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倫,呂小紅,高 博
(1.蘭州交通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蘭州 730070;2.甘肅省軌道交通裝備系統動力學與可靠性重點實驗室,蘭州 730070;3.蘭州長信機車配件有限公司,蘭州 730070)
齒輪系統現如今被廣泛運用于機械、航空、船舶等行業。因為其是機器中最主要的運動及動力傳遞裝置,其動態性能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整個機器的運行狀態[1]。有些學者已經對沖擊碰撞系統的周期運動行為進行了大量研究,這類研究方法同樣適用于斜齒輪振動系統中[2-3]。蘇程等[4]研究了不同側隙值下,嚙合阻尼比對單級齒輪傳動的影響;劉大亮等[5]在考慮齒側間隙對齒輪動態特性影響的同時,還考慮了軸承間隙對整個系統的影響;田亞平等[6]采用數學理論推導與數值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齒輪與轉子耦合系統進行了仿真研究。還有一些文獻對故障齒輪系統進行了動力學行為研究[7-9]。
本文主要建立斜齒輪模型,兼顧考慮齒側間隙和軸承間隙,繪制分岔圖與相軌跡圖來揭示其動力學行為,為此系統設計安全性和平穩性提供理論依據,并且結合工程應用實際,模擬斜齒輪系統輕微磨損狀態,進行了磨損狀態的動力學行為探究。
圖1所示為一種斜齒輪傳動動力學模型。假設:(1)齒輪和軸均為剛性元件,不考慮軸和軸承的質量;(2)齒輪為對稱安裝,不存在偏心,并且將安裝的誤差計入齒輪的綜合傳動誤差;(3)整個支撐系統和嚙合副簡化為阻尼元件和剛度元件,齒輪1為左旋齒輪,齒輪2為右旋齒輪,壓力角α=20°,螺旋角β=18°,模數m=0.003,齒數比為35∶67。
圖1 斜齒輪動力學模型
振動和誤差導致斜齒輪副沿嚙合點法線方向的相對微位移為:
斜齒輪副沿法線方向的嚙合力及各個坐標軸方向的分力分別為:
式中:R1、R2分別為齒輪1和齒輪2的基圓半徑;θ1、θ2分別為齒輪1和2的旋轉角位移;e(τ)為斜齒輪副的時變綜合誤差函數;k(τ)為時變嚙合剛度;cn為嚙合阻尼;F1X、F1Y、F1Z分別為齒輪1所受的徑向力、軸向力和切向力。
齒輪副時變嚙合剛度可表示為:
式中:km為齒輪副的平均嚙合剛度;ea為無量綱剛度幅值;ω為無量綱嚙合頻率;ε為初相位。
時變綜合誤差函數可表示為:
采用集中質量法建立運動微分方程如下:
式中:Mi為齒輪i的質量;Ri為齒輪i的基圓半徑;Xi、Yi、Zi為齒輪i沿X、Y、Z坐標軸方向的微位移(其中X¨i,X·
i為齒輪i沿X軸方向微位移的二階和一階導數;Y、Z方向同理,不贅述);θi為旋轉角位移;Cij,Kij為支撐阻尼和支撐剛度;T1,T2分別為輸入和輸出轉矩;i=1,2;j=X,Y,Z。
引入無量綱參數:
xi=Xi/bc,yi=Yi/bc,zi=Zi/bc,t=ωnτ,特征頻率ωn=為齒輪嚙合副的當量質量;其中mi=為齒輪i當量質量。則有無量綱運動微分方程:
f(xn)和g(x1)分別為齒側間隙函數和齒輪1在x方向上的支撐間隙函數。均可表示為:
斜齒輪系統是受周期激勵的系統,其激勵周期為T=2π/ω,θ=ωt,因此取Poincaré截面為:
