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斌
關鍵詞:新商科;數據思維;量化分析;OBE理念
大數據時代變革,新商科應運而生。2020年,央行數字貨幣DCEP已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會場點進行內部封閉試點。以此為標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背景下,無論是商業的底層邏輯,還是新生的互聯網公司或數字化轉型中的傳統企業,都逐漸把數據資源視為最重要的戰略資產,把數據分析能力視為組織的核心競爭力加以建構和培養。在這種情況下,人才培養模式也急需一場教育范式的革命。“新商科”既強調學科重組交叉,將新技術融入商科課程,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為學生提供綜合性跨學科教育,更強調培養適應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兼具新思維、新理論、新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商科人才。
無論身處何種行業或領域,數據分析越來越成為一項必不可少的技能,而運用數據思維更能產生高質量決策結果。因此,在構建新商科人才能力培養體系的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數據思維和量化分析能力(以下簡稱“數據分析能力”)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之一。但是,當前教學中存在著以下問題:一是商科人才培養缺少對“數據思維及量化分析能力”的關注;二是學生缺少企業實際決策體驗,理論難以聯系實踐;三是缺少智能平臺、企業實際數據和系統化訓練,課程之間銜接和思維技能訓練的系統性不足;三是學生數據分析能力無法量化評測和準確評估,對教學改進缺少數據支持。
因此,新商科教學實踐中急需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校企合作和案例教學,實現數據思維、商務分析與商業場景的一體化、具象化,通過臨場實際商業問題的分析解決,使學生掌握大數據分析基本流程和關鍵分析方法,最終能夠解決商務領域的實際業務問題,洞見并獲得價值創造的機會。
一、數據思維與量化分析能力
數據是數字經濟的血液。未來,隨著企業、機構、政府等對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不斷提高,以數據驅動的新產品設計等服務創新將不斷涌現。利用數據提高精準程度,如腫瘤檢測企業利用大數據分析致癌原因,實現對患者的精準醫療;利用數據優化資源配置,如ZARA以數據為核心打造極速供應鏈系統,對每天每個店鋪每個款型的銷售了如指掌,很容易預測下一季的爆款產品;利用數據為企業賦能,如阿里巴巴推出生意參謀、阿里指數等一系列數據產品,幫助韓都衣舍、三只松鼠、良品鋪子等眾多商家提升運營效率和獲客能力。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商科人才的數據思維得到了高度空前的重視和推崇,甚至被有些人譽為未來“企業管理的第一思維”。
數據思維強調對事物的判斷或者決策應該依賴反映客觀世界的數據而不是經驗或主觀臆斷。而數字化數據能夠為決策判斷提供更多的細節和更深的規律性,一般來說能夠幫助決策者加強對事物的認知,從而做出更為科學和準確的決策。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人們擁有的數字化數據越來越多,“大數據”徹底改變了以往決策過程中數據成本過高的困境,甚至由于企業運營建構在數字化基礎設施上,大數據成為企業運營的實時數字化映象,這個時候利用數據科學進行數據分析實現商業決策,既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一。大數據時代,如何深度挖掘數據的商業價值,進而重構基于數字化運營的商業邏輯和商業模式,成為新時代商科人才的核心能力之一。
二、數據分析能力培養體系構建
鑒于數據分析能力的重要性,商學院需要通過建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學體系,搭建行之有效的實踐平臺,組建與時俱進的教師隊伍,探索出形式多樣、實踐價值強、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掌握扎實的量化分析方法和工具,提升學生量化分析能力、數據思維創新能力,塑造新的商業實戰競爭力。
(一)指導思想
整個體系將整合Pvthon數據分析實踐、統計學基礎、商業數據思維與實戰、互聯網金融、區塊鏈通證經濟等系列課程,形成“課程一科研一競賽一實習一就業”高度協同、逐步遞進、產教融合的模式。以數據思維訓練為重點,以創新性實踐為路徑,以優化培養方案為依托,構建商科人才量化分析能力培養體系,突出“啟迪創新意識、訓練數據思維、注重實踐價值”的培養特色,為高校新商科教育改革提供模式、經驗。
(二)重點內容
1、基于OBE理念,開發量化分析能力培養準則。新商科量化分析能力的培養體系,將從培養人才的個人價值觀、知識能力、內生動態能力和外生動態能力等層次進行構建。新商科量化分析所應具備的思維、理念、新知識、新方法將深度融入傳統知識和方法體系之中;同時,也將良好的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學習能力、創新意識等商科人才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質納入到培養體系中。以OBE理念為宗旨,通過與企業合作開發數據思維與量化分析能力的培養準則、測量標準和實施方案,開展獨立于教學主體之外的第三方學生能力培養成效評測,并與企業實際需求、社會普通評測相對比,反饋人才培養改善的實際效果。
