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曼乙
(江西銅業集團有限公司 德興銅礦,江西 德興 334224)
電力系統是由發電、輸電、變電、配電和用電等環節組成的電能生產與消費的系統[1]。系統工作時,由于雷擊以及設備制造、運行維護等方面的因素,會出現故障及不正常工作狀態。繼電保護讓被保護的用電設備能夠快速脫離電網,在不正常工作狀態時,發出報警信號,以便電力工作人員及時進行維護和處理,保障正常用電[2]。
德興銅礦動力廠承擔著全礦生產供電任務。所轄35kV以上變電站14座,其中大山220kV變電站是供電等級最高,負荷最重要的變電站,承擔全礦70%以上的供電負荷。
2020年5月5日06:33分左右大山變電站監控后臺事故報警,如圖2所示:顯示211進線開關、231母聯開關跳閘、321開關富家塢一線跳閘。與此同時下山變電站323大下一線避雷器及穿墻套管雷擊燒毀。07:30分左右,調取了后臺及保護裝置記錄,有以下幾點發現。

圖2 大山A套保護復合電壓閉鎖方向過流部分邏輯框圖
發現一:大山1#主變A套保護動作,將211及231開關跳閘,動作的保護為高復流Ⅰ段,Ⅰ時限、II時限動作,瞬間高壓側的二次電流為5.217A,高壓側產生的二次零序電壓為0.023V,已滿足保護動作的條件。

圖1 大山變電站部分一次主接線圖
發現二:中壓側二次電流大約為5.73A,中壓側產生的二次零序電壓為22.7V左右。已達到中壓側復壓過流Ⅰ段動作條件,但是保護未出口跳閘,301開關未動作。
發現三:幾乎同時大山323線路下山站內穿墻套管和避雷器炸裂,經檢查發現該保護裝置速斷值為12.5A,動作時間為0.1s,保護裝置已啟動保護,但是大山323開關沒有跳閘。
首先,過流保護出口跳閘由低電壓、負序電壓元件動作,方向判別滿足條件,過流元件動作等進行邏輯判斷,在電壓硬壓板未投時,此時邏輯電路為由過流保護與其他側復合電壓過流條件主導,如圖2所示。
其次,高壓側復壓過流是由1側(本體側)、2側(母聯側)疊加而成,即根據兩側電流矢量和來判斷是否過流[3]。根據波形,高壓1側與高壓2側電流合成后如圖3所示。

圖3 保護啟動前波形分析圖
可以看到,保護啟動前,電流已經為4.861A,處于定值4.9A附近區間,此時保護裝置啟動。隨后,電流在中間部分有所減小,但隨后增大。
因為中間階段的電流減小低于定值,導致延時重新計時。在899ms時開始重新計時,最終經中壓側開放,經延時定值2200ms復壓保護1時限跳閘(3094ms),跳橋開關。故障未切除,高壓側電流仍大于定值,中壓側電壓依舊不正常,保護仍經中壓側開放,再經延時300ms即定值2500ms復壓2時限跳高壓側開關,故障切除,如圖4所示。

圖4 故障發展的中間階段保護波形分析圖
細化分析中壓側三相電壓,調取中壓側三相電壓保護波形圖,發現波形跳閘前后中壓側電壓三相偏差依然很大,中壓側間隔存在缺陷,需要逐級進行排查。因故障時間段為雷雨天氣,經初步判斷可能因素為下級變電站35kV線路引雷電流不暢,如圖5、圖6所示。

圖5 故障經高壓側切除前中壓側保護波形分析圖

圖6 跳閘前中壓側三相電壓波形圖
分析越級跳閘影響因素。
在繼電保護跳閘出口邏輯判斷中,硬壓板、軟壓板、控制字三者為與的關系,即三者全部滿足才能實現開放[4],此故障中,分析硬壓板未投入是其中一個影響因素。
大下323線路雖為熱備用狀態,但其下端頭帶電,避雷器及穿墻套管雷擊燒毀后大山220kV變電站側323斷路器應出口跳閘,斷路器當時投速斷、過流II段保護,速斷保護不能保護線路全長,雷擊燒毀線路屬于線路末端,故速斷保護未出口;而過流II段保護雖能保護線路全長,但因定值設置問題,未能達到出口條件,故大山323斷路器未跳閘。
中壓側電流雖然已經達到定值,但是沒有達到延時定值1600ms。中壓側B相電流超過定值時間在3000ms左右,而高壓側開關在3400ms左右已經完成跳閘,不再滿足中壓側跳閘條件,如圖7、圖8所示。

圖7 跳閘后中壓側三相電壓波形圖

圖8 跳閘后高壓側三相電壓波形圖
經過仔細檢查,在大山主變,220kV GIS室及220kV線路無明顯缺陷的情況下,試送大山1號主變211開關,主變未合上,1#主變差動保護啟動,經分析,為保護定值設置問題導致試送過程未躲過勵磁涌流,對主變定值設置后,9:04分,1#主變試送成功。
經過此次故障,總結電力系統繼電保護日常巡檢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做相關優化。
(1)繼電保護定值在改造和更新后,要及時進行各級的梳理,對相關線路及斷路器進行放射性的考量;
(2)注意在保護定值設置的過程中,與終端用戶采礦場、精尾廠的時限、電流值配合,避免發生越級跳閘的情況;
(3)定值要考量終端用戶的負荷情況,將大容量設備啟動的負荷突增納入考量范圍[5];
(4)梳理礦山供電系統的防雷網絡,對引雷線路進行檢查、搖測,確保接地電阻符合引雷要求;
(5)設置避雷針時要注意不與變電站主引雷網絡連接,滿足不發生反擊的要求[6]。
隨著電力系統的不斷發展,繼電保護技術愈來愈成為礦山電網發展的焦點,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到預防性檢修、試驗和繼電保護裝置的全覆蓋應用,二次系統的硬件技術和軟件的雙提升,讓礦山供電系統越來越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