根據無量綱運動微分方程,取系統的基準參數如下:特征尺寸bc=30×10-6,特征頻率ωn=23 414,無量綱齒側間隙b=1,無量綱輸入載荷p1=0.048,選取無量綱嚙合頻率區域ω∈[0.2,3.0],對系統進行數值分析,得到如圖2所示不同嚙合阻尼比下的系統運動分岔圖。通過圖2(a)可知,在嚙合阻尼比ξ=0.01條件下,當嚙合頻率ω>2.45時,系統處于穩定的周期1運動狀態。隨著ω的遞減,當ω穿越2.45時,系統經倍化分岔進入短暫周期2運動狀態。ω繼續遞減,在ω∈[1.45,2.29]范圍內,系統呈現出大幅的混沌區域,此時系統運動極不穩定,并且在ω∈[1.94,2.15]范圍內,夾雜著短暫的周期3運動狀態。而在ω∈[1.24,1.45]的區間內,如圖2(b)所示,系統的運動狀態經歷了周期8—混沌—周期4—周期2的變化過程,大體呈現出逆倍化分岔的形式。而后系統又經歷了混沌—周期2—周期1—混沌—周期1等運動狀態,并且在跨越ω=0.536時,經跳躍分岔轉遷為穩定的周期1運動,此時系統恢復穩定。
當ξ增加至0.03時,系統分岔圖如圖2(c)所示。與ξ=0.01時相比較而言,混沌區域略微減少,周期運動區域有所增加。具體運動形式表現如下:當ω>2.266時,隨著嚙合頻率ω的遞減,系統經由周期1—周期2—周期4倍周期序列分岔進入混沌。隨著控制參數繼續遞減,系統經歷了一片混沌區域,在跨越ω=1.981時,系統的拓撲結構發生改變,由混沌運動退化為穩定的周期24運動。接著經由一系列的逆倍化分岔過程:周期24—周期12—周期6—周期3,在ω=1.70時結束周期3運動,并且在嚙合頻率ω∈[1.53,1.70]時系統再次失去穩定性,表現為混沌運動狀態,而在此區域內還包含著極短暫的周期2運動。當ω<1.53后,系統的運動狀態經歷了周期8—周期4—周期2—周期1—(跳躍分岔)—周期1的變化過程。
繼續增加嚙合阻尼比ξ的值,取ξ=0.05,系統分岔圖如圖2(d)所示。此時系統的運動形式變化比較簡單,不存在離散的混沌區域,運動形式與ξ=0.03時大致相似。隨著嚙合頻率ω遞減,系統同樣經歷了周期1—周期2—周期4的倍化分岔過程,在ω=2.2時,系統失去穩定性進入混沌運動。與ξ=0.03所異的是,此時的混沌運動是一片連續的區域,不存在混沌—逆倍化分岔—混沌的變化過程。ω繼續遞減至1.65時,系統結束混沌運動,回歸到穩定的周期8運動狀態,并且經歷一系列逆倍化分岔,最終變為穩定的周期1運動狀態。圖3所示為ω∈[0.2,1.65]區間時系統經歷逆倍化分岔過程的相圖與Poincaré映射圖的疊加,可以清晰地觀察到這一系列分岔過程。
圖2 不同嚙合阻尼比條件下系統分岔
圖3 逆倍化分岔過程
圖3中,xn為無量綱相對位移;為無量綱相對速度;ω為無量綱嚙合頻率。
保持系統基準參數不變,綜合考慮取系統嚙合阻尼比ξ=0.03。通過改變無量綱輸入載荷的值,進行數值分析,得到如圖4所示的系統分岔圖。
通過圖4(a)可以觀察到,在無量綱輸入載荷p1=0.027條件下,系統在嚙合頻率ω>2.28時呈現出穩定的周期1運動狀態。當嚙合頻率ω遞減穿越2.28時,系統的周期1運動經倍化分岔進入周期2運動狀態,隨后在嚙合頻率遞減穿越ω=2.145時,系統再次經倍化分岔進入短暫的周期4運動狀態。隨著ω繼續遞減,系統的周期運動變得更加多樣。在ω∈[1.24,2.125]和ω∈[0.96,1.065]的區域,系統出現了被周期運動間隔開來的大面積混沌運動,其中,ω∈[1.24,2.125]區間內出現了極小范圍的周期窗口。從嚙合頻率ω=1.24開始遞減,系統依次呈現的周期運動分別是周期8—周期4—周期2—周期4—周期2—周期1運動。其中周期1運動并不是一直表現出穩定狀態,在ω遞減穿越ω=0.57后,系統發生跳躍分岔,之后系統才趨于穩定。
另一方面,在無量綱輸入載荷p1=0.048的基礎上,將p1增大至0.063,其分岔圖如圖4(b)所示。在嚙合頻率ω遞減至2.3時,系統依次發生周期一—周期二—周期四的倍周期分岔序列。ω繼續遞減,在ω∈[1.75,2.3]區間,系統呈現出大幅的混沌嚙合運動。如ω=2.0時,系統的Poincaré映射圖為一系列雜亂的密集點,相軌跡形成不封閉的曲線,如圖5所示,證明此時確實是混沌運動。在嚙合頻率穿越ω=1.75時,系統從混沌運動退化為周期8運動。并且經歷一系列逆倍化分岔,即周期8—周期4—周期2—周期1和兩次跳躍分岔,分別發生在ω=1.25和ω=0.71之后,系統最終轉遷為穩定周期1運動狀態。
