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亮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第十市政設計院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00)
本文基于黃河流域蘭州白塔山段綜合提升改造項目(一期)項目為背景,在隧道東洞口設置1-55.339m上承式鋼拱橋。拱圈跨度55.339m,矢高為21.467m,拱圈之上設置六跨連續梁,跨徑布置(8+9+8.1+8.4+8.1+9+8)m,連續梁之上設置兩層仿古建筑廊亭。
2.1 橋梁橫坡:橋梁橫坡通過建筑鋪裝調整,橫坡為1%。
2.2 橋下通行要求:橋下凈空≥4.5m。
2.3 荷載等級
人群荷載:按《城市橋梁設計規范》(2019年版)(CJJ 11-2011)取值。
2.4 橋梁設計安全等級
結構安全等級均為一級,結構重要性系數1.1。
2.5 設計基準期
橋梁設計基準期100年。
2.6 設計使用年限
橋梁主體結構使用年限為100年;欄桿、支座及伸縮縫等為15年。
2.7 抗震標準
按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2016版)及《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 18306-2015)的有關規定,蘭州市城關區抗震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20g,設計抗震分組為丙類。
橋梁采用1-55.339m鋼拱橋,拱肋之上設置7跨連續鋼箱梁,連續梁之上設置兩層廊亭。橋型布置圖如下所示:

圖1 橋型布置圖(單位:mm)
4.1 總體設計
本橋梁為蘭州白塔山東洞口跨越隧道鋼拱橋,拱橋下部基礎采用群樁基礎,拱肋采用雙片箱形截面,拱肋之間采用橫梁連接。拱肋之上設置連續梁,連續梁之上設置2 層仿古建筑。建筑與連續梁焊接在一起,連續梁與拱肋用支座連接,梁體側面與拱肋立柱之間用阻尼器連接[1-3]。
4.2 下部結構及基礎
橋臺采用樁一字形,橋墩采用鋼結構矩形斷面,承臺混凝土采用C40抗硫混凝土;基礎采用?1.5m鉆孔灌注樁,樁長30m。樁基采用C35抗硫砼[4-5]。
4.3 上部結構
主梁采用雙邊箱結構,中間采用橫梁進行連接,梁高1.2m,中橫梁寬度2m,高度1.2m,端橫梁寬度1.5m,高度1.2m,結構頂底面均不設置橫坡。橫坡利用建筑鋪裝進行調整[6]。
4.4 支座
支座采用摩擦擺減隔震支座,為防止地震作用下連續梁整體側翻,在連續梁與拱肋立柱之間設置阻尼器,阻尼器大小根據計算確定。
運用midas civil 空間有限元軟件對進行分析。

圖2 運營階段空間靜力分析計算圖示

圖3 基本組合主梁最大應力(MPa)

圖4 基本組合拱肋最大應力(MPa)
基本組合下,根據剪力滯折減,主梁上緣最大應力122.5MPa,下緣最大應力為220.2MPa,均不大于270MPa。剪應力23.1 MPa,彎剪耦合最大為0.941,均滿足規范要求。
基本組合下,拱圈上緣最大應力-112MPa,下緣最大應力為-74.7MPa,均不大于270MPa;主梁最大剪應力36.8MPa,不大于160MPa。均滿足規范要求。
通過對1-55.339m 鋼拱橋空間有限元計算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經對比發現,雙片拱肋橫向聯系剛度越大,拱肋整體性能越好。
2)地震作用下拱上結構部分出現負反力,可通過阻尼器將拱肋與拱上建筑構造連接起來,防止側翻。
3)溫度作用下,鋼結構應力較大,通過梁體與拱肋之間設置支座減小溫度應力。
4)拱腳鋼結構與混凝土接觸面有拉應力,通過設置預應力轉拉為壓,保證混凝土在運營階段該部分處于受壓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