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英雄大冶,革命搖籃。大冶是鄂東南革命斗爭中心、湘鄂贛革命根據地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紅十二軍、紅八軍、紅三軍團的誕生地。坐落于大冶南山頭的金公祠是鄂東南地區我黨最早的領導核心和指揮中心“中共大冶中心縣委”舊址所在地。在這片英雄輩出、鮮血浸染的土地上,紅色遺址星羅棋布,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在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的前進道路上,百萬大冶人民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精神,奮力譜寫了新時代大冶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傳承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堅定轉型實現百強崛起。近年來,我們繼承和發揚大冶老一輩共產黨人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堅定不移走轉型高質量發展道路,走出了一條資源枯竭型城市成功轉型的發展之路。堅持產業轉型,經濟結構實現從“一礦為主、工業獨大”到“三產并進、協調發展”,工業經濟初步形成了生命健康、智能裝備制造、材料、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紡織服裝等6大產業集群,大冶連續6年獲評“中國工業百強縣市”。堅持創新驅動,出臺“科技創新18條”,實施規上企業研發機構掃零行動,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從“十二五”末的21家增加到目前的149家,大冶湖高新區成功獲批國家級高新區,大冶市入選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全國縣域經濟百強排名進位至第63位,實現“九年九進位”。
傳承敢闖新路的革命精神,銳意改革激發發展活力。近年來,我們始終把深化改革作為破解難題、激發活力、推進工作的重要抓手,既有力促進了各項工作,又探索推出了一批改革經驗。深化經濟領域改革,在全省率先實行工業項目“先建后驗”、“五聯合”審批,建立工業項目“中介超市”,實現服務提速和企業減負“兩手抓”。大冶的營商環境持續優化,2020年全國縣域營商環境百強排名升至第74位。深化農村領域改革,創新鄉村振興“大莊模式”,實現了產業“強”、農民“富”、村莊“美”、人心“齊”的有機統一。深化城鄉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在農村深入開展“黨建引領·活力村莊”改革,大冶市被中組部、農業農村部等6部委確定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首批試點縣”;在城市社區創新推行“六化”工作法,城市社區治理水平顯著提升。
傳承民本至上的為民情懷,親民惠民匯聚磅礴力量。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群眾。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位居全省前列。堅持辦群眾滿意教育,城鄉教學質量顯著提升,獲評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堅持辦群眾滿意醫療,構建以市人民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為紐帶、村衛生室為網底的緊密型醫療服務共同體。開設12345公共服務熱線平臺,做到群眾來電“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同時,正是由于我們始終堅持從群眾最期望的事情做起,從而贏得了群眾的真心擁護和廣泛支持,群眾成為了大冶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的主力軍。
下一步,大冶將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繼續傳承紅色基因,搶抓發展機遇,大力實施工業復興、創新驅動、筑巢引鳳、文化傳承、城市創建等“五大工程”,著力打造先進制造之城、創新活力之城、現代空港新城、歷史文化名城、宜居幸福之城,力爭“十四五”在全省率先進入全國縣域經濟50強,為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作出大冶貢獻。 ? ? ? ? ?(作者系大冶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