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陳雅
(海南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海南 海口 570228)
在2015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15)中,公共教育服務是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從公民的角度,分析城鄉居民在自身特征、社會地位、公民主觀感知和對政府工作三個維度,試圖找出城鄉居民對政府公共教育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并提出完善政府公共教育服務的對策與建議。[1]
將公民對政府公共教育服務滿意程度的影響因為分為三個方面,每個方面有相對應的變量。提出的假設如下:
假設1a:公民的性別對政府公共教育服務滿意度有顯著影響
假設1b:公民的年齡對政府公共教育服務滿意度有顯著影響
假設1c:公民的民族對政府公共教育服務滿意度有顯著影響
假設1d:公民的戶口類型對政府公共教育服務滿意度有顯著影響
假設2a: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影響公民對政府公共教育服務滿意度
假設2b:公民的收入對政府公共教育服務滿意度有顯著影響
假設2c:公民的職業地位越高,對政府公共教育服務滿意度越高
假設3a:公民感知教育機會平等的程度越高,對政府公共教育服務滿意度越高
假設3b:政府工作表現對政府公共教育服務滿意度影響顯著
研究數據來源于中國綜合社會調查2015年的調查數據。CGSS2015針對公共教育、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社會管理、勞動就業、社會保障、低保災害等基本社會服務、公共文化與體育和城鄉基礎設施等九個方面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調查,為本文提供了很好的數據支撐。[2]
1.因變量
因變量為公民對政府公共教育服務的滿意度。選用問卷中“問題B161:綜合考慮各個方面,您對于公共教育服務的總體滿意度”,回答為:不知道、拒絕回答的刪除,保留有效結果0—100。將0—30、31—59、60—79、80—90、91—100分別表示為非常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非常滿意,然后進行賦值:用數字進行賦值,非常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非常滿意,分別對應1、2、3、4、5。
2.自變量
自變量主要從公民的個體特征、公民的社會地位、公民的主觀感知與政府工作三個方面進行選擇。
(1)公民的自身特征。將公民的性別、年齡、民族、戶口類型作為自變量。性別來自“問題A2:您的性別”,將女性、男性分別賦值為0、1。年齡,“將問題A301、A302、A303整合為新變量A3”,將18—29歲、30—39歲、40—49歲、50—59歲、60—69歲、70歲及以上分別賦值為1、2、3、4、5、6。民族來自“問題A4:您的民族”,把無法回答的觀測值刪除,將漢族之外的其他民族整合為少數民族,賦值為0,漢族賦值為1。戶口類型來自“問題A18:您目前的戶口登記狀況”,將農業戶口、非農業戶口分別賦值為0、1。
(2)公民的社會地位。將公民的受教育程度、經濟收入、職業地位作為自變量。公民的受教育程度來自“問題A7a:您目前的最高教育程度(包括目前在讀的)”,將小學及以下、初中及高中相關學歷、大學專科及本科學歷、研究生及以上分別賦值為1、2、3、4。經濟收入來自“問題A8b:您個人去年全年的職業/勞動收入”,將回答為“不知道、不想說”的刪除,將無收入的賦值為1,1—30000元賦值為2,30001—60000元賦值為3,60001—100000元賦值為4,將100000以上的賦值為5。職業地位來自問題“A58:您的工作經歷及狀況”,將從未有過工作賦值為0,將暫時無工作、務農、非農工作整合為有過工作經歷,賦值為1。
(3)公民的感知與政府工作。將公民感知教育機會平等的程度、政府工作表現作為測量指標。公民感知教育機會平等的程度根據“問題B133:您是否同意以下說法—只要孩子夠努力、夠聰明,都能有同樣的升學機會”,將無法回答、無所謂等觀測值刪除,其中:非常不同意賦值為1,不同意賦值為2,同意賦值為3,非常同意賦值為4。政府工作表現來自“問題B153:您對政府在以下工作方面的表現是否滿意—提供優質的基礎教育”,將回答為“無法回答”的刪除,將非常不滿意賦值為1,不滿意賦值為2,一般賦值為3,滿意賦值為4,非常滿意賦值為5。
3.控制變量
由于農村和城鎮居民在收入和工作環境等方面存在差異,選取的控制變量為研究數據中的“樣本類型S1”,樣本類型分為城市和農村,將農村、城市分別賦值為0、1。
根據以上選取的數據,運用Stata15.0軟件進行分析,因變量為政府公共教育服務滿意度,自變量是被訪者的性別、年齡、民族、戶口類型、受教育程度、經濟收入、職業地位、公民感知教育機會平等的程度、政府工作等,利用有序多分類logistics回歸模型進行數據分析,共建立三個模型進行分析,統計結果如表1、表2、表3所示:

表1 整體結果

表2 城市結果

表3 農村結果
表1在于分析7531個總樣本中公民的總體情況;表2在于分析3883個城市樣本中城市居民滿意度的情況;表3在于分析3648個農村樣本中農村居民滿意度的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整體結果中的年齡、戶口類型和政府工作表現三個方面對滿意度有顯著影響,所以假設1b、假設1c、假設3b成立。整體結果回歸模型顯示,年齡對政府公共教育滿意度水平的影響顯著,所以假設1b成立;戶口類型對政府公共服務的影響顯著,所以假設1c成立;回歸分析說明政府工作滿意度與公共教育服務滿意度呈正相關,說明假設3b成立。
表2和表3的意義在于比較城鄉之間居民對政府公共教育服務的滿意度。表2、表3顯示,在城鄉居民中年齡對政府公共教育服務滿意度的影響比較顯著;城市居民的不同的戶口類型、經濟收入、職業地位、對政府公共教育服務滿意度的影響顯著,而農村居民不顯著;農村居民的公民感知教育機會平等的程度方面對政府公共教育服務的滿意度影響顯著,而城市居民不顯著;政府工作表現方面,農村和城市的回歸結果說明政府工作表現與政府公共服務滿意度有顯著影響。
分析出年齡、戶口類型、經濟收入、職業地位、公民感知教育機會平等的程度、政府工作表現等因素對滿意度有顯著影響。可得出結論:
1.公民自身特征中的年齡與戶口類型對滿意度有顯著影響
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性別對于滿意度影響都十分顯著。城市居民戶口類型對滿意度有顯著影響。
2.城市居民社會地位中經濟收入與職業地位對滿意度影響顯著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居民影響顯著,但是農村居民影響不顯著。
3.政府工作表現對公民的滿意度有顯著影響
說明政府的工作做到越好,公民的滿意程度就會越高。
綜合以上分析,對提高政府提高公共教育服務的水平,提出以下的政策建議:
1.塑造服務型政府
政府部門要塑造服務型政府的形象;只有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積極走近人民群眾,切實主動為人民群眾解決問題,從人民群眾的利?益出發,才[3]能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改善基本公共教育的資源
由于教育是一種公共服務資源,每個人都應該有公平的受教育權。[4]因此,教育要實現城鄉教育均等化,讓更多的鄉村兒童接受良好的教育。[5]
3.完善我國公共教育服務體系
政府要加強對鄉村基礎公共教育服務供給的有效監督,只有清楚認識到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差距,政府才能縮小城鄉差距,更好地完善我國公共教育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