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良
黃君玨,湖南湘潭人,1912年出生于一個官宦家庭,父親與幾個舅舅都是國民黨要員。然而,這位“官家小姐”卻舍棄了家里給她鋪好的衣食無憂的“榮華之路”,毅然去尋找光明。
早在讀中學時,黃君玨就積極參加進步學生運動,15歲加入中國共青團。1927年,她考入復旦大學經濟系。在校期間,她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曾組織領導復旦學生到南京請愿和營救被捕學生。1930年,黃君玨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黃君玨經紅色特工劉思慕介紹,參加了第三國際派駐上海的秘密情報工作機構——遠東情報局的秘密工作。劉思慕奉命至南京打入內政部工作后,搜集到的重要情報都由黃君玨以探親名義到南京取回。她還經常從父親(國民政府財政部機要秘書)和幾個舅舅(皆為國民黨政界人物)處搜集到有關“剿共”的軍事開支、國防預算、特務經費等情報,提供給遠東情報局。黃君玨機智勇敢,持重可靠,受到情報局負責人的器重。
1935年,由于叛徒出賣,該組織受到破壞。黃君玨機警地掩護另外兩名同志脫險后,自己卻不幸被捕,被判7年徒刑。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將黃君玨保釋出獄。在黨組織安排下,黃君玨回長沙開展抗日救亡工作,領導籌辦了一所難民婦女工廠。這一工廠成為流亡婦女的避難所,也為我黨的抗日救亡工作作出了貢獻。
1939年,黃君玨接受組織安排,來到八路軍總部所在的太行山革命根據地,先后在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華北新華日報社工作。1942年,華北新華書店成立,她兼任審計室主任,為華北新華書店起草制定財務管理制度和經濟核算制度。為了便于工作,她忍痛將出生才三天的獨生子送到老鄉家寄養,從此永遠地與孩子分離了。
工作中,黃君玨精益求精,嚴格要求;生活中,她對人和藹可親,深受領導器重和同志們的愛戴。她的丈夫王默磐當時任《新華日報》華北版電務科長,工作也很出色,夫妻倆感情篤深,事業上比翼齊飛,被譽為“戰地模范夫婦”。
1942年5月,日軍對我太行山根據地發動殘酷的“五月大掃蕩”。3萬多敵人實施所謂的“鐵壁合圍”戰術,用數十架飛機配合,作梳篦式的“掃蕩”,妄圖摧毀太行山根據地。黃君玨和華北新華書店的同志在轉移途中與敵遭遇,經過戰斗后化整為零,分散隱蔽。
6月2日清晨,100多名日偽軍包圍了黃君玨所在的山峰,開始搜山,黃君玨立即指揮大家分散應戰。與敵人周旋戰斗大半天后,多名同志壯烈犧牲,黃君玨和兩名女同志則退守到道士帽峰懸崖邊上的一個山洞中。18時,日偽軍從四面包圍上來,快要逼近山頂洞口時,黃君玨突然一躍而出,用手槍射擊敵軍,幾個敵人應聲倒地。氣急敗壞的日偽軍從后山爬上洞頂,用繩子捆住柴草吊到洞口,企圖放火熏死她們。黃君玨在此危急時刻,立即跑出洞口,躲在一塊巨石后面,連續向放火的敵軍射擊。戰斗到19時許,子彈已全部打光,黃君玨也身中數彈,她高聲喊道:“同志們!我們現在已經彈盡糧絕了,寧死不當俘虜。現在的唯一出路,就是跳山崖,以身殉國!同志們,跟我來吧!”她把手槍砸爛扔掉,縱身跳下懸崖,壯烈犧牲。這一天,恰恰是她的30歲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