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騰
(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2600)
隨著軌道交通的發展,地鐵以其高效便捷、運量大和低污染的特點成為城市交通體系現代化的標志,作為一個城市最大的基礎設施建設之一,但是大多數情況下,車站方案往往受制于配線形式、道路交通、管線、房屋拆遷、征地及施工工期等外界環境的影響,而導致工程規模過大,從而增加投資。通過多方案比選,優選合適的最佳方案[1]。
6號線一期工程沿湘江路—漢風路—云臺路—新元大道—下穿京滬高鐵—接入徐州東站。線路全長22.89km,共設站16座,其中換乘站6座。黃山路站位于徐州市銅山區,為6號線一期工程第一座車站,車站位于湘江路與圭山路交叉口處。沿湘江路呈東西向布置,為地下兩層島式車站。車站小里程端設置雙停車折返線,中心里程為右CK15+259.910,總長479.6m,標準段寬20.7m,標準段總高為13.41m,計算站臺長度118m,站臺寬12m,總建筑面積25040m2,采用明挖+局部蓋挖法施工,黃銅區間均采用盾構法施工,小里程端預留遠期盾構條件。車站設置牽引混合變電所、信號集中設備室和其他設備、管理用房。車站附屬設置3個出入口、3組風亭、一部無障礙電梯、4個安全出口、1組冷卻塔、1組室外機和1座化糞池。見圖1
黃山路站站址西北象限為嘉慧園小區沿街商鋪,東北象限為桃園別墅沿街商鋪與銅山中醫院,南側依次為403軍用鐵路、玉泉河、玉泉河橋、玉泉河一號橋以及楓園小區。湘江路道路紅線均為58m寬,雙向8車道+4非機動車道+2人行道。圭山路道路紅線為30m寬,雙向4車道+2人行道。根據現場踏勘,站位周邊道路車流量較大。站址周圍500米半徑內規劃主要為居住、零售商業、行政辦公、醫療、河流、鐵路用地、防護綠地為主,站址周邊均已實現規劃。見圖2

圖2 站址環境示意圖
1)銅山中醫院地下室距離道路紅線僅為6m,地下室圍護樁外擴1m,不具備設置附屬條件,因此車站東北象限的出入與風亭需侵入人行步道3.5m。詳見圖2.2.1-10
2)嘉慧園小區以及桃園別墅沿街商鋪距離道路紅線僅有5m,,均不具備設置附屬條件,車站西南象限附屬需拆遷沿街商鋪,車站附屬與拆遷地塊進行一體化設計。

圖4 小區與道路關系

圖5 別墅與道路關系
3)根據已知軍用鐵路條件,目前鐵路用地范圍為鐵軌兩側15m;依據《鐵路安全管理條例》第27條,城市道路普速鐵路兩側分別為8m的保護區;玉泉河河面寬25m,河道北側緊鄰鐵路均設置綠化帶,寬度為18m且在鐵路用地范圍內。車站東南象限預留1號出入口考慮下穿軍用鐵路臨近玉泉河設置,需要考慮拆遷鐵路值班室,以及避讓玉泉河橋和玉泉河一號橋橋樁。
4)根據基礎資料目前湘江路北側建筑物距離道路紅線較,因此道路北側安全口只能設置于道路紅線內。
2.1.1 配線方案一:站后折返
方案介紹:黃山路站采用站后折返,兼做近遠期小交路折返站,彭祖路站僅設單渡線;
優點:具備夜間停車功能,方便早高峰加車,二期貫通可兼做小交路折返站。
缺點:車站規模大,近期投資增加。

圖6 配線方案一示意圖
2.1.2 配線方案二:站前折返
方案介紹:黃山路站采用站前交叉渡線折返,小交路折返站調整至彭祖路設;
優點:車站規模小,一期節省投資。
缺點:不具備夜間停車功能和小交路折返條件二期在彭祖路站設小交路折返,投資增加。

圖7 配線方案二示意圖
根據黃山路站配線研究,以及車站所處路段周邊環境特點,從拆遷研究、涉鐵影響、近遠期投資等幾方面考慮,本站設計以下三種方案:
2.2.1 方案一(站后雙停車線)
黃山路站位于湘江路與圭山路交叉口,沿湘江路東西設置,為地下兩層島式車站,站后設雙停車線,其中配線上方富裕空間業態為工區用房。車站長479m,車站設置2個出入口、1個預留口以及3組風亭組。其中2號出入口與2號風亭、3號出入口與3號風亭組位于湘江路北側,同時3號口與2號風亭組需拆遷嘉慧園小區沿街商鋪;1號風亭組位于湘江路南側保護綠地內。
優點:減小鐵路影響
缺點:需進行拆遷賠償,拆遷嘉慧園沿街商鋪與大門;需協調道路部門,2號風亭及2號出入口、疏散口占用人行道寬度3m;需協調中醫院,施工期間臨時占用醫院用地。
拆遷分析:需拆遷嘉慧園小區2棟(4F)、1棟(3F)沿街商鋪以及1棟門衛(2層)合計約3860平。

圖8 方案一總圖
2.2.2 方案二(站后雙停車線)
黃山路站位于湘江路與圭山路交叉口,沿湘江路東西設置,為地下兩層島式車站,站后設雙停車線,其中配線上方富裕空間業態為工區用房。車站長479m,車站設置3個出入口以及3組風亭組。其中2號出入口、3號出入口與3號風亭組位于湘江路北側;1號出入口、1號風亭組以及2號風亭組位于湘江路北側,其中1號出入口與2號風亭組下穿軍用鐵路,臨近玉泉河設置。
優點:規避湘江路北側拆遷;車站對玉泉河南側客流吸引能力增強;
缺點:需協調道路部門,2號風亭及2號出入口、疏散口占用人行道寬度3m;需協調中醫院,施工期間臨時占用醫院用地;南側附屬規模偏大,出入口服務水平降低,由于穿鐵路影響;需對1號橋進行局部破除,實施出入口;需提前溝通征求鐵路部門意見,車站附屬侵入鐵路保護區內,暗挖過鐵路,埋深較淺、實施難度大、投資增加;

圖9 方案二總圖
2.2.3 方案三(站前交叉渡線)
黃山路站位于湘江路與圭山路交叉口,沿湘江路東西設置,為地下兩層島式車站,站前設交叉渡線,其中配線上方富裕空間業態為工區用房。車站長375m,車站設置2個出入口、2個預留口以及3組風亭組。車站附屬均位于湘江路北側,其中1號風亭組需拆遷2棟嘉慧園小區沿街商鋪,3號風亭組需拆遷1棟桃園別墅沿街商鋪。
優點:減小鐵路影響;
缺點:出入口設置相對集中,客流吸引較差需進行拆遷賠償,拆遷嘉慧園、桃園別墅沿街商鋪;需協調嘉慧園小區,施工期間臨時占用醫小區大門用地;需協調道路部門,2號風亭及3/4號出入口占用人行道寬度2m。
拆遷分析:需拆遷嘉慧園小區2棟(4F)沿街商鋪,約2896平;需拆遷桃園別墅1棟(3F)約2724平,合計約5620平。

圖10 方案三總圖

表-1 方案經濟技術比較
綜合以上分析,四個方案分別從配線方案、房屋拆遷、涉鐵影響、車站規模、近遠期投資分析,方案對周邊影響、配線形式等方面比較,方案一最為合理,最具有可實施性。車站設計要因地制宜,同時還要結合多方面的控制因素。希望能在以后軌道交通工程類似案例中提供一些參考意見;歡迎各位同仁共同探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