2、應用知識建構理論,完善漸進式能力培養課程體系。在構筑新商科數據思維和量化分析能力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掌握量化分析之“道”——策略、方法(數據分析思路),也要熟練掌握量化分析之“術”——分析工具的使用。此外,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領域知識,了解企業產品和運營活動的業務邏輯及設計思路,運用量化分析結論驅動業務增長,實現數據分析價值和業務價值的統一。在具體課程體系中,以“數據技術一數據科學一數據分析一數據應用一數據決策”核心邏輯,統領Python數據分析實踐、統計學、數據科學導論、商業數據思維與實戰、電子商務、區塊鏈通證經濟、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會計、金融投資與量化交易等課程的內容及其教學,沿思維一技術一應用場景構成“思維養成、技術識得、能力提升”的培養路徑。
3、運用系統論的思想,深化產教融合,共建人才培養新模式。商科人才培養理念、培養模式的優化和創新是不可抗拒的潮流。新商科必須以社會服務為載體,在重視商業新思維訓練的基礎上,積極與業界溝通交流,加強企業實踐,以滿足師生對新商業快速發展的認知及理解需求。面對社會需求變化的快速化與多樣化,應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從企業真實案例進課堂到學生實習實踐進企業,形成雙向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具體實施過程中,可從以下三個層次構建多樣化實踐路徑。
第一層次是夯實理論教學中的實踐環節。數據思維與量化分析能力的培養,需要時刻體現其較強的實踐性,實踐教學理念應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和每一個教學環節。直接融入理論教學的實踐性教學方式是最基礎的環節。首先,在理論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學校大數據商務應用與創新研究中心、城市服務大數據平臺實驗室、新零售聯合開放實驗室、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等,積極進行實驗內容和實驗模式的創新;其次,拓展學生在數據分析方面的科研實踐訓練。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學科競賽及學術研究項目,如啟明星、挑戰杯、企業競爭模擬大賽、市場調查大賽、商務智能大賽等,鼓勵學生撰寫項目分析報告,并將優秀報告集結公開出版;再次,強化第二課堂教學。通過學生論壇、社會調研和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和實踐能力。
第二層次是加強與企業產學研深度合作。開展深度產教融合,推動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提升新商科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除加強建設數據分析人才培養校外實踐基地外,還要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如錄制課程視頻、合作開發教學案例、出版產學合作教材、行業企業專家進課堂以及教師擔任企業顧問、師生參與企業項目、設立企業獎學金資助學生等,建設“學生、教師、行業專家”多元深度互動的培養模式,實現師生的實戰訓練和技術水平實時更新與提高。通過上述實踐路徑,可以具象為一個形式多元、內容豐富、手段多樣、結構完整的數據分析實踐教學體系。
第三層次是實施“大數據分析訓練營”計劃。在培養學生數據思維與量化分析能力的過程中,教學團隊與北京久其軟件公司、德昂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重點打造“商業大數據分析訓練營”,共建實訓平臺。通過訓練營,讓學生感受到真實的產業環境,能清晰定義業務問題,學會利用數據分析思維開展業務分析,讓數據產生可被產品化的商業價值、形成可落地、可執行的方案。校企聯合共建訓練營,不僅可以快速提升學生數據思維和量化分析實戰能力,而且也可以積累成功的案例與經驗。
4、推動課堂創新,打造卓越能力。圍繞如何充分體現新商科數據思維和量化分析的實踐能力這一教育目標,學院對理論教學的組織形式、講授方法、傳授手段等進行改革與創新,確立“項目引領、任務驅動”的授課教學模式。以案例教學、任務驅動和研究性學習為核心,系統改進教學方法,促進教師導學與學生自主研學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授課過程中,教師積極利用新的教學平臺、智能化的教學工具、教學分析工具開展教學,同時探索課程在產教融合平臺下的教學新模式、新方法。例如,充分利用城市服務大數據平臺實驗室、新零售聯合開放實驗室,搭建一個企業數字化運營的體驗環境,形成場景化的教學環境。
三、培養體系重點解決的問題和創新性
“智慧賦能”是“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特征。但是,當前教學中普遍存在著缺少智能平臺和系統化訓練、缺少數字經濟實踐感知、難以量化評測培養效果等問題。該體系通過“三創”(創立、創優、創新)設計實現了教學創新,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
