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強強
(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分公司,北京 100000)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是一種包含多種工序的施工技術,比如工廠預制、構件組裝以及安裝評價等,其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應用既降低了施工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又提高了工程項目的施工效率,已成為了房屋建筑工程的主要發展趨勢[1]。
某綜合辦公樓位于A 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占地面積22180m2,建筑面積19860m2;建筑高度為22.12m,主體結構為地上8 層、地下2 層,室內外高差0.5m,結構形式主要采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抗震烈度8 度,基本風壓力為0.55kn/m2,場地粗糙度為C 類,按照《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GB/T 51129-2017)計算,裝配率可達85.8%,可評價為AAA 級裝配式建筑。
預制外墻板是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中一種較為常見的施工技術,可為本工程項目大約減少約40%的木材使用量。另外,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中所使用到的預制件大部分為直接加工的成品或者半成品,因此對耗材的使用需求量大大降低,而且減少了施工過程中的噪聲、廢水以及有害物質的產生,從而實現綠色環保節能目標[2]。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為工程創造了便利的施工條件,這一技術可使外墻裝飾與其他工藝一并完成,縮短施工周期,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主體結構封底后,施工企業大約還要花費1~2 個月左右的時間進行窗口剔鑿和防水施工等工作,而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在本工程項目中的應用,可以為外窗安裝預留所需要的木磚數量,縮短木磚使用量的計算時間;(2)對于外墻裝飾和保溫材料粘貼,如果使用傳統的施工技術至少耗時2~3 個月,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可促使外墻裝飾、保溫材料粘貼與飄窗同步施工,有效縮短了施工周期。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中所使用到的預制構件均由生產廠家集中生產出來,并統一運抵至施工現場。故此,生產和安裝流程是在施工現場實現的,這樣既降低了工程項目的造價,又提高了施工效率,進而提升施工企業的經濟利潤。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還具有較好的性能優勢,為居住者帶來更高的安全感。另外,預制構件在加工的過程中還會使用到大量的保溫材料,保溫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更好地提升建筑物體的保溫效果,這也是該技術具有良好性能優勢的重要體現。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具有集約化、標準化等特點,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預制構件主要由生產廠家直接運抵至施工現場完成安裝,不論是在生產階段還是裝配階段,對施工人員的分工管理更加細化。
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對于不同構件的連接,施工人員在現場完成混凝土澆筑。現階段,我國的混凝土澆筑主要通過機械完成,步驟如下:(1)攪拌水泥,將水泥、砂子一并投入攪拌機攪拌;(2)添加80%的水,攪拌十分鐘左右形成流狀水泥進行混凝土澆筑。但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澆筑過程中合理控制溫度,保持在4~40℃之間,溫度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對澆筑過程產生直接影響;要合理控制澆筑時間,最好在15min 內完成施作;要避免陽光直射,否則即使澆筑完成,其澆筑質量也會大打折扣。
當本工程項目進入墻體澆筑這一環節時,在墻體底部澆筑3~5cm 的水泥砂漿,其目的是為了緩沖混凝土石子和起到防止漏漿的作用。常見的墻體澆筑為分層澆灌法。施工方法如下:(1)每一層應當小于30cm;(2)澆灌高度必須控制在40cm 左右;(3)澆筑時間不得小于初次澆筑時間;(4)使用攪動棒不斷攪動,攪動棒要快插慢拔,攪動過程要保證均勻,每次插入應在50cm 左右,不得插得過深,也不得過淺;(5)攪動棒的使用應當具有豐富施工經驗的瓦工師傅來操作,當石子下沉或者混凝土表面出現浮漿時即可停止攪動;(6)攪拌棒要避免與鋼筋、預埋件、模板等物體接觸,防止對這些物體本身造成影響;(7)平整表面,處理殘留的鋼筋和其他物質。
疊合式墻板施工是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中的一種關鍵性技術,關于疊合板式施工,所需要的主要構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疊合式墻板。疊合式墻板主要由雙層預制板與結構鋼筋組成;(2)疊合式樓板。疊合式樓板主要由結構鋼筋和底板預制板組成;(3)預制樓梯。在本工程項目實際施工過程中,施工企業充分做好施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先起吊橫梁,后在于雙層預制板中進行混凝土作業。但是,由于我國疊合板式施工技術起步較晚,應用時間較短且缺乏豐富的施工經驗,所以該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地下車庫施工中較為常見。圖1 為疊合板起吊示意圖。

