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凱,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公安局愛民分局三道關派出所民警。1990年參加公安工作,曾榮獲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全國公安機關愛民模范、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全省道德模范、全省十佳社區民警等諸多榮譽稱號,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個人三等功1次,受嘉獎兩次。
2008年4月,當時三道關還沒成立派出所,上級公安機關便決定在三道關村設立駐村警務室并選派我擔任駐村民警。我是一個普通民警,只想做個讓老百姓信賴的人,讓大伙兒的心熱乎起來。于是,在領導的信任和支持下,我來到了三道關。
三道關,地處市郊25公里處,方圓208平方公里的轄區。這里有村民1255戶、4726人。40%以上的地區沒有手機信號和班車,部分區域內更是沒有互聯網,是全市最偏僻的山村之一。由于地理位置特殊,這里的冬天都比市區長一個月,氣溫也比市區低10攝氏度左右。當然,這里的風景還是不錯的。有國家森林公園,有亞洲最大的養熊基地、小黃山等景區,每年有30多萬游客來來往往。人多了,事就多,引發的糾紛也多,治安任務十分繁重。在三道關村,每逢趕集日,我都會組織村警開展巡視和宣教工作,既震懾違法,又可讓群眾掌握“四防”安全知識。
我把三道關村的貧困戶當成自己的親人。剛來三道關時,我了解到,轄區住戶張義彬一家人住在山洞里,他的兒子張洪患先天性腦癱,8歲的女兒也一直沒有落戶。為了解決這家人的生計問題,我和他家結成幫扶對子,引導他家人在山上養奶牛,并幾經周折為孩子辦了戶口,還承包了她的生活費用,后來還幫他家蓋了房子,搬出了山洞……
在實際工作中,我總結了“五常”工作法:“村民群眾常接觸,安全防范常提醒,村情村事常上門,急事難事常幫忙,社情動態常詢問”。在村民眼里,我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村里人。他們總愛稱呼我為“家門口的警察”。而對于我,這里的每一位鄉親都是親人。朝夕相處的日子,早已讓我們成了自家人。村民總說我是個什么事都愿意管的好人,還說我為他們做了多少多少實事。其實,我自己知道,我只是做了一個人民警察應該做的,可以做的。
他們把我當成了主心骨和定盤星。誰家婚喪嫁娶,他們都請我當座上客;誰家兩口子鬧別扭、誰家孩子找對象,也都先問問我的意見……這些雜七雜八的事,他們說,只有聽聽我的主意,心里才踏實。跟大家伙兒處到這份兒上,這派出所民警,就沒白干!(庫玉祥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