圖4 不同輸入載荷條件下系統分岔
圖5 ω=2.0 Poincaré映射圖和相圖
斜齒輪相比直齒輪而言,其嚙合過程是一個過渡的過程,齒面的力是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逐漸增加的。并且其重合度較大,所以適用于高速重載的場合。正是由于重載的因素,長期運轉的斜齒輪系統便會發生磨損。如果忽視磨損等問題,就會造成意想不到的事故,故而對于磨損狀態下運轉的斜齒輪,有必要研究其動力學行為。
齒輪磨損會直接導致齒輪嚙合間隙增大,主要可以分為單齒磨損和多齒磨損(或全齒磨損)兩種狀態。這里結合實際情況,以全齒均勻磨損來進行研究。
當全齒磨損故障發生時,可以用新的齒側間隙函數f1(t)來作近似模擬[10]。
f1(t)可表示為:
式中:b為原始無量綱齒側間隙為1.0;a為磨損故障的齒側間隙,即全齒磨損的劇烈程度。
磨損狀態系統分岔圖如圖6所示。為了方便與正常運轉狀態作比較,保持系統基準參數不變,取嚙合阻尼比ξ=0.03。首先取a=0.1來模擬輕微磨損故障,得到如圖6(a)所示的全局分岔圖。對比圖6(a)與圖2(c),斜齒輪系統在輕微磨損狀態下的分岔圖變化不大。在高頻區域,依舊是經過倍化分岔進入混沌運動,但是倍化分岔的區間有所減小。而更加明顯的區別在于,兩段混沌運動之間嵌入的周期六運動幾乎消失不見,周期三窗口也略微有所減小。另一點主要區別在于,當嚙合頻率ω∈[1.0,1.3]區域時,系統不再是穩定的周期運動,如圖6(b)為ω∈[1.0,1.3]的局部分岔圖。具體表現為ω>1.132時為混沌運動,ω<1.132時為穩定周期運動,可通過圖7所示的相圖和Poincaré映射圖加以驗證。
圖6 磨損狀態系統分岔
圖7 輕微磨損故障相圖及Poincaré映射圖
取a=0.3來模擬齒輪系統劇烈磨損狀態,得到系統分岔圖如圖6(c)所示。當ω>1.88時,系統處于穩定周期1運動狀態,當ω穿越1.88時,周期1運動經Hopf分岔轉遷為概周期或混沌運動,直到ω穿越0.7時,系統經跳躍分岔退化為穩定周期1運動狀態,結束一系列混沌運動。圖6(d)為ω∈[1.51,1.66]的系統局部分岔圖,可以看到,此區間并非周期運動,而是混沌運動區間。
本文針對斜齒輪系統,建立包含齒側間隙、軸承間隙和嚙合阻尼比等在內的齒輪系統非線性動力學模型。通過對斜齒輪系統動力學行為的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1)在斜齒輪系統中,嚙合阻尼比的改變會使得系統的周期運動形式多樣化。當嚙合阻尼比較大時,系統的混沌嚙合運動區間比較集中,分岔形式比較單一。隨著嚙合阻尼比的減小,系統會出現陣發性混沌區域,并且混沌區域的無量綱相對位移幅值更大。說明此時系統的沖擊猛烈、穩定性弱。
(2)輸入載荷的改變也會對系統產生較大的影響。具體表現為輸入載荷很小時,系統處于中頻運轉時基本上全是混沌嚙合運動,此時對齒輪系統以及整個機械設備都有極大的負面影響。而伴隨著輸入載荷的增加,混沌區域會有明顯的縮小,并且在中頻運轉向低頻過渡時混沌運動被周期運動取代,穩定周期運動所占比值增加。輸入載荷越大,系統的周期運動形式越單調,越趨于穩定。
(3)在輕微磨損狀態下,系統的運行狀態變化不大,只是對低中頻區間有著微小的負面影響。而在劇烈磨損的條件下,整個系統在中頻區域皆處于混沌運動狀態,說明此時齒輪系統已經出現嚴重的隱患,有必要考慮對齒輪進行處理,例如更換潤滑油或者直接更換齒輪,以免發生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