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或是氫能的元年。
據多家媒體報道,隆基股份于2021年3月31日正式注冊西安隆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隆基股份創始人李振國親自出任新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標志著光伏巨頭隆基股份正式切入氫能領域。
在該消息刺激之下,氫能概念股大面積飄紅,成為眼下火熱的“風口”。
氫能并非新鮮事物,為何一夜之間躥紅?這個市場容量到底有多大?在氫能賽道上,哪些公司值得關注?
氫能,被視為碳中和的主角之一。
一是因為發熱值高,數值為142351kJ/kg,僅次于核能,為焦炭的4.5倍、酒精的3.9倍、汽油的3倍;二是因為來源廣泛,既能利用化石燃料生產,也能通過電解水提取;三是因為環保,氫燃燒后的唯一產物為水,被譽為最干凈的能源。
盡管優勢諸多,然而氫能卻長期被忽視。
究其原因,氫能產業鏈涵蓋制備、儲存、運輸、加注、電堆等環節,在技術落地上仍有難度,譬如氫為一種易燃易爆氣體很容易引發爆炸,迄今依舊沒有找到最合適的儲氫金屬,再譬如氫的運輸與加注對安全性要求較高。
然而,隨著碳中和成為全球的共識,氫能站到了舞臺中央。
美國、日本、歐盟等先后拔高了氫能的戰略高度,譬如《歐盟氫能戰略》披露,歐盟計劃未來十年內向氫能產業投入5750億歐元,相當于超4.5萬億元人民幣。
而在中國,氫能成為“十四五”規劃的六大未來產業之一。
據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已有10余個省及直轄市出臺氫能產業專項政策,超過40個市、縣出臺氫能產業相關政策。
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曾預測:“未來氫能在中國終端能源體系中的占比將達到10%~15%,氫能將與電力協同互補,共同作為終端能源體系的消費主體,并帶動形成十萬億級的新興產業。”
長城汽車副總裁穆峰表示:“如果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達成100萬輛的目標,一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1億噸,這將極大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
而據國際氫能委員會預計,到2050年氫能將承擔全球18%的能源終端需求,創造超過2.5萬億美元的市場價值,燃料電池汽車將占據全球車輛的20%~25%,屆時其將成為與汽油、柴油并列的能源消費主體。
誰是氫能的龍頭?
十萬億級別的市場,誰不想來分一杯羹,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跑步進場,謀求占領市場的制高點,當下有三家公司值得重點關注。
目前,市場將從天然氣或煤炭中提取的氫,稱為灰氫,而將通過電解水提取的氫,稱為綠氫,皆因后者不排放二氧化碳。
隨著光伏的大力發展,“光伏+制氫”的路線越來越清晰。
一方面,可以有效解決制氫成本高的問題,隆基股份產業研究專業總監白云飛表示:“目前,光伏發電已經成為全球最經濟的清潔能源,同時它的度電成本還在繼續下降,光伏發電的低度電成本給電解水制氫帶來了降低成本的機會。那么利用充足且經濟的光伏電力解水生產綠氫,就可以不斷擴大綠氫的應用規模,加速實現全球各國減碳和脫碳的目標。”
另外一方面,可以有效解決光伏發電消納問題,用光伏發電再電解水制氫,就可以將不穩定能源轉化為穩定能源,解決了光伏發電的痛點,增加了光伏發電的應用場景,實現跨天、跨周、跨月的儲能調度。

隆基股份凈利潤大幅增長
長城汽車2015年就在氫能上有所布局,當下準備加碼宣稱未來三年將投入30億元進行研發,打造一體化供應鏈生態。
汽車,是氫能落地的重要場景。
平安證券指出,氫燃料電池車輛由于能量效率高、安全性高、無排放、壽命長等優點,有望逐步推廣。
長城未勢能源董事長張天羽表示:“今年,長城汽車將推出全球首款C級氫燃料電池SUV,并在全球率先完成100輛49噸氫能重卡應用項目落地;2022年,首支高端乘用車服務車隊將出現在冬奧會的舞臺上;2023年實現核心動力部件推廣數量國內領先,2025年劍指全球氫能市場占有率前三。”
不過,氫燃料汽車的劣勢也頗為明顯。
首先,是電池成本頗高,需要用到鉑這種貴金屬,此背景下制造成本就被推高,限制了氫燃料汽車應用范圍。
其次,能源轉換效率頗低,據專業測試顯示,100度電制氫最終電能的利用率只有38%,浪費較大。

當下加氫站僅有104座
再次,配套設施滯后,截至2020年12月底,中國加氫站僅有104座,而全國公共充電樁超過81萬臺,完全不在一個數量級,這意味著氫燃料汽車的普及尚需時日。
當下,中國石化是國內最大的氫氣生產企業,年生產能力超350萬噸,市場份額高達14%,更為關鍵的是掌握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中國石化可以將煉廠副產氫氣提純至99.999%,遠高于99.97%的燃料電池車用氫氣國家標準。
“‘十四五期間中國石化將布局 1000座加氫站或油氫合建站,打造‘中國第一大氫能公司。”中國石化表示將加快推進能源轉型,把氫能作為公司新能源業務的主要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氫能前景廣闊、相關的概念股也風生水起,但風險也不容忽視:一是短時間內氫能依然面臨被技術“卡脖子”的困局;二是漲幅較大,積累了較大的獲利盤,不排除短線調整的可能性。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跟本報無關。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作參考,實際盈虧自負。
@飛螞蟻:董師傅,恒力石化業績這么好,怎么市場沒有反應?
@董師傅:恒力石化披露的業績快報顯示,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523.97億元,同比增長51.21%;實現凈利潤134.62億元,同比增長34.29%;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全年滿負荷運行,PTA項目穩定運行,乙烯項目于第三季度貢獻盈利。更為關鍵的是2021年第一季度預計凈利潤為41.37億元左右,同比增長93.02%左右;扣非凈利潤為39.98億元,同比增長85.80%左右。不可否認,恒力石化的業績相當亮麗,符合資本市場的預期,不過這份預期早已在股價中體現,因此不能說市場沒有反應。從眼下來看,長線持有恒力石化依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陽晴天明:董師傅,最近好多古井貢酒的負面新聞,心里不踏實,你怎么看?
@董師傅:最近古井貢酒深陷“年份造假”的旋渦中,個中真相暫不得而知。可以確定的如下:古井貢酒十多年未披露過基酒產能這個核心數據;據2018年《古井集團第一期中票信用評級報告》數據顯示,包裝成本在生產成本中比例為70%;銷售費用率高達30%,遠超黃淮白酒同行洋河股份、口子窖、迎駕貢酒等;2012年官方承認使用食用酒精勾調低端白酒,“年份原漿”屬于高端白酒,與此無關。因此,答案恐怕只能交給時間去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