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FAST
新發現201顆脈沖星
近日,國家天文臺研究團隊利用中國天眼FAST望遠鏡在觀測中取得重要進展,正式發布了201顆新脈沖星的發現。作為FAST重大優先觀測項目之一,脈沖星快照巡天項目于2020年初正式開啟觀測。脈沖星是大質量恒星死亡后的殘骸,是研究宇宙極端環境中物理規律的理想實驗室。作為世界上靈敏度最高的射電望遠鏡,FAST配備的19波束L波段接收機,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脈沖星搜尋利器。(據央視新聞5.20訊)日本各地出現恙蟲病
據日本《河北新報》5月17日晚消息,日本宮城縣5月上旬出現了恙蟲病患者。這種病過去只出現在日本北部的日本海一側地區,如今全日本都有。今年已有300~500人發病,數人死亡。日本山形縣衛生研究所稱,被攜帶病原體的恙蟲幼蟲叮咬,經過5~14天的潛伏期后,患者會發熱至38~40度,產生全身倦怠、頭痛等類似感冒癥狀,被叮處附近淋巴結腫大。如果沒及時治療,可能致人死亡。
(據環球網5.19訊)
俄日衛星在太空
“擦肩而過”
俄羅斯衛星網5月19日稱,莫斯科時間19日4時左右,俄羅斯“老人星-V”五號遙感衛星與日本地球觀測衛星ASNARO驚險地擦肩而過,最近時僅相距200米,幸運的是雙方沒有發生碰撞。據介紹,2009年2月10日,一顆美國衛星與一顆俄羅斯報廢衛星在太空相撞并產生超過600塊碎片。這是歷史上首次衛星相撞事故,引起全球對太空軌道安全的擔憂。
(據中新社5.20訊)
3.5億年前地球
為何出現超長“凍災”
中、英、德、美等國古生物學者最新研究發現,種子植物的大規模繁盛是導致3.5億年前地球超長“凍災”的重要原因。這一發現為應對當前和未來的氣候變化提供了重要參考。領導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員陳波介紹,約3.5億年前至2.7億年前的一次變冷,持續時間長、規模大,幾乎讓整個地球從“溫室”變成“冰窖”,被稱為“晚古生代大冰期”。
(據新華社5.20訊)
外交部:對美國嚴重強迫勞動現象深表關切
近期有媒體披露,數百名來自印度的工人被招募到美國新澤西州修建一座大型印度教寺廟,每周被迫工作超過87小時,每小時收入僅1.2美元,遠低于美國和相關州法律規定的最低薪資。5月19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時被問到有何評價?趙立堅表示,這一案件在美國并不是個案特例,根據有關國際工會組織報告,美國存在系統性侵犯勞工權利問題,在主要發達國家中表現也是最差的。趙立堅表示,我們對美國強迫勞動現象深表關切,敦促美國政府切實履行已批準的國際勞工公約。(摘自《北京日報》5.19)
中國首次收到“祝融號”傳回的火星照片
中國國家航天局5月19日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著陸過程兩器分離和著陸后火星車拍攝的影像照片。美媒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局長納爾遜發表聲明,對中國航天局從祝融號接收到首張照片表示“祝賀”,美國與世界期待“祝融號”的發現讓人類更多地了解火星。(據中新社5.20訊)
國有企業以“土地改良”名義盜采黃河故道沙子
近日,網民舉報河南省蘭考縣有國有企業以“土地改良”名義在黃河故道上采土取沙。截至目前,項目已實施89畝,挖沙19萬立方米,政府及國有公司獲利300余萬元。日前,因網民舉報項目暫停,挖掘設備閑置在“白地”(沒有種植作物)上,土地遲遲無法耕種。業內人士表示,在全球沙資源短缺的背景下,黃河故道的“天然沙庫”是國家重要儲備,由國家統籌這一地區耕地和沙土資源的“大保護”已刻不容緩。(據新華社5.20訊)
80后夫妻有房有車 因不想工作乞討
5月13日晚,在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南門小街,一對夫妻跪在地上乞討,聲稱家人得了大病,希望熱心人能給予幫助。夫妻倆告訴清江派出所民警,自己是安徽人,父親生病花了二十多萬元,家庭生活非常困難,不得已才流落街頭乞討。隨后,周加軍與當地居委會聯系,居委會表示,夫妻倆家里有房有車,生活條件在當地還算不錯,但兩人都不愿工作。隨后,清江派出所民警對夫妻二人進行批評教育。
