能穿越到過去,所以你想穿越到過去,代表著你想復古,對你而言,古代,就是一個黃金世界。你想到未來,那么未來對你就是一個黃金世界。你只能通過革命的方式來實現。某種程度上,魯迅既對復古有警惕,又對革命的未來有反思。他給出的方案是什么呢?——牢牢地抓住此時此刻的現在,而不是海子所說的“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要從今天起,要活在當下。這就非常類似于東歐思想家亞當·米奇尼克的那句名言:“不是為了美好的明天,而是為了美好的今天。”從這一點上來說,魯迅跟徐志摩對蘇俄的評論也是不謀而合的。徐志摩在游覽蘇俄的時候,寫過一段精彩的評論:“他們相信天堂是有的,可以實現的,但在現世界與那天堂的中間隔著一座海,一座血污海,人類泅得過這血海才能登彼岸,他們決定先實現那血海。”[徐志摩:《血——莫斯科游記之一》,《晨報副刊》1925年8月6日。]實際上,人們站在此岸世界想念彼岸世界,但是彼岸世界是永遠實現不了的,只能努力地接近,但永遠實現不了。任何妄圖實現彼岸世界的革命終將是通往奴役之路,這可能也是魯迅非常深刻的一面。

既然希望為虛妄,絕望也為虛妄,那這個小說到最后為什么作者突然又想到了“眼前展開了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第510頁]為什么小說最后有一個光明的結尾呢?一方面正如魯迅1925年在給許廣平的信中所說的,這段結尾是硬唱凱歌。另一方面,也與當時的時代氛圍有關。《故鄉》出自《吶喊》,體現的是五四新文化運動高潮時期魯迅的思想狀態。時代的樂觀主義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感染了魯迅。這一點,魯迅在《〈吶喊〉自序》中說的很清楚。他說:“但既然是吶喊,則當然須聽將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筆,在《藥》的瑜兒的墳上平空添上一個花環,在《明天》里也不敘單四嫂子竟沒有做到看見兒子的夢,因為那時的主將是不主張消極的。至于自己,卻也并不愿將自以為苦的寂寞,再來傳染給也如我那年青時候似的正做著好夢的青年。”[魯迅:《魯迅全集》第1卷,第441-442頁。]魯迅終究不夠殘忍,最后還加了一個光明的尾巴。這個光明的尾巴,某種程度上也算是魯迅人生選擇的隱喻。雖然魯迅在思想層面上認識到了烏托邦的可怕之處,但是在實際選擇上,他又禁不住希望的誘惑,禁不住彼岸世界的誘惑,最終又選擇了擁抱烏托邦。這就是魯迅后來的人生選擇,這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作為革命家的魯迅。

猜你喜歡
小說
叁見影(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2
遛彎兒(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4:40
勸生接力(微篇小說)
紅豆(2022年3期)2022-06-28 07:03:42
何為最好的小說開場白
英語文摘(2021年2期)2021-07-22 07:57:06
小說課
文苑(2020年11期)2020-11-19 11:45:11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我們曾經小說過(外一篇)
作品(2017年4期)2017-05-17 01:14:32
妙趣橫生的超短小說
中學語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29
明代圍棋與小說
西南學林(2014年0期)2014-11-12 13:09:28
閃小說二則
小說月刊(2014年8期)2014-04-19 02:39: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a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黄色片|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精品专区| 久久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午夜免费小视频|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天天干|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亚洲午夜18| 中文无码毛片又爽又刺激|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国产91人成在线|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日韩区欧美区|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色精品视频| 国产AV毛片|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少妇精品在线|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91| 日本91视频| 精品91视频|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国产成人毛片| 日本久久免费| 免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yjizz国产在线视频网|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色老头综合网|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国产一级裸网站|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午夜在线不卡|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亚洲精品麻豆| 国产精品视频久|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久久久久|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精品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91精品视频播放| 久久久波多野结衣av一区二区| 五月综合色婷婷| 日韩第九页| AV不卡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1亚洲免费视频| 精品三级在线| 国产女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国产喷水视频| 99re66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不卡国语在线|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午夜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性69交片免费看| 天天摸夜夜操|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VA在线看黑人|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44| 免费一级α片在线观看| 国产麻豆精品久久一二三|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欧美日本二区| 日韩欧美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