(一)創立一體化數據思維和量化分析學習體系
依據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選修課的層次,設計遞進式數據思維和量化分析課程系列;秉承產教深度融合理念,構建分析技術、數據思維、數據倫理等案例教學場景,對新商科數據分析人員的創新意識、數據思維、創新人格等方面進行系列培養,探索“思維養成、技術識得、能力提升”的培養路徑,在實戰中獲取培養成果。
(二)創優人才培養模式與資源體系
學院從深度和廣度上推動產教融合,實現“案例化、情景化、實戰化”,“學生、教師、行業專家”多元深度互動的人才培養新模式。全方位建設教學平臺、資源、師資、渠道和社會影響力,真正實現校內外資源融合共建。學生在早期課堂上即介入企業實際案例,以實踐引領理論學習,最終進入企業實習實踐,檢驗學習成果。形成人才培養良性循環,促進產學研深度合作,為培養實踐師資創造條件。
(三)創新數據分析能力培養的獨立檢測
學院突破“考教不分離、教什么考什么”的課程考核方式,以OBE理念為引領聯合行業領軍企業共同研究商務數據分析人才的培養準則、評價標準和評測方案,構建基于定量評測的品質保障體系和改進策略,并與企業實踐、同類院校比較分析,形成人才培養目標達成的閉環反饋機制,促進能力培養有效性。
四、培養效果
學院長期重視商科人才數據分析能力教學與研究,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研究基礎。2018年以來,先后開設了若干數據分析相關課程,并在2019版培養方案中正式確立了數據思維和量化分析能力的重要地位,設計了包含理論課、實踐課、專業課、選修課等多類型課程相互融合、互為支撐、產學協同的課程系列,初步形成了“新商科”數據思維與量化分析能力培養框架。已開設數據科學導論、數據庫應用實踐、大數據挖掘系統分析與設計實踐、Python數據分析實踐、商業數據思維與實戰等課程,部分課程已建設在線開放課程。建立了京東產教融合中心、北京時尚控股集團、美中宜和、久其軟件有限公司、德昂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科院計算機研究所等十多家企業、院所“大數據商科創新應用”實習實踐基地。擁有多個實踐平臺,如大數據商務應用與創新研究中心、城市服務大數據平臺實驗室、新零售聯合開放示范實驗室,建成了“MSTR+SPSS+MPP”一體化數據分析能力培養平臺,提供了良好的校內實踐環境。教學團隊廣泛開展新時尚、新零售、新金融、新交通、新康養等領域大數據商業價值。
(一)新商科人才數據分析能力及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學院在人才培養中,始終堅持立德樹人,不僅教給學生如何做學問,而且也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做事,實現“既要成才,更要成人”。一方面,提升學生數據思維能力,讓學生掌握數據分析的基本流程和關鍵分析方法,具備較強的商業實戰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理解并遵守職業道德和規范,從做人、做事的層面去修養人生和理解社會,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積極發揮AACSB認證育人的功能,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引導學生進一步開拓國際視野,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形成的“啟迪創新意識、訓練數據思維、注重實踐價值”的培養特色,可以為高校商科教育改革提供模式、經驗。
(二)特色課程及實踐教學支撐體系得以構建
學院以校內實踐基地與平臺、校外實踐基地等為支撐,深化產教融合,形成雙向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打破專業及學科界限,以知識點之間內在聯系和操作技能為單元整體遴選專業知識和實踐教學內容,構建“思維一技術一應用場景”式漸進能力培養課程體系及實踐教學支撐體系,凸顯“實踐育人”。
(三)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得以提高
學院采用“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特聘教授、教學名師、企業導師等的傳幫帶作用,建設了一支結構合理、業務素質高、創新能力強的師資隊伍。一方面,強化教師的專業水平、提升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促使教師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不斷改革創新教學組織形式、講授方法、教學手段,大大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科研成果穩步增加。
(四)相關成果得到推廣,成果受益面不斷拓展
學院創建和匯集優質教育資源,積極推進成果的廣泛應用以及資源的共享。如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校企合作撰寫新教材,建設以企業實際數據為基礎的多行業數據集、案例庫和試題庫,開發典型案例等,與行業協會、企業加強理論與實踐層面的合作,進一步拓展受益面。
(五)社會影響力得到持續提升
通過以上全方面努力,樹立了學院“綜合素質高、創新意識強、實踐能力突出”的形象,學生得到企事業用人單位和兄弟院校的好評,與企業、行業協會的合作更為密切,進一步提升了社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