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斌
哲學社會科學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縱觀人類歷史、放眼當今世界,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都與其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息息相關[1]。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是指對社會科學領域某些未知的或亟待解決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研究與探索,一般通過論文、著作、研究報告、調查報告、譯著、譯文、工具書、學術普及讀物、軟件、教材、影像資料等形式表現出來,具有一定的學術意義或社會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2]。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評獎是社會科學界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評定獎項,是對社科工作者勞動成果和知識價值的社會評判,是繁榮社會科學事業的一項重要激勵機制,發揮著重要的導向、促進和推動作用,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3],各級政府先后開展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工作。大連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是大連市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最高獎勵,由大連市社科聯組織開展評審工作,迄今為止,評獎工作已經開展十六屆。
1983年,大連市社科聯召開大連市第一屆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成果表彰大會[4],1986年,中共大連市委下發的《關于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決定》明確指出,全市社會科學評獎工作每兩年評選一次。自1998年,經市委、市政府批準,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列為政府獎[4],設一、二、三等及優秀獎項。為貫徹落實市委《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實施意見》精神,自2006年,決定將“大連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改為“大連市社會科學進步獎”[4]。2015年,按照全國評比達標表彰工作協調小組《關于評比達標表彰工作情況的通報》和遼寧省評比達標表彰工作協調小組《關于對大連市申報調整評比達標表彰項目的復函》相關部署,根據大連市評比達標表彰工作協調小組評獎周期和評獎項目調整的通知要求,大連市社科進步獎調整為每三年評審一次。
獲獎成果數量。1983—2016年,歷屆大連市社會科學學術成果共評選出獲獎作品3231項(第一屆104項未設獎項等級),包括特殊貢獻獎19項,一等獎225項、二等獎809項、三等獎2074項。最多一屆404項(第五屆),最少一屆104項(第一屆)。從表1中可以看出,自第一屆至第五屆,大連市社會科學學術成果獲獎作品數量逐年增多,至第五屆達到高峰期;而第六屆、第七屆獲獎作品數量較大幅度下降又略增多;第八屆至第十六屆獲獎作品數量趨于平穩。
表1 歷屆大連市社會科學獲獎成果數統計表
獲獎成果類型。1987—2016年(第一屆未設獲獎形式與等級),歷屆大連市社會科學成果獲獎類型以專著、論文和研究報告為主,其中論文是獲獎的主要形式,其次是專著、研究報告、工具書、科普讀物、編著和教材。據統計,獲獎作品3127項(第一屆104項除外)中,論文和研究報告占69.93%(2187項)、著作占23.08%(722項)。第三屆、第四屆評獎設有教材獎和科普獎,第二屆至第八屆(第五屆除外)評獎設有工具書獎,第十三屆評獎開始設有論文和研究報告獎。從近兩屆看(2013—2016年),獲獎著作數量有所上升,而獲獎研究報告數量減少。
獲獎成果學科分布。大連市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來自于在連高校、社科聯、社科院、黨校及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等部門。統計顯示,從近兩屆看(2013—2016年),大連市社會科學學術成果獲獎學科數量依次是語言文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法學、馬克思主義、民族學、社會學、哲學、歷史學、藝術學、新聞傳播學、體育學、心理學、政治學及交叉學科。大連市歷屆社會科學學術成果獲獎作品中,在連高等院校居首位。
加強社會科學獲獎成果轉化,對于促進經濟、社會等的全面協調發展、提高全民的科學文化素養和思想道德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社會科學學術成果作為人類創造性勞動的精神產品,實現其社會價值的途徑是將研究成果應用于經濟社會的發展,進而對社會現實產生影響[5]。
統計顯示,大連市社會科學進步獎第十五屆161項獲獎成果中,特殊貢獻獎(19項)與一等獎(10項)共29項獲獎成果中僅有一項是針對大連市房地產研究、一項是針對遼寧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建議;30項二等獎獲獎成果中僅有一項是關于遼寧服務業升級戰略的研究;第十六屆150項獲獎成果中,一等獎(20項)與二等獎(40項)共60項研究成果中僅有4項是基于遼寧產業結構、服務業升級、海陸經濟與鄉村自治視角進行研究、兩項針對大連市地方財政和社會科學研究的建議;可見,大連市社會科學進步獎獲獎成果對社會現實問題關注度遠遠不夠,與大連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關的成果占比太少;而且這些獲獎社會科學學術成果僅在《大連日報》及大連市社科院內部刊物《學習與研究》上摘要刊出,其影響力及受益面非常局限。
社科評獎工作是社科界推出精品力作的重要平臺、促進成果轉化的有力杠桿,對不斷促進社科研究具有重要引導、激勵和帶動作用。社科評獎在某種程度上是學術研究和轉化的指揮棒,所評選出的優秀成果獎項,就代表著社會科學研究創新的發展方向[5]。現階段,哲學社會科學參與黨委、政府決策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大。推動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轉化是繁榮和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當務之急[2]。
