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峰 楊樺 蘇險峰 劉甲啟


大蔥是我國種植最廣泛的調味蔬菜,幾乎是每家廚房中的必備之品。但近年來大蔥根腐病日趨嚴重,已成為制約大蔥產量及品質提高的障礙因素之一,其在大蔥老產區表現更為突出。對大蔥根腐病的系統研究國內未見報道。我們根據對關中地區大蔥根腐病發生的初步調查研究,提出相應防控意見,供參考。
1? ?發生為害
大蔥根腐病為害主要造成大蔥部分須根腐爛, 初患病植株被害須根多呈黃色或紅褐色、繼而須根生長萎縮或腐爛,不久植株會在發病須根的上部可再生出新根;由于下端須根不斷發病腐爛,植株又再生新根,一段時間后,大蔥根端便形成一個栓化瘤。發病嚴重時,植株矮小,葉色發黃,造成減產。2017年至2020年,大蔥收獲期在渭南市臨渭區向陽街道辦事處郭家村調查發現,大田病株率平均為88%,減產30%~50%;在楊陵區、武功縣、興平市,渭南市華州區、富平縣、大荔縣等地調查,大田病株率為50%~76%,減產15%~26%。
通過對長蔥白類型的章丘大蔥、大梧桐、谷蔥、三葉齊及短蔥白類型的雞腿蔥等品種調查,根腐病在不同蔥品種上的發生基本沒有差異。
調查發現,因根腐病危害造成大蔥根端栓化,栓化面積增大時健康須根數、植株鮮重均呈下降趨勢;栓化面積在0.2? cm2以下時對單株產量沒有顯著影響。調查中證明,大蔥栽植溝過深,深層土壤透氣性差,且易積水造成高濕條件,則根腐病偏重發生;同時發現栽植深度相近的田塊,若田間濕度較長時間保持偏大者則根腐病偏重發生。
2? ?病原分析
2.1? ?病原菌分離? ?筆者結合相關課題研究,對華州區赤水鎮、富平縣留固鎮、楊陵區大寨鎮等地大蔥根腐病進行了田間采樣分析,將具根腐病典型癥狀的大蔥頭處理后,分別用水洋菜、PDA、沒食子酸洋菜等培養基進行培養分離,初步鏡檢共得到53種不同的真菌菌株,基本均為鐮刀菌,其中茄病鐮刀菌40株、串珠鐮刀菌12株、尖胞鐮刀菌1株。
2.2? ?接種試驗? ?對上述分離出現的3類代表菌株,先用麥粒砂培養成菌種,然后取深層土壤作為大蔥栽植基質土,以基質土的2%接入總菌種量,設3個菌株分別單一接種、3個菌株各1/3混合接種及空白對照4個處理。試驗采用盒栽方式,栽后同等水平灌水、培土(深層土),50天后檢查結果。結果顯示,3個菌株分別單一接種處理的大蔥根部均沒有表現出明顯根腐病癥狀,與對照相近;3個菌株各1/3混合接種處理的大蔥須根有部分淺黃色或淺褐色變化,其發生株率為13.2%,但沒有出現根腐病特有的根端栓化癥狀,初步分析可能主要是室內盒栽條件與大田栽培管理條件之間差異造成。
2.3? ?田間發病時間調查? ?2017年、2018年、2020年等通過對渭南市臨渭區向陽街道、華州區赤水鎮大蔥栽植老區的調查,發現根腐病危害形成的大蔥根端栓化癥狀田間最早出現在大蔥栽植后的35天,栽后50天栓化癥狀發生株率為10.2%~16.3%,栽后70天為36.5%~52.7%,10月中旬收獲的田塊(一般為栽后90天左右)則可高達61.4%~76.5%。
2.4? ?分析結果? ?綜合以上試驗及生產實際調查,初步認為,大蔥根腐病是由多種鐮刀菌復合侵染所致,單一菌株致病力不強,病原菌侵染大蔥與大蔥反侵染持續斗爭在根端形成了栓化瘤癥狀,病程長。
3? ?防控試驗
根據生產調查所得經驗及致病性分析,我們針對性地安排了“栽植深度”和“藥肥處理”防控大蔥根腐病試驗。
3.1? ?試驗地點? ?渭南市華州區赤水鎮。
3.2? ?栽植深度試驗? ?試驗按開挖栽植溝深度設45 cm(對照)、30 cm、20 cm栽植3個處理,每處理栽植行長20 m,重復3次,收獲時每處理隨機取連續10 m行長植株進行調查(時間為2019年10月),結果表明,栽植溝過深會加重大蔥根腐病發生(見表1)。
3.3? ?藥肥處理防控試驗? ?分別設4個處理。處理一:清水對照;處理二:枯草芽孢桿菌菌劑(有效活菌數≥2.0億個/mL,西安德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00倍;處理三:1% S-誘抗素SP(四川龍蟒福生科技有限責任公司)10 000倍;處理四:2.5%咯菌腈SC(先正達公司)300倍。上述處理藥肥稀釋液分別在栽植時浸根,并在栽后20天及50天各灌根1次。試驗每小區栽植2行,行長15 m,重復3次,收獲時每處理隨機取連續10 m行長植株進行調查(時間為2019年10月),結果見表3顯示,參試藥肥均對大蔥根腐病有不同程度的防控作用。
4? ?防治建議
根據大蔥根腐病病原菌弱寄生復合侵染、病程長等特點,對其有效防控應采取改善栽植土壤條件、促進大蔥生長發育增強抗病性、抑制病原菌繁殖等綜合措施。
4.1? ?輪作栽培,深翻土壤? ?不與大蒜、韭菜等作物連作。栽植前有條件者可深翻土壤,不斷培養加深耕作層。
4.2? ?淺開溝、高培土,降濕度? ?栽植溝開挖時注意不要打破土壤“犁底層”,深度一般不超過30 cm,栽植后增高培土。盡量控制灌溉,一般0~10 cm土壤相對濕度在20%以上時均不灌水,灌溉和降雨后注意及時排水。
4.3? ?多施有機肥,控施化肥? ?栽植后追施有機肥必須充分腐熟,大力推廣生物有機肥。控制化肥尤其是氮素化肥用量,注意氮磷鉀平衡,一般全生育期畝施氮素不超過20 kg,磷素鉀素各保持在10 kg左右。
4.4? ?合理用藥防治? ?栽植時用1% S-誘抗素SP 10 000倍液蘸蔥秧根。第1次培土前用2.5%咯菌腈SC 300倍液灌根,灌后立即培土。以后培土前用農用微生物制劑(如枯草芽孢桿菌等)進行灌根,一般可灌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