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葉迎春
在推進企業節能降碳的征途上,南化公司江洋洋踐行著“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的誓言。
●江洋洋——江蘇省勞動模范、中國石化優秀共產黨員,同事們都說:“她很美!” 攝影/裴 昱
4月30日,揚子江春潮澎湃,荷葉狀的江蘇大劇院內燈火輝煌、歡聲笑語,江蘇省勞動模范表彰大會在這里隆重舉行。身披紅綬帶、眉清目秀的江洋洋坐在星光燦爛的勞模席上。作為江蘇省勞動模范、中國石化優秀共產黨員,江洋洋一路走來,留下了閃光的足跡。
試驗現場被蚊蟲叮一身紅皰的女博士、氣化爐檢修蹭一身煤粉和油污的管理者、為推進凈零排放新項目落地收獲了一雙“熊貓眼”的拓荒人……12年間,江洋洋走過了很多崗位。同事們都說:“她很美!”
江洋洋,用年輕一代奮斗的足跡讓石化人的美充滿智慧、飽含勇氣、彰顯大氣磅礴,讓干部員工們真正看到了她和團隊所代表的充滿希望的未來。
江南春早。梅花怒放的時節,曾經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地方碳達峰、碳中和方案的長三角碳中和戰略發展研究院院長朱曉明稱贊南化公司碳中和“走在前、有深度、很好!”
朱曉明是在聽取了南化公司承擔多項國家級碳中和研究項目,擁有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多種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術,占據國內市場主導地位時說這番話的。助力南化公司科研團隊首次申請到國家級科研項目的,就是江洋洋。
2009年,南化研究院引進首批高層次人才。當時27歲卻已獲得過多項國家發明專利的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博士江洋洋入職有著50余年捕碳史的氣體凈化所。
2010年,在領導和專家們的指導下,江洋洋擔任新成立的低碳組組長,具體負責申請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大規模燃煤電廠煙氣二氧化碳捕集、驅油及封存技術開發及應用示范”的任務。
任務艱巨!且不說項目書需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達到格式規范、內容完整、條理清晰,涉口資金申報必須以事實為基礎準確無誤的要求,單是怎樣表述“創新點”等核心內容爭取評審專家對其項目的支持,就讓人煞費苦心。
當時身懷六甲的江洋洋克服了妊娠期的種種不適,每天夜以繼日地研究政策信息,開展大量技術調研,翻閱歷年的申報材料,反復琢磨項目書編制的關鍵環節。她曾連續工作48個小時,累得想哭,最終咬緊牙關堅持下來了。
2011年,申請方案成功獲批,南化研究院首次作為課題承擔單位牽頭國家重點科技項目研究。
剛剛休完產假,江洋洋就帶頭倒班做實驗。課題組以近乎每天一個配方的速度,完成了100多個實驗樣的模擬實驗。她主動承攬了大量實驗數據的統計分析、研究優化工作,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2012年8月,作為現場試驗負責人,江洋洋又帶著最好的溶劑配方去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的勝利電廠,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工業試驗。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特別招蚊子,當他們每半個小時去裝置測溫或取樣時,控制室外成群的蚊蟲撲面而來、瘋狂追咬。
陳曦博士回憶說,江洋洋每天起早貪黑地工作,不僅做好現場試驗的組織指揮,而且親自倒班。她還承擔了試驗數據的分析總結、撰寫報告等大量案頭工作,甚至還促進規范了重大科研項目的財務管理。
“大規模燃煤電廠煙氣二氧化碳捕集、驅油及封存技術開發及應用示范”項目獲得了2012年度中國石化科技進步一等獎。近年來,國內著名高校紛紛慕名而來,要求合作開展碳中和前瞻技術研究。
后來,江洋洋擔任了氣體凈化所所長、研究院科研管理部部長、院長助理等職務。她積極支持年輕的博士們開展科研工作,想方沒法為低碳研究、新材料研發創造條件,僅在碳中和領域就承擔了4個國家級項目。
首次從直徑2.13米、高8米、搭滿腳手架的氣化爐爐膛里鉆出來,身材高大的江洋洋被狹窄的人孔卡住了。“爐口撿到女博士!”男子漢們先大笑、后深思。這個抱著飯碗和大家一起站在現場討論問題、學習煤氣化技術比常人快幾倍、每天堅持把生產問題解決掉才下班的二孩媽媽,比男人還拼!
