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六安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 陳斌 陳志豐
2014年以前,安徽省六安市作為砂石資源大市,貨運車輛超限超載問題十分嚴重。同時,六安的交通執法存在多頭執法、重復執法、推諉扯皮、監督缺位、“重審批、輕監管”等突出問題。
2015年起,六安著手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近年來成效顯著。從“六安市交通運輸綜合執法局”(簡稱“執法局”)成立,到更名為“六安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簡稱“執法支隊”),不僅是名稱上的變化,更是人員配置的精簡和執法效能的提升。
2019年,六安累計查處超限車輛2028臺次、涉路案件323起、非法營運案件181起……道路運輸市場違法案件查處量是改革前同期的十多倍,執法監管力度和效能明顯提升。
改革后的執法支隊作為副處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隸屬六安市交通運輸局管理。截至2020年5月22日,執法支隊核定人員編制總數385名,執法崗位人數大幅下降。主要履行六安市金安區和裕安區的公路路政、道路運政等行政處罰77大項、260小項,行政強制職責14項,同時負責指導監督六安市所有縣區的交通執法。
那么,精簡執法隊伍、提升執法效率的“六安模式”是如何形成的?
2015年,六安結合治超工作實際,積極爭取安徽省政府及省編辦等有關部門支持,把六安作為全省治超綜合執法試點城市。
2016年,六安市政府把市交通運輸局列為六安市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優化整合4個試點單位之一。根據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開展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和中編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地方交通運輸行業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試點有關問題的意見》精神,六安開始探索組建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機構。
六安市交通運輸局成立專門改革領導組和交通綜合執法籌備組,研究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問題。隨后,由市政府副秘書長帶隊,市編辦、財政、人社、交通等部門組成人員分赴福建、廣東就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考察學習。
根據中央有關文件精神,在考察學習的基礎上,六安提出“改革就要改到位、改革就要改徹底”、真正實現一支執法隊伍管執法的思路。切實解決過去交通執法中行政執法權相對無法集中的情況,擬定改革總體思路,提出整合局屬二級執法機構,組建專司交通執法部門的構想。
經省編委批復同意,六安整合公路、運管、海事和交通工程質監的執法職能,成立執法局,下劃縣區管理,著力解決“管得著看不見、看得見管不著”問題。2020年5月,六安市編辦調整市級“三定”方案,執法局更名為執法支隊。
按照“嚴格標準、公平競爭、擇優錄用”原則,采取“組織安排、個人自愿、整建制劃轉”方式,妥善劃轉人員,不搞斷崖式分流,并在劃轉前鎖定人員編制底數,調配原路政、運政、海事(港航)持證執法人員及考取執法證件的相關人員,市直公路、運管、海事、航道、質監等具有執法資格的人員,以及原下屬公路部門的治超站人員。
為盡快組建隊伍上崗執法,分三批組織新轉崗的執法隊伍全員輪訓。重點圍繞交通執法開展專題培訓,提升適應能力。開展“執法業務提升年”“執法標準化建設規范年”等年度活動,不斷提升執法隊伍綜合素質,實現從“單一型執法人才”向“復合型執法人才”的轉變。
立足實際,分別建立系統內與公路、運政等單位的聯勤工作協調機制,系統外與公安、城管等多部門聯動協作機制,確保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業務有效開展。

六安持續加強路警聯動協作機制
先后與六安市公路局、海事局、運管局、質監局和交通局信息中心建立聯勤工作協調機制。涉路違法案件查處、路域環境整治、非法營運、出租車違規案件查處、水運監管執法、工程質量監督執法和“12328”指令處置等具體業務協作對接順暢,行政許可、檢查、監督和處罰銜接更為緊密。
與六安市公安交警部門建立聯合治超執法常態化制度化機制、春運聯合執法管理工作機制,鞏固完善市公安局治安部門交通執法保障機制。重點圍繞超限運輸治理、路域環境整治、非法營運治理、水運執法監管、交通工程質監執法和應急服務保障等工作,為六安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的順利推進夯實基礎。
形成“權責集中、力量匯聚、充分聚焦”的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工作新格局。圍繞超限治理、非法營運、路域環境、水上監管、工程質監和執法應急服務保障主業展開。
突出常態工作,針對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主業,有機調配執法力量,合理劃分執法區域,強化日常執法工作的監管和巡查力度;突出難點工作,針對超限和非法營運等難點、焦點工作,在系統內實現靈活管理模式,集中與分散、常態與專項等有機結合的執法監管舉措。
針對歷史遺留問題,積極向六安市政府,以及市編辦、財政等部門匯報爭取,成功把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經費保障納入預算管理——財政統籌安排所有執法裝備和人員支出。如此,既能解決后顧之憂,又能解決趨利執法問題。
爭取六安市政府支持市公安治超四大隊,專司交通執法治超和打擊非法營運中的警力保障。并且,擬調動治安、交通和特警部門人員,組建公安機動保障大隊,為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提供強有力的警力支持。
自組建以來,執法支隊著力強化公路路政、道路運政、海事(港航)行政和工程質量監督領域的執法管理,順利啟動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并不斷深化——科學整合業務,逐步建立協同機制,強力推進執法主業,高效提升執法水平。
執法支隊逐步完成“分散執法向集中執法、單一執法向綜合執法、傳統執法向現代執法、低效執法向高效執法”的轉變,基本形成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六安模式”,改革的精神和要求與中央提出的綜合行政執法改革高度吻合。
執法支隊開創安徽省七個交通門類綜合行政執法之先河,比國家明確提出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提前近兩年,且成效顯著。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一張清單管邊界、一個指令管調度、一枚公章管處罰”的執法新格局。
在精簡隊伍方面,改變過去交通運輸部門內部多支執法隊伍的情況,統一系統內的行政人員和執法人員,執法崗位人數比較改革前下降38.5%。制定出臺單位目標管理考核管理辦法和干部職工績效考核指導意見。
在明晰職責方面,解決過去市級交通執法中機構重疊、職能交叉、多頭執法等問題,統一機構、職責、模式。按照相對集中、權責一致、邊界清晰的原則要求,梳理完善執法工作職責清單,制定交通執法工作規范程序和職責目錄,進一步明確行政處罰、強制等執法工作要求和執法業務程序,正確處理行政執法和行政管理的關系。有力規避過去執法中出現的推諉扯皮的現象,職責更加明確、責任更加到位。
在提升效率方面,通過優化執法配備和管理,針對執法工作業務,妥善處理人員力量配置關系;整合執法力量資源,合理劃分工作區域。交通執法承擔的工作量較改革前有很大提高,過去執法中的空白區域得到有效補充,部分案件辦理效率是改革前的數倍,執法管理處置速度明顯加快。
在轉變形象方面,通過交通“執法大走訪、工作大調研、服務大提升”等系列活動,深入群眾、企業、基層,加強工作宣傳和主動服務執法相對人,積極培育和踐行執法為民、服務群眾的現代執法理念,贏得社會各界對執法管理的認可和支持,有效避免或減少了管理與被管理的矛盾。交通執法的行業形象得到了明顯好轉,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