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鹍


自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活動開展以來,我所積極響應,深入學習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防并舉”的新時代社會綜合治理模式,推動創建工作更好地落地出成效。在此,本人結合派出所實際情況,從堅持和傳承的主題切入,分享一下在實際工作中提取到的幾點經驗,供大家參考。
堅持服務不缺位,打出民生效率牌
“服務不缺位”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內容之一。基層所隊面對事務繁雜、壓力大的實際難點,要想把服務工作做好,絕非易事,必須堅持用“服務不缺位”的目標來要求自己。
為了更好地落實便民利民措施,我們在正常工作日的中午、傍晚實行“延時工作制”,在周末和節假日實行“預約工作制”,簡化辦事手續,提高辦事效率。
2021年3月31日中午,一名高中生來所里想加急辦理個人身份證。民警林水燕了解其需求后,從填表、拍照到錄入信息,全程僅十來分鐘就完成了。對于行動不便的居家老人,或因條件限制不便來所里的特殊人群,派出所都會提供上門登記、送證等服務。同時,對轄區施行警務網格化管理,將全鎮22個村6個居委會進行分類管理。在16個郊區村施行“一村一警”。將城內的6個居委會劃分為30個警務網格,每個網格配備1名警力與30名綜治協管員、90名專兼職巡邏隊員、150名志愿者,實現轄區常態化治安巡邏、隱患排查等工作無縫對接,讓轄區群眾有無需求的時候都能夠接收到派出所民警就在自己身邊的清晰信號。
堅持平安不出事,密織安全防控網
在人防方面,協調多方,加強治保會建設,在完善28個村治保組織的基礎上,定期通報警情、預警信息、發案情況,增強社區防控實效,定期組織開展治保主任到派出所輪流跟班活動,有效提高綜治隊伍的業務能力和治理水平;錯時開展巡邏守護、信息收集、法制宣傳等工作,有力提升平安建設社會參與度。在技防方面,以“雪亮工程”建設為契機,積極匯報爭取資金,先后投入1000余萬元,新裝探頭數百個,密織全覆蓋、無盲區的視頻監控網絡。
“一室兩隊”警務模式運行以來,在指揮調度、治安防控、打擊整治、便民服務等方面實戰效能得到顯著提升,以前破一起小的盜竊案可能要一天的時間去走訪摸排,現在最快只需一小時就能迅速鎖定嫌疑人。2021年3月28日早上7時許,我所接到一女子報警稱:早上在城區金湖幼兒園菜市場路口手機被偷走。接警后,值班民警一方面依托綜合指揮室的“最強大腦”,組織警力對嫌疑人逃跑方向沿途的監控進行研判;同時,派出專門警力追擊,很快在朱口鎮菜市場路口將犯罪嫌疑人抓獲。
堅持矛盾不上交,解決百姓心頭事
在日常治安管控中,我始終要求民警、輔警堅持“警情圍著民意轉”的工作理念,對直接影響群眾生產、生活、人身財產安全的擾亂公共秩序、盜竊、故意損毀財物等一系列小案件,堅持快出警、快查證、快處罰、快結案,實現以快取勝,全力保民生、護民益、贏民心。
派出所一方面積極開展防范宣傳、法制教育工作,組織民警進農村、企業、學校,宣傳法律知識、剖析作案手段、教授防范方法,另一方面采用“線下線上”相結合的工作模式,拓寬服務群眾、創新工作的路徑。通過開通“微警務”,以“建圈進群”活動為載體,積極融入各村、組、行業微信群、企業號,累計進群198個,群成員1.2萬余人,為信息時代開展治安管理和防范宣傳、密切警民關系、提高群眾滿意度開創了新的途徑。近期共在群內發布防火、防盜、防電信詐騙等信息360余條。
傳承品格不打折,永葆隊伍最紅色
派出所一直以來注重加強隊伍建設。泰寧縣城擁有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派出所堅持踐行“楓橋經驗”的同時,積極開展學習前輩先烈的英雄事跡,傳承弘揚英雄模范精神,不定期組織民警、輔警去羅漢寺東方軍司令部、紅軍街等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研學活動,還組織觀看英模專題教育片,定期組織全員學習革命前輩們的英雄事跡,讓大家在實際工作中不斷踐行先輩、勞模們的可貴精神。
2021年3月,民警潘麗榮剛休完產假便主動請纓投入工作。她說,自己要以媽媽為榜樣。原來她的媽媽洪養養便是全國勞模。在防范電信詐騙工作推進階段,潘麗榮利用晚上的時間走訪。媽媽得知這一情況后,主動陪女兒挨家挨戶地做宣傳,一個星期便把近400戶的居民小區走訪完了。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下一步,城關派出所還將實時調整工作內容,完善運行機制,讓“楓橋經驗”得到更廣、更深層次的踐行。
(作者系福建省泰寧縣公安局黨委委員、城關派出所所長) (楊永福 戴志斌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