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遼寧省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中心 祖熙宇
“十三五”時期是遼寧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發展歷程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機構執法改革、資金相對短缺、疫情防控等復雜形勢,遼寧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以路網維護為根本,深化行業改革,創新管養手段,探索了具有遼寧特色“小步快跑”的發展新途徑。
目前,遼寧省與相鄰省(區)連通的進關出海的主要省際通道已全部打通,省內不同經濟區域間的干線公路網基本完善,形成了以國省干線公路為主通道,縣鄉村公路緊密銜接的網絡格局。
完善體制機制。2018年遼寧事業單位改革實施后,省級層面整合組建省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中心,負責交通運輸各項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工作,市縣層面參照省模式成立市、縣中心承擔相應職能。2019年實施行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后,組建市、縣兩級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分別承擔市以上交通工程質量監督等執法工作和農村公路相關執法工作。全面推行項目管理代建制,以合同方式委托具備條件的代建單位承擔建設養護工程項目管理及相關工作,進一步強化國省干線公路建設養護工程項目法人職責履行。
突出養護優先。遼寧編制了公路養護管理發展規劃,堅持養護優先原則,計劃編制和資金安排重點向養護領域傾斜。普通干線公路打破傳統養護工程模式,注重發展機械化養護,實行清單制管理專業化養護,深入推行“協議管理、月檢月評、量化考核、計量支付”管理方式。
遼寧建立交通建設市場從業主體執業資格及行為監管“負面清單”,突出對違法違規失信行為的查處和曝光,有效約束市場從業主體執業行為。
強化依法護路。《遼寧省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治理條例》正式立法,將治超工作納入全省安全生產考評體系。依托信息化技術手段,創新實施非現場執法工作,突出源頭治理、區域監管、重點路段監管三個核心要素,以礦產品源頭、貨物集散地、高速公路平行線路、重要省際通道為關鍵節點,統籌優化非現場執法點位布局,規劃非現場執法點位159處。目前,在營口市先期試點實施,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遼寧經驗。
實施路況提升工程。強化科學決策,每年對普通干線公路技術狀況開展100%自動化檢測評定,將路況評價結果作為養護管理決策的支撐內容。全省依托公路大數據綜合管理應用平臺基礎資料,對擬實施養護工程的路段安排項目級檢測,科學確定工程結構標準和技術方案。次差路段于次年全部安排大中修養護,“十三五”期間共實施8980公里、投資85.7億元。
實施安全強基工程。“十三五”期間,遼寧投資17.1億元,實施普通干線公路危橋改造923座,確保上年度危橋改造率和當年新發現危橋處治率均達到100%。同時,全省完成干線公路安防工程2359公里,提前三年完成任務目標。
遼寧深入開展專項行動,統籌開展了公路橋梁安全防護、獨柱墩橋梁運行安全提升等專項行動7個,完成598座橋梁防護設施改造,全省各級公路無連續長陡下坡路段。此外,遼寧還加強隱患集中整治。對易發事故的黑點、平交道口和穿越水源地保護區等路段開展綜合整治,增設一級公路分隔帶514公里,解決349處事故易發點及穿越水源地保護區60處隱患路段,進一步提升路網運行安全性。
實施應急保障工程。遼寧組建了區域性應急搶險隊伍,定期開展實戰演練;建立丹東省級應急裝備物資儲備中心,配置了應急機械化橋等特種裝備,提高應急保障能力。新開發了路網監測和應急指揮平臺,全省建立了省、市、縣三級應急指揮中心,完成275套固定監測點、90套單兵設備和4套移動衛星通信設備建設,普通國省道重要節點運行實時監測覆蓋率達85%。公路系統與氣象、公安、消防、衛生等部門建立長期應急合作機制,公路應急救援運轉順暢。
強化公路養護服務區建設和運行管理,遼寧下大力氣爭取地方政府土地無償劃撥、減免前期手續費用等政策,通過共建形式多種手段打造一、二級養護服務站和停車區146個。全省實行“五個統一”的標準化建設和便民服務,在全國率先試點開放高速公路服務區與普通干線公路共用新模式。
持續推進示范路創建活動,遼寧緊緊圍繞“一中心、三推進、五提高”的總體要求,以完善交通標志標線、沿線設施和公路綠化美化為重點,強化路域環境整治,打造國道101線、省道225線等“暢安舒美”精品示范路1406公里。
提高大件運輸許可審批效率,遼寧各類審批事項實現進廳服務、網上辦理,跨省大件運輸許可實現并聯審批。百噸以上大件運輸審批時間壓縮60%以上,達到全國先進水平。積極開展對企培訓和服務大走訪活動,依法對大型裝備制造企業和重大建設項目提供“一對一”精準服務。

注重技術推廣應用,全省干線公路“四新”技術應用超過1500公里。
