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清華,胡 蓉
(1.湖南佳麒土地規劃咨詢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0;2.湖南錦博陽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0)
礦山礦產資源的開采對于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礦產資源儲量十分豐富,常見的礦產資源類型為能源礦、金屬礦、非金屬礦,每一種礦產資源的產生都有其獨特的形成條件[1]。在礦山開采的過程中,不同的地質條件會給礦產資源開采帶來一定的利弊。特殊的水工環地質條件,一般多出現在礦山集中地區,且構造復雜,它的特征主要分為三部分,地下水地質特征、外部環境地質特征以及工程地質特征,在這些外在因素的作用下,對礦山的地形、巖層、構造和礦產資源的形成產生一定的影響。在礦山開采之前,首先要對其地形、水文環境、地質構造等方面進行詳細的勘探與核查[2]。我國的礦產資源分布主要是地區分布不均勻,地質條件多樣,礦山開采時,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地質條件較簡單的區域,但受礦產資源形成條件影響,難免遭遇復雜地質條件。因此,科學可靠的認識、了解區域地質條件背景,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證礦產資源開采工作的順利進行。本文主要針對在復雜水工環地質條件下,對礦山開采影響進行一定的研究,總結研究結果,對今后礦山礦產資源開采提供一定的理論及技術支持。
復雜的水工環地質是一種程度較高的地質條件,首先,它一般出現在多層次地質構造之中。當地殼運動時,山體的構造會發生斷裂、重合、組合的現象,再經過風化作用以及雨水的沖刷,地質構造再次發生形變,最后形成多層次的礦山地質構造,在這樣的構造下,雨水滲入地下,在各個地層中繼續發生作用,最后形成不同的水工環地質條件。水工環的地質特征一共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那就是地下水地質特征、外部環境地質特征以及工程地質特征。其中,地下水分為兩種,靜態地下水和動態地下水。靜態地下水指的是流入礦產資源開采區地層之中,不會出現流動性的水源,此類型的地下水一般賦存在地層深處;動態地下水指的是巖層中的裂隙水,溶洞水以及散巖流動水等,這些水是流動水,常年在巖層中交替流動,對地下巖層起到沖擊、侵蝕作用,形成水工環的水文地質特征。復雜水工環地質環境多分布于東北部地區,此地區環境多變,外部因素也相對不穩定,夏季受高溫的影響,冬季受風雪侵蝕,對礦井深部區域的礦產資源開采造成一定的影響。面對復雜的水工環地質條件,礦山開采工程的實施是一項十分龐大的工作,特別是針對一些大型礦山來說,礦體一般較為堅硬,不易開采,需要使用重型機器先對礦山進行開鑿,之后利用探測儀器對礦洞是否能進行開采,展開全面的安全探側,在確定無危險之后,采礦人工對洞口進行清理,以利用小型控礦設備進行礦產的開采。礦山整個開采過程十分復雜,每一個操作步驟如果不嚴格規范容易發生意外狀況,所以,對復雜水工環地質下進行的礦山開采工程一般較為嚴謹,這也在無形之中為礦山的開采加大了一定的工作難度。
復雜水工環地質條件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另外在不同的地區形成時間也有所差異,它的形成地區主要為高原穩定地區、中部穩定區和褶皺不穩定區,而這些地區都有相同的地質構造特征,那就是地震活動頻繁,且均在7.5級以上,地質構造不斷發生斷裂、重組、拼接,之后由于風力的不斷侵蝕和地下水的沖刷作用,礦山開采區逐漸呈環形構造,形成水工環地質。這種地質環境會導致礦體的穩定性變差,也會出現小規模的坍塌的現象,對礦山的開采工作造成很大影響。
礦山開采區內地表是典型的山谷地形,雨季來臨時,地表及地下水主要來自于大氣降水,通過第四系表土層滲入井下,當礦層傾角較大時,大氣降水通過礦層逐漸滲入到井下,對礦山開采造成影響。經研究發現對礦山開采造成影響的地下水類型主要為孔隙水、裂隙水、巖溶水。孔隙水,礦山開采區第四系和第三系孔隙水含量較少,為弱富水性,對礦產資源開采的影響作用較小;裂隙水為石炭-二疊系砂巖裂隙含水層,直接充水層為礦層頂板砂巖,間接充水層為礦層頂板上覆活下伏的砂巖裂隙含水層,二者均對礦山開采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巖溶水,本次研究區域的巖溶水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其中一種類型為石炭系層間巖溶水,大部分為間接充水層,對井下開采有一定的影響;另外一種類型為奧陶系石灰巖巖溶水,判定為間接充水層。礦山開采區域進行深部開采時,底板標高逐漸降低,底板承受的奧灰水壓逐漸增大,礦產資源開采受到奧灰水的威脅。
