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育華
近年來,針對老年群體的詐騙犯罪時有發生,五花八門的詐騙“套路”讓許多老年人防不勝防。這些騙局有一些共同點,往往有組織、有預謀,一般都先給些“甜頭”,騙取老年人信任,等老年人逐漸放下防備,再悄悄揭開陷阱蓋子。反詐防詐,不能忽視老年群體。織牢“防護網”很關鍵,要用法律和技術為老年群體的權益護航。
如今,很多針對老年群體的詐騙犯罪,都屬于電信詐騙,老年群體獲得信息的渠道較為單一,對各種騙術了解不多,容易上當受騙。要加強聯防聯動,進一步推動電信運營商與互聯網公司、銀行數據聯動處置,以及失信用戶數據共享。當發現老年人在短期內手機信息異常、通話異常、銀行賬戶異常等情況,相關單位應給予特別關注。每一個環節聯起手、加把力,才能幫老年人遠離詐騙陷阱。推動技術創新,加大詐騙反制技術研究和態勢監測預警,也有助于遏制詐騙犯罪。推進電信網絡實名制、用大數據建模對詐騙行為挖掘分析、智能識別涉詐賬號并及時中止交易……用好科技的力量,可以事半功倍地護佑老年人權益。
還有一項防詐舉措不能忽視,就是為老年人提供“情感后盾”。家庭和子女,應主動幫助老年人遠離套路營銷。除了向老年人多科普詐騙套路、多聊聊社會動態、多進行風險提醒,還要關注老年人情感需求、思想心理狀態。走入人生的暮年,對孤獨的害怕、對陪伴的向往、對健康的渴望,成為老年群體的主要期盼,也容易成為詐騙團伙牟取非法利益的突破點。當推銷假冒偽劣保健品的人天天上門噓寒問暖,“比兒女都暖”,有的老年人便心甘情愿地購買“三無”產品。
每個人都會變老,讓老年人不僅老有所養而且安心舒心,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