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臺江:歡度苗族姊妹節
4月25日,銀光燦爛的銀飾,激蕩的木鼓聲和悠揚的蘆笙曲,五彩姊妹飯和醇香糯米酒……臺江縣九個苗族支系上萬名苗族同胞盛裝游演,載歌載舞與四方賓朋歡度一年一度的苗族姊妹節,以絢麗多姿的非遺文化展示活動助力鄉村振興,向國內外游客展示了臺江厚重的文化底蘊。
姊妹節是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苗族同胞的傳統節日,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盛亞億/攝)
四代人一份情
張德慶是山東臨沂市沂水縣院東頭鎮院東頭村衛生室的一名鄉村醫生。他們一家四代從醫,三代老黨員,扎根沂蒙山區,守護老區群眾的健康70年。
張德慶的爺爺張道立曾是一名戰地衛生員,戰爭結束后回到家鄉沂水縣院東頭鎮,工作之余,免費為周圍群眾治病送藥。父親張在吉18歲時成為一名鄉醫,為鄉親們把脈問診,直至2015年退休。1995年,張德慶臨沂衛生學校畢業后,回到家鄉,成為張家第三代鄉醫。如今,張德慶的兒子張維峰已從口腔醫學專業畢業,在濟南的一家醫院實習;而女兒張維芝正在河北中醫學院攻讀中醫專業。
70多年來,張德慶一家四代人,衣缽相傳,用一份真心守護著父老鄉親們的健康。(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攝)
“3點半爺爺”自辦“校外輔導站”?守護留守兒童12年
繆延相,80歲,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經濟開發區璜溪管理處石埠小學附近。從2009年開始,繆延相把自家的客廳騰出來,改造成了一個小課堂,買了黑板、粉筆、圖書、桌椅等,還專門開了間圖書室,在家辦起了免費“課外輔導站”。至今也有12年。看電影、學唱歌、做數學游戲、講革命小故事,表現好的孩子還有文具和零食作為獎勵,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上了這里,3點半放學后都會自覺跑來上課,他們也親切地把繆延相叫作“3點半爺爺”。“我現在80歲了,但是只要能走得動,我就會把輔導站繼續辦下去,希望我的孩子們都能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繆延相說。(新華社記者 萬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