一般情況下在進行礦產資源開采工作之前,會制定一個科學的開采方案。但由于受到復雜水工環地質條件的影響,為礦產資源開采工作增加了難度,而傳統的礦產資源開采方案已經不能解決現有的問題,需要不斷改進方案加強方案的靈活性。近幾年,露天開采規模不斷擴大,露天礦開采主要分為兩種方案,第一種是全境界露天開采法,這種方案是將礦產資源開采視作一個整體,利用大型支架維持礦體的穩定性,再以巨大石塊加固,在開采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實時解決,實際操作相對安全,方案比較彈性。另一種方案是陡幫露天開采法,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位置處在比較偏僻陡峭的礦場,同樣是進行露天礦開采,利用機器將易于崩落的區域先進行挖鑿,陡幫出變得相對平緩后再進行下一步開采工作,避免出現安全問題,之后再利用輕型機器人對礦口進行清理,待礦口清理完成之后,便可以進行深部礦產資源開采。雖然此方案受一定的條件限制,必須是位置陡峭的礦山開采,對開采設備性能以及開采人員綜合素質的要求也都很高,該方案可保證礦體的穩定性。。
復雜的水工環地質條件直接影響礦山開采,其主要原因在于地質環境的變化在時刻改變著開采順序的合理性[3]。傳統的礦產資源開采順序基本都先進行人工地質勘探,再判斷是進行上行或下行開采。早期是人工進行勘探,主要是對開采區內的礦產資源的含量、開采的難度以及開采的安全問題進行分析探測,后來為了減少因采礦造成的人員傷亡,逐漸利用機器勘探,但此時的機器較為笨重,不易移動,給開采工作也加大了一定的難度。確定礦山可開采之后,進行開礦、處理礦口、采礦等工作。隨著勘探開采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提高,傳統的開采順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礦產資源開采的工作要求,因此,新的開采順序已經不再區分上行和下行,利用精密的智能勘探儀器對可開采區域進行探測后,進行試開采,就是做初級開采,主要是將礦山表層的礦體進行一定的處理,為礦山深層礦產資源的開采打下基礎,最后,通過大型的機器進行開礦、采礦工作。雖然復雜水工環地質環境對礦山開采順序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開采順序得到了完善。
由于復雜水工環地質條件的影響礦山開采區有獨特的地質構造,礦山的巖體異常堅硬,這也對深部礦產資源的開采深度造成了一定影響。如圖1所示。

圖1 礦山堅硬巖石分層圖
圖1 中為水工環地質條件下礦山堅硬巖石分層圖,圖中巖石均為堅硬巖石,不易開采。目前國內的礦產資源開采工作中,對淺表層礦產資源開采的數量在逐漸減少,向隱藏礦、深層礦也就成了另一種選擇。礦產資源開采區的巖體過于堅硬,直接加大了開采的難度,這些巖石主要以石英石、巖石為主[4]。需要利用重型機器先進行巖體粉碎,再將破碎的巖體進行清理,再利用打鉆機器向下打下開采深度,因巖體過于堅硬,可能會發生機器故障或者損壞的情況,增加了礦產資源的開采成本,可能達不到預期的開采深度。除此之外,在這些巖體中,儲藏著大量的地下水,一旦開采,便會向外滲出,這也表明,隨著開采越深增加,地下水的含量越多,更容易發生開采事故。對開采人員的安全也是一種威脅。因此,在進行開采之前,要對礦山的巖體以及構造進行細致的勘查,做好應對方案,以保證開采工作順利完成。
綜上所述,復雜水文地質條件下的礦產資源開采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工作,要事先對開采環境進行分析研究,也要之制定相應的開采方案,但發生開采事故的時候,要彈性應對。另外,在對礦產資源進行合理開采的同時,也要全面考慮災害的發生因素,及時做好預防工作,并同時做好環境的保護工作,科學合理施工,提升礦產資源的開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