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 成 健
清代末年,紹興城里覆盆橋,經歷了從小康墜入困頓的周家,簡單飲食似乎尚可維持。豆腐不金貴,燒法也不復雜,這就決定了它得以在日漸寒酸的餐桌上延續下去。豆腐在各大菜系的菜譜里也是能上能下,貧富貴賤都吃得起。
周作人對豆腐有一定的研究,從其起源流變,到制法燒法、品種分類,都曾做過探尋和梳理。說起霉豆腐、臭豆腐、蒸豆腐、凍豆腐、油豆腐,乃至豆腐腦、豆腐渣等,他如數家珍。他曾說,中國人民愛吃的小菜,一半是白菜蘿ト,一半是豆腐制品。
1943 年春,周作人以汪偽國民政府委員的身份南下蘇州,當地官員和學界人士一路陪同,4 月10日游靈巖寺,在木瀆午飯。古鎮上的石家私房菜聲名遠播,許多政要和名流在店里留有題詩。石家的招牌菜是鲃肺湯,于右任有詩句云“多謝石家鲃肺湯”,但周作人卻更加鐘情于他家燒的豆腐。
周作人在石家吃的,自然不同于其紹興故家的燉豆腐,而是“三蝦豆腐”,“三蝦”即蝦仁、蝦腦、蝦籽,以此精心煨制而成。據說席間眾人一嘗之下,都覺得鮮香嫩滑,無與倫比,不禁異口同聲大加贊美。
石家老板也是豪爽,馬上吩咐廚下再做兩盤奉上,并高聲宣布:“這兩盤是不算錢的?!北娙艘膊还首骺吞?“那么我們吃石老板的豆腐了?!庇谑且黄鸷逄枚ΑER了,石家老板懇求貴客留下墨寶,周作人不好推辭,于是仿于右任詩句作七絕一首:
多謝石家豆腐羹,得嘗南味慰離情。吾鄉亦有姒家菜,禹廟開時歸未成。
此詩一經傳開,風靡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