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強
(中建材(合肥)粉體科技裝備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51)
生料輥壓機在熟料制備獲得了非常廣泛的應用,促進了生產工作水平的不斷提高。輥壓機作為生料終粉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否正常運行對于整個系統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但是在當前終粉磨系統實際的運行過程中,會受到多種不利因素的影響,進而導致其出現各種不同程度的故障,這就會對其正常運行造成不小的阻礙。為了確保生料輥壓機的終粉磨系統始終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就要結合其工作特點,對其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故障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改造優化措施,進而促進終粉磨系統運行質量的不斷提高,為生料輥壓機的正常運行提供可靠保障,從而為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本文結合某公司生產能力為270t/h 的Φ1800mm×1400mm 生料輥壓機終粉磨系統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定的優化改進措施,進而為終粉磨系統的高效穩定運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隨著生產量的不斷增加,終粉磨系統中的入V 型選粉機的短皮帶出現了頻繁跑偏的問題,不僅會影響系統的正常生產運行,還會導致嚴重漏料的發生,這就需要采取相應的止料處理措施,進而會造成系統能耗升高,人工成本升高。通過對終粉磨系統進行檢查發現,主要是由于運輸量大和落料不均勻而引起的。皮帶跑偏改造優化措施:原入V 型選粉機所配套的短皮帶型號為TD75,規格為B800×6700mm,其最大輸送量為300t/h。為了提高皮帶的輸送能力,選用了型號為B1000×6700mm 的槽形皮帶,并且采用變頻電動機替換原來額定功率為7.5kW 的定頻電動機,進而有助于提高臺效率和節省電能。
在終粉磨系統的運行過程中還出現了回粉斜槽堵塞的問題,通過對回粉斜槽風機和透氣層進行系統全面的檢查,并沒有發現異常情況,然后又對整個系統進行檢查發現,由于原料中增加了一定量的石灰石粉導致輥壓機的研磨能力降低,這就會導致回粉量增加,進而加劇了回粉斜槽的堵塞概率。
改造優化措施:在滿足選粉機正常工作所需風量的前提下,通過在選粉機錐部回粉的下料位置處增設一個向上傾斜的冷風閥(如圖1 所示),進而能夠對回粉進行系統全面的二次選粉,在提高選粉效率的同時,還有助于降低整個循環系統的工作負荷,其中冷風閥向上傾斜設計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回粉多而發生溢灰。增加了冷風閥之后,選粉機的選粉效率由81%提高到96%,而循環負荷則由438%降低到244%。

圖1 動態選粉機回粉下料處的冷風閥圖
在輥壓機的運行過程中,選粉機的工作電流突然由209A 降低到190A,并且輥壓機的臺產量也降低了30t/h。通過對終粉磨系統進行系統全面的檢查發現,在入V 型選粉機溜子的左側位置處存在一定量的試塊,進而造成了堵塞,將其徹底清除后,輥壓機產量隨之恢復正常的。
改造優化措施:在原先配套的入V 型選粉機溜子內設置有臺階的斜溜子,該種類型的溜子難以將物料完全打散,進而會引起堵塞的發生。因此,通過采用內部帶打散橫梁的垂直溜子替換原先的斜溜子,并且在原先尺寸的基礎上,在長寬方向上各增加150mm,其具體的結構形式如圖2 所示。選粉機改進后工作過程中的循環負荷由244%降低至200%,有助于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

圖2 入V 型選粉機的垂直溜子圖
本文中所論述的輥壓機裝機功率為2×1400kW,工作過程中的額定電流為103A,定輥電流則介于70~80A 的范圍內,動輥電流相對較小,僅為65~75A 范圍內,實際運行過程中做功較少。通過對系統的工作情況進行長時間的觀察發現,輥壓機下料點與定輥之間的距離過短。
改造優化措施:該輥壓機大修時,將稱重倉的下料溜子拉直,并且還在東側位置處去除了約0.8m 的長度,進而為系統的正常運行提供了一個均勻的倉壓和中心下料位置。輥壓機原先配備的喂料氣動閥為單面形式,具有結構簡單和易于維修的特點,但是會影響喂料的精準度,容易引起落料點位置偏斜的發生。因此,針對上述問題,將單面替換為雙向喂料,其結構形式如圖3 所示,并將其長度增加180mm,進而為中心下料提供了第二道保障。經過改造優化后,靜和動輥子的工作電流均位于70~80A 的范圍內,進而確保了系統的高效穩定運行。

