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聯,謝中建
(金隆銅業有限公司,安徽 銅陵 244021)
有色銅冶煉冶煉行業具有冶金、化工行業特征,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涉及?;贰⑽kU廢物、重金屬和砷,屬高環境風險行業[1]。近年來,隨著國家環境政策的日趨嚴格、公眾環境維權意識的提高、企業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有效防控環境風險、打造環境友好型企業,已經成為擺在企業面前的當務之急。
金隆公司借力信息、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在環保領域應用,形成智慧環保監管[2],給環保工作的監督與管理提供強有力支撐。智慧環保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當今公眾日益增長的環保要求,借助大數據、云平臺,以信息手段為載體,在一定區域與層面上,為用戶提供環保狀態、信息存儲、環境檢測、環保設施運行狀態、環境績效評估及預測等,從而實現有效控制污染物及污染物排放,為環境管理目標或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
環保是企業的生命線已成為企業的共識,但實際過程中如何真正實現環保與發展的協調統一,環境預警系統[3]一定程度上能充當抓手之一。環保在線數據與生產控制與操作數據互動,生產操作與環保管理不再是相互分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金隆公司于2016年建立環境預警系統,主要包括:構建了環境監測與感知網絡對污染源進行動態監控,監控的對象包括煙氣、水質等。在此基礎上通過對監控數據的分析計算,為企業各個環保管控部門提供信息共享;針對應急或特殊突發事件狀態下的非正常狀況,能夠對環保事件進行預警,提升企業對可在發生的環境應急事故進行有效及時處置,最大限度地減少負面影響。
環境預警系統的設計遵循了如下幾個原則。
(1)系統性與適用性:利用企業內部已有網絡基礎設施、應用系統、平臺數據。系統設計既從方便操作、方便更新、方便管理出發,又具備較好的用戶體驗,滿足不同層次與不同功能的需求。
(2)先進性與可靠性:系統設計,按照立足現有、適當前瞻的原則,設計定位具有一定先進性,并適合未來發展??煽啃詣t重點要求系統信息傳輸中數據不丟失,當子系統或子環節出現故障時,不出現全系統的停用或崩潰。
(3)開放性與安全性:應用系統按照國際相關標準,可多系統銜接、多平臺操作、多環境運行。安全性:采用一攬子整體案例方案,重點考慮網絡安全、服務器安全、用戶安全、應用程序案例、數據安全等。
(4) 可擴充性與可恢復性:系統擴展包括數據、業務、服務等多層面,在實現系統平滑升級和擴充的同時,眷顧考系統今后能方便擴充。
環境預警系統的框架設計見圖1。該系統在遵循環境標準規范體系和環境信息安全體系標準下,包括智能感知層、網絡及軟硬件平臺支撐層和智能應用層三個大的層級。

圖1 預警系統框架
系統基礎支撐平臺對系統公共服務和通用業務服務(如權限管理、用戶管理、日志管理等)進行歸納和封裝,主要為環保信息化系統解決資源共享、信息交換、業務訪問、業務集成、安全可信、可管理等共性和關鍵的問題。
應用支撐平臺具備且不限于以下功能:同一用戶及權限管理、單點登錄、日志管理、第三方應用集成、信息建模、流程設計、界面設計等。系統基礎支撐平臺是一個分布式實時數據接入和管理平臺,提供了分布式環境下的實時數據高效接入、轉發、訪問、存檔以及查詢功能。系統用戶登錄界面如圖2。

圖2 系統登錄界面
3.1.1 監控污染源類型
根據排污許可管理、污染物排放、環境監測規范、清潔生產、重點行業環境監管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有色銅冶煉行業污染源監控類型主要包括排放煙道氣、廠界環境空氣、排水、環保設施、事故應急設施等。每個污染源管理包括排放口管理、治理設施管理、數采儀管理、SIM卡管理等。
根據銅冶煉行業工藝狀況、污染因子、廠區位置環境敏感性、地方生態環境部門監管要求等,各監控類型監控點位、監控內容如表1。

表1 監控污染源類型
監控執行的標準為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對于位置處于環境敏感區域的企業,必要時可制定更為嚴苛的企業內部排放標準作為預警參數。
3.1.2 監控分析系統
監控分析系統可分為煙道氣監管系統、廠界環境空氣監管系統、排水監管[4]系統、環保設施監管系統、事故應急設施監管系統、排水監管系統、站房環境監管系統,有關監管系統功能內容見表2。

