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 馮勁博



派出所名稱:重慶市萬州區公安局龍都派出所。
建所時間:1982年。
轄區狀況:轄區面積24平方公里,5個社區,1個行政村,實有人口6萬人,以三峽工程水淹移民和重點工程建設占地移民為主,是萬州經濟發展的交通樞紐和重要陣地。
警力配備:現有民警25人,輔警19人。
榮譽:2017年獲公安部“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單位”榮譽稱號;2019年獲重慶市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2015年被重慶市公安局評為“全市公安機關愛民模范集體”。先后榮記三等功17次,其中被重慶市公安局榮記集體二等功3次,三等功5次。
近年來,重慶市萬州區公安局龍都派出所以“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創建活動為主抓手,努力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突出本地特色、積極探索創新,確保警務圍著民意轉、民警圍著百姓轉,為轄區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保駕護航,為廣大群眾創造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奮力書寫著“平安龍都”新篇章。
黨建引領,隊伍凝聚力更強大
“黨建引領是派出所全員始終保持干事創業激情的核心因素,更是傳承‘楓橋經驗的源頭動力。”龍都派出所所長葉自洪說。
為鑄造忠誠警魂,打造最強黨支部,派出所嚴格落實 “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等制度,堅持每月專題研究黨建工作;創新活動形式,深入開展思想教育。在做好“規定動作”同時,還利用微信群、“學習強國”APP,將主題活動、參觀紅色基地、慰問困難群眾等特色活動融入主題黨日,不斷提高民警輔警的思想“免疫力”。此外,結合支部黨員實際,通過模范引領、表彰先進、榜樣面對面等方式推動優秀越干越好,整體提速增效,有效增強了隊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立體巡防,社會治安更穩定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也是改革發展的基本前提。
日前,在位于龍都街道轄區水電校的運動場上,不時傳來洪亮的口令聲,百余名身著制服的巡防隊員正在教官指揮下,熱火朝天地開展日常隊列和盾棍叉組合基礎陣型訓練。
為構建多元化、社會化、全民化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系,派出所自覺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突出“治安防控”,構建社會化平安網格機制,積極推行社區黨員民警兼任社區黨支部副書記,非黨員社區民警兼任社區副主任,讓社區民警從被動參與社區事務到主動謀劃、聚合社區治理人力資源,實現警務和事務相結合,將黨的領導貫穿于社區治理全流程,延伸警務管理工作觸角至社會治理的每個角落,打造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模式。
在警力緊張的情況下,為更好策動整合轄區內單位和物業安保力量,派出所廣泛發動群眾參與平安建設,堅持“公安牽頭、部門協作、公眾參與、自愿無償”思路,在龍都街道、各村、社區和轄區單位群眾的大力支持參與下,全面盤活轄區巡防力量,以原有的夜巡隊結合轄區保安隊伍,再整合為新的社區義警巡邏隊,從而構建起這種時間銜接充分、多層次、多結構的“立體”社會治安巡防體系。
“堅持以防為主,固時間、分片區、抓重點強化巡邏防控,堅決保障‘平安不出事。”葉自洪介紹,該機制建成后,派出所負責對復雜場所、重點區域的治安巡邏,隊員們發揮群防群治組織作用,每天在轄區開展巡邏防控,有效防止違法犯罪行為的同時,還協助公安機關開展防范宣傳、簡易矛盾調解、節日安保等工作,從而構建了“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面到片”的巡邏網格,形成全民行動、警民團結、警企共建的良好局面。