大連市社會科學進步獎評獎工作已歷經38年,具有較強的公信力和影響力,這是繁榮發展大連市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舉措。按照前述工作進度安排,2020年是大連市社會科學進步獎評獎年,為更好地推進評獎工作,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中共大連市委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實施意見》指出:“重視對應用性研究成果的評價,要把是否被黨委、政府或企業決策所采納并取得實際效果作為評價的重要依據”[6]。為有效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推廣,截至目前,已有多個省份發布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條例,如《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條例(2019年)》規定,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高等院校等應當為公眾提供哲學社會科學普及作品和服務[2]。有學者早在1989年呼吁制定《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法》和《社會科學獎勵法》[2],為推動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的轉化與應用,政府應出臺進一步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相關政策,培育哲學社會科學成果轉化的服務環境,以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服務社會的功能。
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獎工作應當探索信息化建設,建立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庫,如黑龍江省社科聯建立的“一網兩平臺”,交流社科信息、展示科研成果,搭建了全國社科系統和廣大人民群眾溝通交流的渠道[2]。據統計,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中,廣州、吉林、哈爾濱、南京、寧波、廈門、深圳等城市社科網設有建言獻策、新型智庫、社科成果、社科數據庫等欄目,發布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社會科學年鑒及學人文庫等,廣泛地體現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社會價值。為提升全體市民的哲學社會科學素養及理性思維能力,大連市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共享平臺應盡快建立。
哲學社會科學獎勵的直接目的是激發廣大社會科學研究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其獎勵的設置應該符合社會科學研究人員多層次的需求。哲學社會科學獎勵既要獎勵科研成果及完成者,也要獎勵成果的推廣者和組織管理者[7]。為充分調動社會科學工作者重視和加強成果轉化應用的積極性,有學者建議在社會科學成果評獎中設立社會科學成果“采納獎”或“轉化獎”[8],對于應用類研究成果,考察其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熱點、難點問題的貢獻程度[9]。《中共大連市委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實施意見》指出:要在每兩年以市政府名義對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成果進行表獎的基礎上,增設“大連市社會科學成就獎”,獎勵在哲學社會科學事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這應是真正尊重社會科學研究人員潛心研究的有力舉措。
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哲學社會科學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實現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主攻方向[10]。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動力來自于時代發展的需要,社會需求已經向社會科學研究者提出了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對推進東北振興已作出重要指示,社會科學工作者應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立足于遼寧省及大連市現實,對東北亞創新創業創投中心建設、遼寧沿海經濟帶城市間合作、全面提升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進大連市重點民生工程等課題,在社會科學研究中貫徹新發展理念,在實踐中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為實現東北全面振興提供重要理論支撐和智力支持[2]。未來,大連市社會科學進步獎的評獎標準需要向應用型成果傾斜,使緊扣大連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真正實現其社會價值。
大連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工作歷經多年,長期以來,評獎工作始終堅持政治標準和學術標準相統一,始終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得到大連市廣大社會科學工作者的高度認可。大連市有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科研究基地和社科普及基地,每年產出眾多的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建議適當增加社會科學進步獎評選數量,適當調整評選大類設置,以充分發揮社會科學成果評獎的激勵導向作用。
秦 云紋 咸陽一號宮殿遺址出土