圖3 輥壓機雙向喂料閥圖
生料輥壓機在工作過程中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糾偏問題,通過檢查發現主要是由物料發生離析而引起的。針對該問題,分別進行了抽棒閥改變下料量和回粉下料管中增設打散裝置改變物料的粒度分配,但是所得到的效果并不理想。
改造優化措施:為了確保回粉能夠與入輥壓機穩流倉物料進行充分的混合,將穩流倉的高度提高500mm,具體的結構形式如圖4 所示。改造優化后回粉能夠與入輥壓機穩流倉的物料一同進入到下部位置處的圓柱形下料溜子內部,借助設置在下料溜子內部的打散緩沖裝置對進入的物料進行充分的打散處理,如圖5 所示。

圖4 回粉斜槽入穩流倉圖

圖5 打散緩沖裝置圖
改造優化前后生料輥壓機和斗式提升機運行過程中的電流曲線變化如圖6 所示,圖中紅色曲線代表入輥壓機的電流,黃色曲線代表出輥壓機的電流,藍色和綠色分別代表輥壓機的動和定輥電流。由圖中的曲線變化情況能夠看出,改造優化前輥壓機的物料存在較大的離析情況,輥壓效果非常差,并且系統的運行狀態也不穩定,出料的波動非常大;改造優化后輥壓機的物料離析情況得到了明顯改善,獲得了較好的輥壓效果,整個出料過程比較穩定,系統運行平穩。

圖6 改造優化前后出入輥壓機斗式提升機及輥子電流曲線圖
(1)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出現了臺時產量變化大和操作控制參數不統一的問題,這就會對生料質量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因此,為了改善這種異常的運行狀態,在開磨的過程中,要盡快將穩流倉內的細料排空,并且還要做到統一石灰石倉倉位,確保輥壓機穩流倉能夠處于低倉位的運行狀態,進而為生料系統的穩定運行建立良好的基礎,相應的輥壓質量也能得到提升。
(2)根據生料輥壓機的運行情況,設定合理的檢修周期,對V 型選粉機內部導流板的運行情況進行檢查,及時對導流板進行加固處理或者更換破損的導流板,進而為系統的穩定運行建立良好的基礎。
(3)停磨后需要安排專業的檢修人員對V 型選粉機、出入料溜子以及承重倉等進行系統全面的檢查,并將其內部的雜物進行徹底的清理,確保系統的運行通暢。
(4)輥壓機停止運行后,還需要對V 型選粉機的冷風閥、動態選粉機的冷風閥以及入磨冷風閥的密封情況進行系統全面的檢查,一旦發現滲漏位置需要及時進行封堵,盡可能減少系統的漏風情況,降低系統的運行能耗。
在輥壓機的運行過程中,需要結合生料均化庫倉位進行生產安排,盡可能做到避峰就谷,確保輥壓機在低電價的時間段內運行,進而降低運行成本,為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料輥壓機改造優化前后的臺時產量、耗電量以及產品細度的數據如下表所示。由表中的數據能夠看出,改造優化后孔徑為0.08mm 篩的篩余由原先的15.5%逐漸降低至12.4%,孔徑為0.2mm 篩的篩余由原先的0.9%降低到0.5%;而耗電量則由17.49kWh/t 降低至16.72kWh/t;臺時產量則提高了約40t/h。

表1 改造優化前后各年度臺時產量、電耗、產品細度對比分析表
總而言之,終粉磨系統作為生料輥壓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運行質量對后者整體的生產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通過對終粉磨系統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并結合其實際的運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升級改造優化,進而促進生料輥壓機運行水平的不斷提高,從而為企業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