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孟平 倪成勵 張 晨 王 恒 嚴 朔 胡宜成
(安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口腔醫(yī)學系,安徽 合肥230601)
牙列缺失多見于高齡人群。2018 年的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也顯示我國無牙頜患者已經超過2100 萬。考慮到經濟問題、自身健康狀況、種植手術風險等問題,目前大部分全口缺牙的患者仍選擇全口義齒作為首選治療方案[1]。牙列缺失的患者因口腔內沒有天然牙,全口義齒的固位全靠基托固位。牙槽嵴低平的患者固位則會更加困難。而牙槽嵴低平是中老年群體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癥狀, 其主要表現(xiàn)為咀嚼和言語功能的降低,如不加以修復對患者的日常活動影響很大[2]。因為低平的牙槽嵴骨質不足,表面的粘膜相對較薄,容易產生義齒固位不良,從而影響義齒正常發(fā)作作用,最終出現(xiàn)壓痛、不能咀嚼等不良癥狀,患者生活質量下降[3-4]。Basic 架聯(lián)合萬向排牙導板制作的全口義齒對于普通牙列缺損患者已被證實咀嚼效能更好, 更好幫助患者恢復口腔的咀嚼功能[5]。本研究兩組均采用傳統(tǒng)的下頜排牙法進行牙齒的排列,收治的81 例牙槽嵴低平的無牙頜患者,對照組采用普通下頜排牙法,實驗組采用以Basic 架萬向排牙導板輔助下頜排牙法完成全口義齒的制作。觀察義齒佩戴3 個月后兩組患者的咀嚼效能及患者主觀對義齒的滿意程度。分析萬向排牙導板對牙槽嵴低平患者的全口義齒的修復效果。
本研究患者選取來安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醫(yī)院口腔科2018 年6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81 例低平牙槽嵴患者, 其中41 例男性,40 例女性。依據修復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40 例)與實驗組(41 例)。其中對照組男19 例,女21 例;年齡50~75 歲。實驗組男21 例,女20 例;年齡51~78 歲。2 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選81 例患者納入標準為:①全口缺牙;②患者下頜牙槽嵴低平;③無顳下頜關節(jié)病史;④無口腔黏膜疾病及唾液腺疾病,口腔健康;⑤上下頜牙合關系協(xié)調;⑥均無殘根、骨尖和瘺管,⑦無嚴重全身疾病,無精神疾病。
隨機將81 例無牙頜患者分為兩組, 臨床操作均采用傳統(tǒng)全口義齒常規(guī)操作步驟:取模-定位-排牙-戴牙進行。全口義齒制作時對照組為采用傳統(tǒng)下頜排牙方法完成; 實驗組則采用Basic 架聯(lián)合萬向排牙導板輔助下頜排牙法完成。按常規(guī)義齒加工方法進行基托修整、牙齦雕刻; 包埋、沖蠟、充填樹脂、熱處理、打磨拋光,完成制作。所有患者臨床操作由同兩位高年資臨床醫(yī)師隨機選擇完成, 義齒制作也由同一加工的兩位技師隨機制作完成。所有患者使用材料相同。
記錄并對比2 組患者臨床治療結束3 個月后患者主觀對全口義齒的滿意程度及測定其咀嚼功能。
1.4.1 全口義齒滿意度比對分析
設計全口義齒滿意度調查表對患者的滿意程度進行評分,該問卷于患者佩戴全口義齒三個月后復診時完成。調查表內容包括設計外觀、發(fā)音功能、咀嚼能力、義齒固位、舒適程度5 項指標。其中每項最高分5 分,最低分1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越滿意。問卷由患者無干擾情況下自行作答。將各項分值相加,計算總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主觀對義齒滿意度越高。
資料分析采用t 檢驗進行分析,若P<0.05 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4.2 咀嚼效能的測定
咀嚼效能的測定采用傳統(tǒng)吸光度法。患者3 個月復診時完成測定。要求患者將5g 炒熟去皮全部放入口腔內,用全口義齒咀嚼30s,記錄其咀嚼的次數。然后將上下頜全口義齒和花生米同時吐入量杯, 囑患者漱口并收集其咀嚼后口腔內花生米碎渣,將其定容至1000mL,取1/3 懸濁液于590nm 波長下進行光度測量。測定患者的咀嚼效率[4]。每位患者重復3 次測定,取平均值并進行記錄。
81 例低平牙槽嵴患者臨床數據收集整理后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分,進行t 檢驗分析,展開患者主觀對全口義齒滿意度及全口義齒咀嚼效能的分析,P<0.05 為差異。
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兩組患者佩戴全口義齒3 個月后,自覺在全口義齒外觀、語言清度上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而在全口義齒穩(wěn)固度、咀嚼能力和口腔舒適度方面實驗組患者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的修復滿意度比較
咀嚼效能的測定實驗表明: 實驗組患者的咀嚼效率和咀嚼次數兩方面均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咀嚼效率和咀嚼次數比較
研究表明全口缺牙患者長期得不到有效修復, 對全身健康有嚴重的損害。患者如為低平牙槽嵴,全口義齒修復難度更大,若未接受有效的治療,則會影響患者后續(xù)義齒使用情況,導致義齒易脫落等問題[6]。
本研究比較傳統(tǒng)下頜排牙法和使用萬向排牙導板結合下頜排牙的全口義齒患者佩戴3 個月后的滿意度評價及咀嚼功能的比較,觀察結果顯示低平牙槽嵴患者采用Basic 架聯(lián)合萬向排牙導板制作的全口義齒修復對于改善患者牙體的穩(wěn)定性, 提高咀嚼功能,提升美觀程度等方面效果良好,患者滿意度高。分析原因在于Basic 架能夠模擬上下頜骨的運動關系及全口義齒在口內的各種運動,與傳統(tǒng)牙合架相比,顳頜關節(jié)的正常運動也能更好的模擬,從而能幫助技師更好的進行“動態(tài)檢查”[5]。排牙效果好。
隨著數字化掃描技術的不斷進步, 口內掃描已經成為獲取無牙頜口內形態(tài)的主要方法之一。自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計算機輔助制造技術(CAD/CAM) 應用于全口義齒制作以來,數字化全口義齒因其就診次數少、操作時間短、適合性好等優(yōu)點受到醫(yī)師和患者的好評[7-8]。按傳統(tǒng)的全口義齒制作流程,患者需就診5次。分別為制取初印模、制取終印模、記錄頜位關系、試牙和義齒初戴。而目前臨床普遍使用的多種全口義齒數字化系統(tǒng)一般僅需2~3 次[9]就可以完成,大大方便了醫(yī)師及患者。迄今已有多個商品化的數字化系統(tǒng)應用于臨床。目前臨床應用的數字化義齒的制作技術存在各種問題例如數字化義齒固位差, 義齒美觀性差,患者不滿意等。萬向排牙導板已被證實無論對于普通全口牙列缺失患者或是牙槽嵴低平患者均有較好效果。本研究已對于萬向排牙導板排牙臨床成功的病人利用三維掃描獲取全口義齒及全口義齒及對應無牙頜牙槽嵴三維數據及關鍵參數。后期我們將考慮建立全口義齒參數化數據庫, 設計個性化全口義齒軟件,建立全口義齒智能自動化匹配設計系統(tǒng),從而高效、精確的取代繁重的臨床與技工室手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