表2 監管系統功能內容
數據傳輸與存儲層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數據庫及操作系統。數據庫與操作系統,均采用標準版,開放許可方式。
(2)系統基礎支撐平臺。企業環境監測數據中心標準建設;用戶及權限管理、登錄管理、日志管理、第三方應用集成、流程設計、界面設計、監測配置管理、污染源配置管理等;實現數據中心數據管理應用的建立、初步數據的采集整理入庫等;建設基于企業用戶管理的即時消息平臺;企業內部環境質量數據應用門戶。
環境預警系統的功能,主要體現在自動監測功能、數據查詢分析功能、數據發布功能、站房環境監測功能等。
(1)環境自動監測管理平臺。主要包括廠界環境大氣、煙道氣、廢水排放口、重要環保崗位控制參數、事故應急設施等自動采樣與監測。
(2) 數據查詢與分析系統。監測數據智能查詢、統計分析、報表輸出和數據導出等應用的開發,實現數據的總體分析、同比分析、趨勢分析、多站點同比分析、綜合分析等功能。
(3)數據發布系統。包括監測管理數據空間展示、監測管理數據發布、大屏監測管理信息發布、監測管理數據、短信推送、移動數據發布等。
(4)站房環境監控統計。對監測站房實施有效監控,能夠及時、有效完整的掌握各個環境監測站房的運行情況,實時將站房各種環境數據傳遞到后臺管理系統中,提供有效防控決策使用。具體輸出功能見表3。