近年來,南化公司加強年輕干部培養,2019年9月安排了5位博士到生產一線掛職鍛煉。江洋洋來到煤化工部學習生產組織和管理,協調科研力量解決煤化工裝置長期存在的疑難問題。
南化公司有合成氨、制氫兩套煤化工裝置。其中,合成氨裝置因為存在種種困難,干部員工們為了穩定運行、降低能耗,摸索了很多年。裝置氣化爐爐膛是受限作業空間,一向是身材瘦小、現場經驗豐富的男同志才敢進入,江洋洋卻堅持要鉆進去將結構、易損部位仔細研究個透。
江洋洋了解到,氣化爐的核心部件工藝燒嘴決定了它的運行周期。她根據燒嘴設計參數、氣化工藝條件等進行計算,得出兩套煤化工裝置的氣化爐運行周期,分別比專利商建議周期延長20至30天。這和燒嘴設計單位的計算結果完全一致。他們不迷信國外專利商,大膽嘗試延長氣化爐運行周期,煤化工裝置不斷刷新連續穩定運行紀錄。她還帶領大家利用制氫系統設計安全系數高的優勢實現了工藝連投,取得了生產組織和工藝技術的重大突破。
煤化工部原料單元的棒磨機過去漏漿嚴重,運行部和檢修人員想了很多辦法都不奏效,操作工們每班得安排兩人專門清理成噸的煤漿,非常辛苦。“煤漿泄漏不僅造成原燃料浪費,而且給環保帶來很大壓力。”班長王福強說。
有一天,江洋洋來到棒磨機現場,請鉗工把所有螺絲拆下來,仔細研究是設備材質問題還是腐蝕問題。她帶隊去先進企業學習,組織重要零部件、易損件的生產企業來現場一起討論,認真編制改造方案,成功解決了棒磨機腐蝕和漏漿嚴重的問題。
“我們再也不用穿著膠靴徹夜清理煤漿了。這個博士不簡單!”王福強說。
如今,南化公司的幾臺棒磨機都完成了改造,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工作效率高了,勞動強度輕了,煤炭消耗也降低了。
她還協調科研團隊認真研究,有序推進了石油焦摻燒工作,促進了全系統的節能降耗。她對修后開工的關鍵質量控制點逐一檢查,成功組織了合成氨系統修理、多次指揮過“流程很簡單,工作量很大”的氣化爐倒爐,重大工藝操作全程零差錯。她擔任生產技術部負責人以后,積極推進企業機泵節能改造、壓縮機改造、蒸汽管網優化、新型高效疏水器應用等節能降耗項目,繼續為公司的綠色低碳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節能減排,江洋洋奮斗不止。 攝影/裴 昱
2020年年底,南化公司經過多年努力,轉型升級發展取得了重大進展。江洋洋承擔了更加重大的任務,牽頭落實企業高端潔凈新材料項目的落地工作。4月29日,她和同事們再次討論了公司新項目將來進入工程建設階段的管理方案,努力將紛繁復雜的工作提前思考和部署,又忙到晚上7點。
與之前長期出差不同,她和團隊需要將今后的事情考慮得更加扎實細致。他們一方面從技術層面將新項目的工作做深做細,一方面積極學習系統內項目管理先進單位經驗。他們兩條腿走路,力爭為新項目落地后掃清障礙。
為了滿足地方政府對安全環保的要求,新項目主工藝選擇了低碳節能新路線,將大幅降低高能耗、高排放的原料使用。新工藝對公司來說,是個全新的挑戰。
連續幾個月來,江洋洋反復和各大科研院所溝通交流,利用現有條件將兩大主要工藝技術做得更深更透,積極爭取將技術開發成果更好地體現在首次工業化的生產裝置上。他們反復研究了新裝置熱源利用,探討最好的節能方式,如生產廢水如何回用,實現生產全過程凈零排放;推動新材料項目后端的科研工作,開發不同牌號不同性能的產品。“項目獲批只是階段性成果,真正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目標是必須完成的使命擔當。”江洋洋說。
早在2016年,她牽頭企業“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時就對發展項目的節能減排有深入的思考。就是從那時起,他們充分認識到企業的發展不能靠幾個小項目解決問題。她非常珍視這個新材料發展項目。
進入專班的前3個月,她出差近70天,經常深夜12點以后才休息。兒子兩歲了,她陪兒子最長的時間僅有春節時的半天工夫。稍有一點空兒,她趕緊和家人視頻,十分討好地逗兒子說話。但小娃娃不是扭頭跑開,就是用手指直接掛斷。她說新項目落地后,會找時間多陪陪兒子。
小時候,江洋洋的爺爺常常加班晚歸。奶奶說:“你爺爺是黨員。他的工作就是為群眾服務。”2002年,大學二年級的江洋洋成為家里的第三代黨員。她在入黨志愿書中寫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我要更好地為祖國、為人民服務。”
從碳捕集研究到組織生產裝置深度減碳,再到推動凈零排放高端新材料項目落地,江洋洋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征途上努力奮斗著,踐行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的誓言。
奮斗,永遠是她最璀璨的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