“通過近3個月的工作,龍都轄區影響企業和群眾切身利益的盜竊案件大幅下降,充分體現出這支隊伍在構建打防對接、防控精準型社會治安管理上的良好成效,開辟了治安管理‘人人參與、人人盡責的新局面,實現了‘治安有人管、平安守護好、轄區發案少的工作目標。”葉自洪稱。
社區安防智能化,居民出門更安心
龍都派出所轄區老舊小區多、困難群眾多。不時出現的偷扒盜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群眾的安全感。針對這樣的實際情況,該所著力策動轄區街道辦事處、企事業單位,讓其深入發動群眾,加強宣傳推廣建設智能化社區;同時,社區民警也走街串巷,向居民們廣泛宣傳。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包括大塘邊社區地馬樁小區、宏浦大廈在內的多個智能安防小區已然建成。
近日,整治后的地馬樁小區面貌煥然一新,門口的智能道閘系統充滿現代氣息,小區環境幽雅清新,每個單元樓棟口都安裝著智能門禁系統,其屏幕上滾動播放著防電詐等宣傳內容。居民在一進一出間,便能潛移默化接受相關知識宣傳。
“這個東西先進又便捷,現在我們出門都放心得很,再不怕屋頭遭偷了。”居民何大媽連聲稱贊道。
“截至目前,轄區在建和已建智慧小區涉及9個社區87個單元,我們正全力推進濱江學府、紅星美凱龍居民區和商業區作為智能安防建設試點,努力實現人、車智能管控新模式。”葉自洪表示,待轄區所有老舊小區全面實現“智能化”后,整個社會面管控能力將極大增強。
“流動市民警校”,群眾懂法更守法
“馬上開課了,請大家安靜一下。”近日下午,在大塘邊社區的“流動市民警校”內,社區民警鄭耀正用話筒招呼居民。隨后,他為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防范“套路貸”以及冒充“熟人”實施詐騙的法制課。臺上,民警通過近期發生的一個個鮮活案例,向大家深入淺出地講解被騙經過,以及遇到這類事情如何防范應對。臺下,居民們聽得非常認真,有的還用手機記錄重點。課后,大家圍著民警問這問那,民警一一答疑釋惑。
“聽了這堂課,真是長了見識。”居民胡至鳳稱,近兩年,自己聽得最多的就是哪個又遭電信詐騙了。對于派出所為大家開設的“流動市民警校”,她直言是場“及時雨”,非常必要。
“流動市民警校”是龍都派出所針對轄區老舊小區多、人員難集中的特點,因地制宜創新而出的一種法制宣傳形式。每次開課,社區民警就帶著音響進社區,以投影播放、視頻宣傳、音頻講解形式,定期組織居民開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詐騙等普法教育,不斷從源頭上提升廣大群眾的法治觀念、安全防范意識和能力。此外,民警還以此為載體,用心傳承“百家熟”,通過與廣大群眾建立微信群,讓法制宣傳教育在群內“遍地開花”,不斷激活社會“平安細胞”。
2020年,龍都派出所開展“流動市民警校”宣傳24場次,上千群眾參加,通過微信群接受法治宣傳教育的群眾更是逾5000人次。
勤務機制智能化,破案打擊更精準
為進一步整合警務資源,完善勤務指揮工作體系、運作機制、實戰運用,拉近情報和實戰、指揮和行動之間的距離,龍都派出所建立起勤務指揮室,嚴厲打擊“兩搶一盜”等多發性侵財案件。
派出所充分利用公安視頻監控及社會視頻監控等現代科技手段,健全各單位安全防范網絡,實現點、線、面全面整合,探索構建全面的立體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實現大治安大防范工作格局,不斷提升對各類異常行為、事件、態勢的預警預測預防能力,逐步提升公安機關維護社會穩定和駕馭社會治安的能力和水平,實現對人員密集區、重點區域的“全天候鼠標巡邏”。
今年以來,龍都派出所依托勤務指揮室的監控視頻追蹤,抓獲犯罪嫌疑人10名,服務群眾50余人次,為10余名市民挽回經濟損失,幫助找回走失人員8人。
在一個個行之有效的舉措下,龍都派出所依靠全警履職盡責、全程貼心服務,打通了公安機關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后一納米”,轄區內治安環境越來越好,可防性案件數同比下降18%,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持續提升,呈現出經濟有序、社會安定、人民幸福的高質量發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