圖1 疊合板起吊示意圖
裝配整體式預制混凝土施工指的是通過利用插入式預留孔灌漿鋼筋完成搭接作業,這一技術主要被應用于工程項目的樓板、墻體和陽臺的施工過程中。另外,施工企業還會利用這一技術加強與裝飾企業的聯系,從而提升項目外觀的美觀性和內部功能性[3]。
(1)了解和掌握裝配整體式預制混凝土施工的設計理念和制作過程,特別對于構件的連接方式、保溫隔熱效果以及防滲漏等方面更要做到了然于胸,從而更好地滿足業主在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提出的各項要求。
(2)從保溫和裝飾角度出發,虛心學習和借鑒其他工程項目成功的施工經驗,以此不斷提升自身的預制件制作水平。
(3)通過精簡連接構造,降低施工過程中的各項影響因素,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解決,從而提高房屋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當前形勢下,建筑行業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施工技術逐漸成為了競爭過程中的主要內容之一。在這其中吊頂施工是一個十分關鍵的環節,在傳統的施工環節中吊頂施工使用到大量的機械設備且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無形之中延長了吊頂施工的時間。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在吊頂施工中的應用,施工效率不僅得到了大大的提升,更是幫助施工企業節省了很多的施工材料[4]。但是,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對吊頂施工質量有著嚴格的要求,在施工之前,施工人員全面與細致地分析和測量龍骨,保證各個施工節點的準確性,進而為工程項目的竣工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實際的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所使用到的吊裝工具主要包括吊運鋼梁、接駁器、索具等。各個吊裝工具的主要功能如下:(1)吊運鋼梁上設置很多不同類型的吊耳,與不同構件的起吊保持一定的距離;(2)接駁器的主要作用是保證構件和鎖具之間的連接,它分別由底座、安裝孔和螺栓組成。
構件吊裝定位流程如下:進場檢查→編號→安裝接駁器→連接吊裝鋼梁→吊運→鋼筋對位→落位→調整就位。構件吊裝定位之后,還要在構件底部設置對應的限位裝置,并結合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設置斜撐,將其作為臨時支撐系統。
構件吊裝定位流程為:進場檢查→編號→安裝接駁器→連接吊裝鋼梁→吊運→鋼筋對位→落位→調整就位。
(1)明確施工結構,這是鋁模板施工中的關鍵所在。
(2)按照鋼筋的受力情況與混凝土結構特點實施整體澆灌,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鋁模板的施工技術,而且降低了施工成本。
(3)工程項目安全性與穩定性與施工方案的選擇息息相關,科學選擇施工方案,以避免不良后果的產生。
(4)掌握混凝土澆筑位置和尺寸,混凝土澆筑的位置和尺寸對于工程項目質量具有直接性的影響。具體的來說,施工之前要領會施工圖紙設計意圖,對于橫截面尺寸、平面標高要進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確保其與施工設計標準相符合。
(1)使用L 型轉角吊具,提高隔板制作與安裝質量。
(2)對轉角作加固處理。
(3)在運輸隔板途中,由于四個隔角會出現被磕壞和撞破的現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根據隔板的尺寸制作以塑料材質為主的護角,將其套在隔板上防止其損壞。另外,還要預留隔板的間距,防止道路顛簸和反復運輸對隔板造成二次傷害。
(4)縮減隔板制作的跨度距離,在隔板的制作和安裝過程中,由于跨度的不確定,導致隔板斷裂的現象尤為多見。為此,施工企業可以與設計單位強強聯合,共同解決這一問題,以此從根本上提升工程項目的建設質量[5]。
(1)加大對綠色環保型材料的應用。隨著我國環保理念的提出,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也應當逐漸向著環保方向發展,在優化和提升施工技術的同時,還要將綠色環保型的材料應用到其中。其中,在預制混凝土構件的制作方面應當滿足統一的制作標準,提升預制混凝土構件密度。
(2)嘗試加入新型材料,在保持現有結構的基礎上降低預制混凝土構件的重量,提升其保溫能力。
(3)做好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的驗收工作,保證構件質量,注重施工過程的嚴謹性,保證構件的尺寸和數值不會與實際出現較大誤差。
(4)關于施工圖紙設計方面,應當結合工程項目的設計情況和特點設計,加大對設計、施工和驗收環節的標準化管理,不斷促進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實現了對房屋結構的優化,響應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潮流,在未來時期內還可以嘗試將PC技術、PCF 技術、剪力墻等施工技術應用到其中,進一步體現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綠色、環保、節能、簡便、快捷等優良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