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宇
時隔35年,三星堆遺址考古“上新”,更多國寶重器陸續“拆盲盒”,6座祭祀坑的發現與發掘再次震驚世界(P22)。三星堆,理所當然成為網紅打卡新地標。
不知道那些在三星堆扎堆遛彎的腳步,會不會邁向與此地相隔不遠的另外兩處名勝古跡——諸葛武侯祠與成都杜甫草堂(P54)。“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寫諸葛亮的詩不僅僅只有《蜀相》這一首,現存杜甫詩集中有二十多首涉及諸葛亮,可以說杜甫是諸葛亮的骨灰級粉絲。也許是冥冥中某種精神力量的感召,偶像與粉絲二人的足跡跨越時空于此地交集匯合,落地生根,留給后世子孫綿綿不絕的感念與懷想。
世界上再沒有另外一個民族像中國人這樣熱衷于祭拜祖先,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春節,以及祖先的忌日,都要祭拜先祖。曾經有位外國人士在網上發問:“中國人每年孜孜不倦地祭拜祖先,真的會得到祖先的庇佑嗎?”他不清楚,中國人祭拜祖先并不是單純地尋求庇佑,更是源于一種靈魂深處的身份認同。對中國人來說:祖先沒有死去,只是換了個地方活在自己心里。
清明前后,多地雨下得很大。大雨沒有沖淡這人間煙火的味道,花圃里各色鮮花開得絢爛多姿,公園里有小孩在玩耍嬉鬧,路邊亭子里老人們在下棋,小吃攤一字擺開,夜市紅火,大街上車流如織,商場人來人往……城市依舊繁華。
很多酒店或購物中心開始利用屋頂來做文章——停車場、餐廳、酒吧、會所,甚至停機坪。這些探索在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豐富了這座城市的文化符號。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屋頂,就這樣在現實中創造出價值不菲的經濟效益,給人們帶來現代化的生活模式(P47)。
“哐當哐當……”覆蓋全國21個省區市,經停530個車站,途經吉林延邊、內蒙古東部、湘西、云貴、涼山、南疆等35個少數民族地區,81對“慢火車”正滿載著民生溫度和人民情懷穿山越嶺,奏響鄉村振興的美妙樂章(P14)。
全力以赴增加產量;集中力量推進醫衛、交通、教育等重點行業人群接種;穩步有序推進60歲以上人群接種……中國新冠病毒疫苗海內外接種過億,正在加快推進國民全人群免費接種(P12)。大城重啟一年后的今天,神州大地處處花團錦簇,生機盎然。
英雄不寂寞,初心留人間。逶迤八百里沂蒙,巍巍七十二崮,曾有百萬人民擁軍支前,十萬英烈血灑疆場。清明祭掃的隊伍,蜿蜒在江西瑞金葉坪的紅軍烈士紀念塔前。紀念塔正前方的草地上鋪寫著八個蒼勁大字—— “踏著先烈血跡前進”(P6)!
華夏文明之光從古老的三星堆出發,行經武侯祠,透過杜甫草堂,投映到瑞金紅軍烈士紀念塔。經過時間熔爐的鍛造,這束光必將穿越千古,照亮未來世界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