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的發展必須要有前瞻性、科學性兼備的思想理論作指導。這個特點在我國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尤為明顯。中國的發展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本文圍繞著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展開研究,闡述十九屆五中全會后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依然具有的當代價值。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當代價值
引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規劃了今后五年以及更長一段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認識和解決當代中國發展問題的集中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更好地在實際工作中把握現象與本質、形式與內容、原因與結果、偶然與必然、可能與現實、內因與外因、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增強辯證思維、戰略思維能力,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是更具有時代性和適應性的方法論,為當前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當代價值。
1.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基本內容概述
1.1方法論
方法論是關于方法的理論,以多種多樣的方法為對象,探討方法的工具性質、中介特點、傳到功能和運用原則,增強研究者的方法論自覺。
1.2社會科學方法論
社會科學方法論是人們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它以人文社會問題作為對象性基礎,研究社會現象的本質和社會科學研究中的特殊性問題,提升人們的方法論自覺,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選用方法,提高社會科學的研究水平。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使人們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分析社會問題和現象,是解釋預測社會發展變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強調研究的系統性、嚴密性和價值性。
1.3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是基于前人的經驗概括整理后建立起來的,它繼承了人類社會認識史上的一切積極成果,克服了唯心主義和舊唯物主義的歷史局限,根據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加以變革,開啟了科學認識社會的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堅持客觀性、具體性。整體性、發展性和主體性原則,對人類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在實踐中的運用
2.1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應用
大學生思政教育收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影響越來越顯著。十九屆五中全會以來,大學生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踐行者,他們應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展現出青春激昂的風采,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希望。因此,大學生的思政教育發展關乎民族的未來,國家的繁榮富強。國家和社會各界都為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努力著。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是最科學的方法論體系,有利于大學生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全面發展,所以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作為基本教育方法。
當今青年大學生們必須認真對待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的方法論的基本內容,如實踐研究問題的方法和社會矛盾研究問題的方法。首先,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中的實踐的研究問題的方法要求青年學生們必須從實踐的角度看問題,堅決樹立實踐至上的觀念,一切從實際出發,認清當前形勢,不斷對自我實踐進行反饋總結,進而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實踐方式,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再次,青年學生的思政教育過程也是社會矛盾相互作用的過程,因為思政教育課程本身就與大學生的思維方式是兩相對立的一對社會矛盾,只有通過兩者不斷進行相互作用,使得大學生的思維方式與思政教育的思維邏輯方式趨近于一致,從而達成大學生不斷更新提高自己的思政素養水平,達到最佳的思政教育效果。
2.2新時代社會建設的應用
在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一直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十九屆五中全會以來,我國在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依舊堅持正確的歷史觀、發展觀,關于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依然正確的認識和把握我國自身的發展環境的變和不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了全局性、戰略性以及前瞻性的總體判斷: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依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時期,然而機遇和挑戰都具有新的發展變化。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必須依照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來準確判斷和預判當前紛繁錯雜的國內國際現象的本質,認清和把握客觀的國際國內變化的發展規律,科學應變,開拓創新,變危險為機遇,讓中國在國際國內撲朔迷離的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
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中的實踐的研究方法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處理國家事務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習近平總書記在談治國理政中指出:“實踐是基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實踐的研究方法,我們一定要將實踐的觀點貫穿于建設始終。另外,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馬克思主義中社會系統的研究方法應被用作統籌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關鍵方法論指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系統是核心”,中國的改革是秉承著整體系統的思維邏輯進行的,我們必須樹立整體意識,把握全局,堅決維護系統方法論的核心地位。
3.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當代價值
3.1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從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中國第一批領導集體開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再到以習近平為核心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確立,都是在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理論指導下,由各個時代的領導集體結合具有時代特色的世界形勢和中國國情進行不斷更新、完善的。從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一心一意搞政治建設,到改革開放時期專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如今21世紀后,國家對主權、人權以及國計民生傾注了更多的心血,提倡生命至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人與自然社會之間的生態問題進行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提出了五位一體的總布局,使得生態建設逐漸提上日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3.2形成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現如今,中國社會正處于高速發展狀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五位一體總布局中不僅僅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生態建設,還包括社會建設和文化建設。在社會建設和文化建設方面,中國秉承著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自身所提出來的中心觀點習和中心方法,辯證科學的提出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這也從馬克思主義社會方法論和其重要理論的層面端正了社會大眾的價值觀,使得社會建設和文化建設能夠有長足穩定的發展。
(指導老師:李琳)
參考文獻
[1]《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編寫組.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2018年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徐淼.以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建構[D].吉林大學,2013.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羅立潔.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在實踐中的運用研究[J].世紀橋,2018(2):43-44
[5]宋來臻,冷翠玲.社會科學方法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J].才智,2017(23):179-180
作者簡介:汪晨曦(1993-),女,黑龍江鶴崗人,漢族,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遼寧省大連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遼寧大連? ? 116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