強化資金政策保障。遼寧積極爭取省本級財政資金支持,2016年至2019年投入普通公路養護管理資金占燃油稅返還資金比重達86.1%,并不斷加大財政性資金和政府債券資金等對公路養護管理的支持力度。堅持事權財權統一,繼續由交通部門主導計劃編制及資金撥付,真正做到專款專用,保障了路網維護的切實需求。
堅持科技創新驅動。打造智慧決策體系,遼寧普通干線公路建立了省公路大數據綜合管理平臺,實現了路況檢測評定、養護需求分析、項目庫建立、公路資產管理等功能。加大“四新”技術研發應用力度,圍繞全省公路建設養護重難點問題,遼寧省開展了橋梁無損檢測、重載交通路面結構設計、路面快速養護等50余項研究工作,多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構建質量安全運行監管體系。遼寧大力推行工程設計施工標準化,建立質量、安全、市場三位一體的工程質量安全運行監管體系,聘請資深專家和集中省市業務骨干,實施工程全方位、全過程監督。全省普通干線公路改造工程優良率達到97.5%以上、中修工程驗收合格率達到100%。
雖然遼寧國省干線公路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交通強國的高標準、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等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問題。
路網依然存在亟待補齊的短板。遼寧國省干線公路中仍有近1000公里路段達不到三級路標準,導致道路通行能力不足;穿城路、瓶頸路、斷頭路還在路網中占有一定比例,需要進行升級改造。

公路安全耐久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受資金條件限制和超限超載問題等多重因素影響,遼寧部分干線公路壽命周期被迫縮短,公路維修養護壓力較大。此外,部分路段交安、機電、服務、排水等附屬設施還不夠完善,多數一級公路仍缺少中央分隔帶,橋梁工程防護等級有待提高。
行業管理體制機制尚未徹底理順。遼寧實施事業單位改革后,行業管理不再延續“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模式,雖然實行了代建制并出臺了相關制度,但省、市、縣三級公路機構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管理鏈條不貫通、事權與支出責任匹配度方面的問題,市縣層面的屬地責任尚未完全落實到位。
“十四五”時期,遼寧將繼續堅持目標和問題導向,著力打造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的人民滿意公路。
全面完善干線路網。聚焦現有短板,遼寧有針對性地制定規劃計劃,加快打通現有斷頭路、瓶頸路、低標準路等關鍵節點,進一步優化公路網絡、提高區域通行能力,實施普通國省干線瓶頸路段升級及繞城路改造1500公里,普通國道基本達到二級及以上技術標準;強化城市出口路與干線公路有效銜接,注重城鄉協調發展,強化城鄉結合部道路標準匹配、銜接順暢,提升城市內外交通轉換效率。
推進干線公路全方位養護。落實全壽命周期養護理念,遼寧將全面實施高質量養護管理,實施干線公路維修改造1萬公里,把維護路網運行質量擺在突出位置;制定配套的行業政策和技術標準,對重載交通路段、一般路段及村鎮路段,分類確定改造方案,通過大修、中修、預防性養護等多種舉措,提高路面使用壽命和路況服務水平。與此同時,加強干線公路危病橋梁改造、隧道提質改造,對低荷載橋梁和老舊橋梁進行分類、分步改造,加大三類橋梁維修力度。此外,遼寧還要結合大修項目實施,對一級路分隔帶、交安設施等一并改造到位;加快推進干線公路養護市場化進程,建立政府與市場分工合理的養護生產模式。
培育智慧交通發展新動能。遼寧加強基礎設施建養、節能環保、安全應急等領域科技研發,在道路結構與材料、鋼結構橋梁、綠色新能源等方面取得創新成果;強化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加速行業創新成果的市場化轉化;統籌存量與增量、傳統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傳統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改造,推進5G基站、北斗衛星基站在重要干線公路合理布局。
提高交通安全應急保障能力。遼寧加快補齊重要干線公路基礎設施狀態和性能感知技術短板,實施監測、分析在建、運行交通基礎設施質量狀況,提升質量安全監管科學決策水平。強化干線公路應急保障能力,結合現有資源統籌規劃公路應急物資儲備基地建設,基本形成與干線路網發展、搶險需求相適應的應急物資儲備基地體系。
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一方面,完善運行機制,遼寧進一步突出省、市、縣三級交通主管部門行業指導和監督職能,層層壓實管理責任。另一方面,大力推行市場化,吸引優質建設單位參與遼寧項目建設,通過開展質量提升等系列行動,創建一批品質工程,帶動公路行業整體規范化、精細化水平提升。
目前,公路安全耐久性不足依然是制約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建議交通運輸部對長壽命路面、耐久性橋梁出臺技術標準和規范,通過打造示范項目,加大推廣宣傳力度,各省份之間加強學習借鑒,進而推動國省干線發展水平的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