(摘自《現代快報》5.20)
甘肅近50萬人搬出“窮窩”
5月19日,甘肅省副省長程曉波表示,該省11.4萬戶49.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完成易地搬遷并提前1年入住,安置區基礎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基本完成。截至2020年底,搬遷家庭實現產業政策全覆蓋,超百分之九十的搬遷家庭至少有1人實現就業。程曉波說,甘肅實現了搬遷民眾從窮窩窮業到安居樂業的轉變。(據中新社5.19訊)
中國大地原點在哪里
中國大地原點是國家坐標系(1980西安坐標系)的基準點,在中國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該原點位于陜西省涇陽縣永樂鎮石際寺村,建立于1978年12月,由主體建筑、中心標志、測量儀器臺和投影亭等組成,原點中心位于主體建筑地下室花崗巖坐標頂面,以鑲嵌的球形瑪瑙為標志。
(據環球網5.20訊)
為了喂鳥,他們在湖邊種了300畝地農作物
譚羚迪是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一位項目負責人,2020年5月,他們和北京野鴨湖保護區合作,在湖周邊包下300畝地,種上了玉米和高粱等作物。野鴨湖和周邊的官廳水庫區域是北京最重要的灰鶴越冬地。大家希望這片地能成為它們的“食堂”。這次種地喂鳥,也得到了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的支持。譚羚迪希望,通過這個項目,能傳播“兼容性保護”的思路——在有大量人類活動,甚至是人類活動造就的棲息地中開展動物保護工作。(摘自《新京報》5.20)
中國救援印尼
失事潛艇新進展
由兩艘中國海軍艦船以及中科院深海所“探索二號”科考船組成的中國艦艇編隊,已于5月初相繼抵達印尼相關海域,協助救援印尼失事潛艇。截至5月18日,“探索二號”船搭載的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先后完成了13個潛次的勘測任務,全面地掌握了“南伽拉”號失事潛艇水下的情況,通過潛載測深側掃設備獲得了失事潛艇主要殘骸部件精確的形態及位置信息,同時新發現一處前期未被探明的散落的疑似潛艇艏翼和多處中小尺寸的潛艇部件。救援取得階段性成果。
(摘自《新民晚報》5.20)
上海老板被大媽
騙10年損失700萬元
最近,上海一名老板伍先生向楊浦警方報警稱,2010年,他自己建了一個股票交流QQ群,有一天一位名叫歐陽曦敏的人主動加了進來,她自稱是某知名地產公司老總王九(化名)的老婆,并把王九的微信推給伍先生。沒過多久,伍先生把200萬元資金通過銀行轉賬轉給王九,購買“萬通地產”的原始股票。2017年,伍先生又轉了500萬元,購買歐陽曦敏公司的原始股票。2021年1月,伍先生發現自己的微信已經被王九和歐陽曦敏刪掉了。直到此時,伍先生才意識到被騙。目前,犯罪嫌疑人被抓獲。? ? (據中新社5.20訊)
全國共有不可移動
革命文物3.6萬多處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5月19日介紹,全國共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6萬多處,國有館藏革命文物超過100萬件套。2019年,全國紅色旅游接待人數超過14億人次,紅色旅游的收入超過4000億元。不少革命舊址成為百姓出游的重要選項和網紅的打卡地。
(據中新社5.20訊)
一南京小伙子的
名字“上天”了
2021年5月14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工作組公布了數百顆小行星命名,中國業余天文臺“星明天文臺”喜獲4顆小行星命名,其中有兩顆是南京小伙徐智堅發現的,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有一顆小行星用了他的名字來命名。5月18日,在紫金山天文臺攻讀碩士學位的徐智堅,在超新星搜索等方面有很多建樹,其發現的運行模式在全世界都是獨樹一幟。
(據新華社5.20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