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彥
春暉在野
每朵桃花都是一位鄉(xiāng)賢
它們在春天虛擬的高度,登上桃枝的舞臺
續(xù)寫著美學的概論
“當我們有了核的硬度
那些甜蜜的果肉注定比詞語成熟”
月光持續(xù)在唐詩末詞中發(fā)酵
人間芬芳,懂得偏袒
那一定是我的影子
寺廟、志愿者、冬日里皸裂的柴
幾十年如一日
我在塵世匍匐
暗含光芒
這也是我身體的部分啊
垃圾、殺豬刀、瞬間的泥石流
活生生的一個人
像屠夫
少了敬畏之心
“淡泊與寧靜
也是一種欲望和虛榮”
一個人間
一處獅子在吼
另一處白鴿在祈禱
塵世薄涼
需要一個歇山式屋頂籠罩
飛檐翹角
留給群星盤踞
梁柱雀替
貫穿忠孝節(jié)義
水袖輕舞
人間悲歡離合止于此
鑼鼓喧天
有多少陷馬坑
就有多少坍圮的寺廟
一方小小的舞臺
絲竹盈耳時
所有的感慨,仿佛
風流云散
空無一人時,又恍若
風起云涌
在修辭中,萬物都有虛茫之美
也有空懸之毒。綠草如茵,是灰燼成讖
為大地堅守著最后的傳說
當你刻意為一種事物命名或立傳
修辭就會暴露你的情緒、偏頗與無知
并丟失掉事物本來的屬性
嫁接在鄉(xiāng)愁上的月亮
讓詩者的欲望消逝在綿延的高岡上
只有他的悲傷活在修辭之外
萬物自有途徑。在修辭的轉換中
世界已為我們準備了一座廢棄的花園
最終,我們都會成為花園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