表3 系統輸出功能
在線分析設備,特別是紫外熒光法二氧化硫氣體檢測儀,其測量精度與運行的穩定性,事關環境預警系統能否發揮預警功能的關鍵。因此分析儀器的校準和保養十分重要。
3.4.1 校準
校準前或零/跨檢查前,必須滿足一些條件。首先,儀器必須至少預熱 30 min并穩定。第二,校準或零/跨檢查時范圍必須與正常監控過程相同。第三,儀器的所有操作調節必須在校準前完成。第四,氣體流量系統的所有零件,如試樣線路和顆粒過濾器等在正常監控過程中使用的,校準時也必須使用。最后,建議在儀器校準前,校準正常監控過程中使用的記錄裝置和輸出裝置,在校準或零/跨檢查時使用。建議每周校準一次。
零氣:校準和檢查儀器時需要供應不含 SO2的空氣。
校準氣體:校準氣體系統能夠提供精確的 SO2校準氣體,氣體可達滿刻度的0%~ 80%。校準系統必須能夠為儀器至少 0.8 LPM 的流量率,儀器的標準流量(較高流速的儀器要求最小校準系統流速較高)。所有校準氣體必須符合當地或工作標準。
零/跨檢查:零/跨檢查程序可在任何時候進行,快速檢查儀器的精確度。通常,零位和跨度需要每天檢查。因為儀器的擔任需要經驗,檢查頻率可以相應調整。
跨度檢查中使用的跨度氣體濃度必須在全刻度范圍 70%~90%之間。零位和跨度浮動必須在調節前測量和記錄。
所有氣體都必須在大氣壓力下提供給儀器,完成這項工作必須采用大氣旁路管。
如果使用了過濾器,所有氣體都必須通過過濾器進入儀器。
3.4.2 預防性保養
為確保正常操作而對儀器進行定期保養的程序。由于不同儀器的使用情況和環境條件的差異很大,因此,應經常性地檢查部件,確定合適的保養周期計劃。
(1)設備損壞:如果有靜電(即使很少),一些內部組件也可能被損壞。因此,在處理任何內部組件時,須配帶正確接地防靜電腕帶。
(2)清潔外箱體:用濕布小心地清潔外箱體,注意不要損壞外箱體上面的標簽。清潔外箱體時,不得使用溶劑或其他清潔產品。
(3)外觀檢查與清潔:應當適時對儀器進行檢查,看是否有明顯的可見缺陷,如連接器松動、接頭松動、管線出現裂紋或堵塞、灰塵或污垢聚集過多等。灰塵和污垢在儀器中聚集時會產生過熱現象或使零部件失效。零部件上污垢會阻礙有效散熱,可能會導電。清潔儀器內部最好方法是:先用真空吸塵器仔細打掃所有可接近的區域,然后用低壓壓縮氣將剩余污垢吹干凈,用軟漆刷或布將堅硬的污垢清除。
(4)清潔反光鏡:位于光具座上的反光鏡不跟樣品氣體接觸,不需要清潔。不要試圖清潔光具座上的反光鏡。這些反光鏡不跟樣品氣體接觸,不需要清潔。否則,清潔時可能損壞反光鏡。
環境預警系統維護管理分為企業自行維護與委托第三方維護。企業自行維護包括生產崗位與設備崗位人員的日常點檢;第三方維護通常是委托設備制造單位,保證在線監測設備完好及正常工作;監測設備的比對與校驗委托第四方,保證檢測數據準確,誤差符合標準要求。
環境預警系統使企業的環保工作系統抓、抓系統,進一步強化企業內部生產管理、設備操作、人員管理與環境保護的關聯,為企業、環保部門、社會在信息溝通上架設了橋梁。
盡管閃速熔爐是目前國際冶煉行業清潔的生產工藝,但無論是雙閃工藝、還是單閃+PS轉爐工藝,熔爐主廠房內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含硫煙氣低空彌散現象。金隆公司采取將熔煉主廠房整體封閉、環境集煙及局部集煙,最大程度地捕集低空彌散煙氣體。
銅-酸系統生產操作崗位,可根據氣象狀況(風向、風速、氣壓)、政府環境空氣子站、企業自建的廠界環境空氣SO2自動監測站點等,不僅能夠全天候、全時段、多方位監測廠界環境空氣、政府環境空氣監測子站的SO2濃度值,而且還對動態地調整生產負荷(投料量等)、強化冶煉與制酸系統的平衡與協調。監測數據通過DCS、手機App與生產操作參數同步顯示,作為指導生產崗位、調控、操作、管理的主要依據。
環境預警系統借助生產系統、環保系統的硬軟件,通過環境風險源(點)監測、感知、傳輸、控制、報警等手段,從而實現環境數據的無縫融合、信息的綜合分析,提高重特大環境事故的應對與處置能力。
分級報警與控制:當環保指標,特別是污染物排放指標達預警值時,系統以短信形式發送給相關人員,生產與環保崗位操作者能在第一時間,采取相應的措施,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和消除環境風險。
趨勢管理:環境預警系統在具備報警功能的同時,還能提供數據曲線變化趨勢分析與管理,為現場操作者、管理者下階段的操作與管理,提供依據與遵循。
環境投訴是公民的權利與義務,針對廠區周圍居民煙氣污染環境投訴,我們依靠環境預警系統,通過污染源監測報表日報、周報、月報、季報、年報,統計分析中的同比分析、趨勢分析、綜合分析等,可查詢、溯源企業過去、現在的生產狀態與環保數據,既定性又定量的數據支撐,可“有理、有節、有據”應對投訴,化被動為主動,既維護居民的環境權益,又能自證企業自身的清白。
企業的環保工作是系統工程,不僅涉及企業內部的相關部門,也涉及政府環保部門。企業要想提升環保管理水平,不能停留信息“孤島”,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環境預警系統猶如“千里眼”與“順風耳”。
一是企業內部信息共享:預警系統利用傳感器及網絡,可隨時隨地感知、測量、捕獲和傳遞信息的設備、系統和流程,將生產操作、管理、污染預防與控制有機地鏈接在一起,企業內部生產與環保的信息共享,企業的環保真正是全過程、全天候、全員。
二企業與政府外部信息共享:企業會關注與自身相關的政府環保部門的相關信息,如環境空氣子站測得的環境空氣質量。
三是能夠讓社區和公眾更多更好地知曉企業的環境信息,尊重公眾的環境知情權與參與權,實現企業與社區的環境友好。
環保預警系統可更好實現人機組合、時間與空間的無縫對接,能在一定程度上實行全過程、全天候、全方位地實施監控,提升管理手段與效率。環保監督與管理手段,由定性化到定量化、由事后的補救與搶險變成事前預防與調控。
預警系統信息與數據的分級、分層推行,可將環保壓力傳遞、關口前移,形成人人有責,層層擔責。環保工作不再是環保部門的孤軍奮戰,不再是“一個人在戰斗”,是千軍萬馬協同作戰。
環境預警系統是信息、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在企業環保領域的新應用,能推動環保與生產兩手抓,促進環保監管協同化、精細化,是生產操作與環保一體化一體化的橋梁。
預警系統能將污染源、在線設施、應急設施及相關崗位全過程、定量化、可視化呈現,能追溯索源、可趨勢預測,極大地創新與提升環保管理水平,是新形勢下進一步搞好企業環保工作的利器。
預警系統能將政府執法監管與企業自身環境要求相統一,既是企業模范遵守國家環保法律法規,也是企業自證清白和環境自信,更有利于防范與化解環境風險。
隨著政府對企業環保要求的提高,企業自身環保監管要求的提高,環境預警系統企業版要同步動態升級提高,預警系統前端的監測設備儀器的日常檢驗校準、動態維護顯得特別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